楔子
黎州城盤踞在緊鄰昕楚國都城華都的一片富饒地界上。黎州之南,一山名曰岐黃,巍峨磅礴,綿延數十裏。黎州城內流傳著一支歌謠,曰: 移蓬萊,借瀛洲,仙木萋萋蔚薈渟。百草卷,神農經,回生之術濟蒼生。 這支唱遍黎州街頭巷尾,幾乎家喻戶曉的歌謠,便與庇護了黎州城千百年的岐黃山有關。 岐黃山本喚作薈渟山,與蔚淵山遙遙相望。自從百餘年前一位醫術登峰造極的世外高人在薈渟山定居,創建了醫術與武學並著的門派岐黃仙居之後,人們便習慣稱薈渟山為岐黃山。久而久之,薈渟山的名字逐漸被淡忘,岐黃山這個稱呼,卻因岐黃仙居而名聲大噪起來。 世人盛傳,岐黃仙居向來隻收男弟子,且門派弟子個個仙姿出落,不似凡人。曆代掌門的嫡傳弟子猶為傑出,非醫武皆精者而不能。 岐黃仙居的人向來深入簡出,除了尋常下山問診,鮮與世人溝通,故而岐黃仙居對於世人而言,是個極神秘的存在。越是神秘的東西,往往越是被寄予等量的關注,這就意味著,岐黃山居的一點風吹草動,在世人眼中都是如鳳毛麟角般珍貴的新聞。 最近黎州城內盛傳著的流言,便與岐黃仙居扯上了關係。其實這件事,最初很簡單。不過是有人一把火燒了黎州城最富盛名的風月場所——鶯語樓。 這著實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妓院嘛,不做些恃強淩弱逼良為娼的事總是對不住這名號的,鶯語樓自然也不例外。故而鶯語樓起火後,不知有多少人望著鶯語樓上空的滾滾濃煙暗自拍手叫好。 火燒鶯語樓事件結束後,人們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縱火者的身上來。據目擊者稱,事發前曾見過兩個身穿白衣的人在鶯語樓附近一閃而過。這本是件尋常的事,問題就出在目擊者發自肺腑的一句“此二人白紗覆麵,行動飄逸”上。 這話放在尋常人眼中,也不過是聽聽便罷了。可有心人卻從這兩句話中聯想出一係列的線索,比如這白紗下的鼻梁有多高,嘴的形狀是否好看——以及這白衣加身白紗覆麵,是不是傳說中岐黃仙居弟子特有的打扮。 事實上,慣穿白衣的確是岐黃仙居弟子的一貫風格,隻是這白紗覆麵卻屬無稽之談。岐黃仙居的弟子時常下山為周邊百姓醫病,憑借不凡的外貌不知吸引了多少女子的芳心,每逢弟子下山必有妙齡女子成群結隊翹首企盼。若是岐黃弟子真以白紗覆麵,又豈會引起如此慌亂? 隻是人們似乎打心眼裏傾向於這件事能與那神秘的岐黃仙居扯上些關係,於是刻意忽略了這一點,將這種推測發揚光大起來。原本簡單的一件事經過了無數次的想象加工與隨心杜撰,演化出無數個版本,隨著溫暖的春風吹拂著黎州城的每一個角落。 鶯語樓的老鴇對於這個傳聞將信將疑,卻著實莫可奈何。若是一般人得罪了鶯語樓,必是吃不了兜著走,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可這岐黃仙居……據傳聞可是與皇室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麽大的後台,豈是它小小的鶯語樓可以觸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