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各方反應(2)
「黃尚書。本相怎麼就著急了。」
秦儈眯著眼道。
說話的是高宗時期的另一主戰派大臣,兵部尚書黃中。他反對秦儈投降行徑。前世岳飛遇害時,曾當眾質問秦儈:「岳飛何罪?」
後來因為秦儈追捕,曾在外邊逃亡了二十多年。秦儈死後又被召用,時任禮部尚書,兼國子司業。算得上是南宋時的一大名臣,死後也曾被朱熹幫忙做墓志銘。
至於此時出現在這裡的目的還尚未可知。
「聖上英明。任趙昚殿下為太子。並啟用了岳將軍為將。秦相的好日子到頭了吧。」
一言不合就開炮。很符合黃中在位時對秦儈的態度。
「黃公嚴重了。此刻我的事情暫且不談。諸公來這的目的才是重點吧。」
秦儈很清楚此時他的位置,並不能像之前那麼肆無忌憚了。所以對黃中的開炮並不作答,只是淡淡的將今天眾人聚會的目的說了出來。
活到這歲數的都不能說是傻子。他們不僅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還有著爬到高位的政治鬥爭。
他們也很清楚近段時間在都城流傳的謠言是因為什麼而起,目的又是什麼。
也很清楚此項政策對其他大官包括世家大族們可能都會因為此受益,但唯獨他們兵部,卻因為這道命令排斥在外。作為掌控南宋武力的中書官員,他們自然十分不甘。
不過,下命令的是南宋第一大佬,出主意的是未來南宋第一大佬。他們自然不敢反對。
只是,不反對歸不反對。但這應有的抗議以及分蛋糕他們可不會忘記。所以便有了今日的聚會。
因此,秦儈主動將今天聚會的目的說了出來。其他中書大員們便制止了想要繼續說下去的黃中。開始了今天的話題。
「黃公。不知您對近幾日民間流傳的謠言有何看法?」
「還能有什麼看法。聖上願意收回失地那自然是很好的。」
黃中眯著眼睛道。讓人看不清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黃公。話不能這麼說吧。」
見黃中作為眾人的領導者之一,居然顧左右而言他。殿中的另一位紅衣大佬不爽道。
「咱們中書掌管著天下戰事,軍中的大小事務一切都由我們來決定。現在聖上與太子不與我們商議便直接下達命令。這不合適吧。」
那位大佬接著說道。話語中有著明顯的對高宗及徐妄的不滿。
「是呀。這是我們中書的事情。說句不好聽的。打仗的事情咱們才是頂尖。殿下貿貿然提出這個要求,有些太過逾越了。」
底下一位兵部官員立馬符合道。
黃中輕輕瞄了那位說話的官員一眼。並不答話。
宋朝士大夫的力量達到了巔峰。甚至有人明稱「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這個時代官員及讀書人的力量達到了空前鼎盛。如果這些兵部大佬們真的聯合起來卡主這道命令。那很有可能便會令此項命令無疾而終。
「李公的意思呢?」最先反駁黃中的紅衣大臣劉光世問道。
劉光世本是譽為南宋「中興四將」中的一位。不過很明顯他僅僅是因為作為南宋主戰派大臣中唯一幾位官做的比較大的才能得到這個稱號。
如果輪起打仗能力,可能連岳飛的百分之一也達不到。
徐妄估計前世高宗之所以不敢對金人開戰的原因也是因為如此。主戰派大臣除了岳飛,韓世忠及李綱之外。其他的全是些志大才疏之輩。輪起嘴炮可能無敵,但如果真去打仗的話堪稱屢戰屢敗。
似劉光世這般人物,甚至在朝廷下達命令讓移駐前線也因畏懼金人而不敢向前,多次不奉召而設法退避。不僅如此,劉光世治軍不嚴,不少流寇,叛軍都樂於投靠於他,成為他的部屬,成為了當時人數最多的軍隊之一。
不過,沒本事的人就算是給他天下第一的精銳部隊也是沒用的。劉光世雖然軍隊人數眾多,但作戰時經常不親臨前線,而是坐守後方,以便必要時逃跑。如此也就算了,劉光世還時常虛報軍額,多佔軍費。
致使南宋大臣們對他也十分不滿。不過當時南宋初立,政權並不穩固。高宗也只得捏著鼻子不停的想辦法供應劉光世的軍需,接著給他加官進爵。生怕劉光世的部隊打散后又重新成為流寇或者投奔偽齊。
說到底,高宗之所以不停用政治手段收攏兵權,還是因為兩個字。「落後」。
草原民族強盛。南宋雖然文化商業發達,但軍事實力太過弱小。導致高宗一直裝著孫子做人。如今已經收攏了眾多大將的兵權,高宗也能稍微挺直了一下腰杆子。
不過,有利也有弊。南宋時期,因為草原民族的逼迫。導致南宋地盤只有北宋時的一半。但南宋卻不能因為地盤小就不養軍隊。
之前的歷史告訴了南宋,沒有軍隊是不行的。但原來那麼大的地盤時也只能養得起那麼點軍隊,現在地盤縮水了一半,軍隊是不是也得縮減一半?
答案很明顯。落後便要挨打。地盤雖然小,但是該有的防護力量不能小。
北宋的後果告訴了南宋,軍隊必須強盛。
但沒錢怎麼辦呢?
老百姓身上搜刮嗎?
不,老百姓們已經夠苦了。就算是搜刮也刮不起什麼來。
那怎麼辦呢?
節流嗎?可大臣們沒有俸祿誰他喵跟你呀?
節流也不行。那隻能開源了。南宋損失了一辦的內陸地盤。國內的工商業在那個時代基本已經飽和。運送到外國也因為中間隔著金國而失敗。
基於此,南宋的統治者們將目光投向了海洋。開啟了我大中華第一次海上絲綢之路。
提起華夏歷史上的海洋強國,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那個不和親不納貢不賠款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泱泱大明朝。
可很少有人知道,南宋才是華夏乃至世界歷史上第一大海洋強國。
因為金兵的封鎖,南宋的商品賣不出去。可軍隊不能不養,人民不能不養。所以南宋的統治者們開啟了南宋的海上絲綢之路。
基於此,南宋創造了單年超過一億兩白銀的財政收入,這個數字是當時世界經濟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五,明朝在鼎盛時期年財政收入也不過一千五百萬兩,清咸豐年間人口達到南宋人口五倍時年財政收入也只有三千萬兩。
南宋的經濟奇迹,很大程度是依賴海運和貿易。但單單這點也不足以形容南宋的偉大,他還是華夏歷史上唯一一個鼓勵民間航貿的王朝。讓南宋年間湧現出了一大批平民百姓中的富翁。
感謝南宋,感謝那些知道變通開拓出此路的先行者們。
壯哉我大華夏民族,壯哉我大南宋。
不好意思,有兄弟說我的解說太多,不好看。我也想改一下。
可查資料時看到這些激動人心的記錄。我實在是想寫點什麼,用我貧瘠的語言表達能力謳歌一下那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