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399章 【草原養雞】

第399章 【草原養雞】

  魏延先對韓浩說道:「我們開發河套地區,種植糧食,本意是好的,可要是每一寸土地都耕種為良田,不僅不現實,反而會有大禍端。


  河套地區的雨水很少,必須要靠黃河等幾條河流的灌溉,儘管我們會興修水渠,引黃河水灌溉,卻也有很多地方距離河流太遠,興修水渠太過耗費人力,對於這樣的地方,就不妨先圈為牧場,養殖牛和雞鴨鵝等家禽,等到以後有充足人力可以興修水渠,再行開墾不遲。


  每次開墾荒地前,都必須看看土層有多厚,若是太薄,就種上牧草來放牧,或種上果樹,不能在土層很薄、一陣風就能把土刮跑的地方開墾田地。


  另外,田間地頭能種上鞏固水土的草木就盡量都種上,不要讓任何一塊土地裸露出來,我們要做到每一場大風大雨都不能吹走我們的土壤。


  那些山坡上,土坡上,開墾成田地后,一旦暴雨來臨,鬆軟的泥土容易被雨水帶走,不利於水土保持,所以那些坡地上盡量不要開墾成田地。如果非要開墾成田地,也要做好加固好地頭,做成梯田、台地、水平溝、魚鱗坑之類的坡地田。


  草原缺少雨水,容易乾旱,你們派往各地郡縣的官吏,也要教導督促各地民眾對淤地壩、攔沙壩、谷坊、溝頭防護等溝渠休整一番,組織各地民眾做水池、水窖和小型的排水、灌溉設施,對於那些已經露出沙土的地方,更加要嚴禁耕種,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造林種草。」


  韓浩、石韜等負責農業的官員們都躬身領受。


  魏延穿越前曾經去過蒙古草原遊玩,熱兵器時代的牧民跟冷兵器時代的牧民像是沒有任何血緣傳承一樣,熱情好客,吉祥三寶,魏延渾然忘了某個混賬寫的狼圖騰就是歌頌這些游牧民族的,也渾然忘了,這個大草原上活躍過的那些游牧民族所謂的民族融合對大漢民族造成了多少的屠殺。當然,現在,吹著197年的風,那些慘痛記憶全都回到腦海里。


  那些後現代的牧民們,在改革開放后,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對草原開始了三十年的過度放牧,造成了一系列慘烈後果,便開始想方設法地做一番彌補,那些彌補措施都曾因為魏延的強烈好奇,當時他就記下來了,沒想到現在就發揮了用處。


  魏延覺得,那些後現代牧民們的一些對環境的彌補性做法都值得東漢末年的牧民們借鑒,便對田疇等負責畜牧業的官員們說道:「我重申一句,對羊限制的是放養,卻不限制圈養。


  你們可以挑選一些對馬、羊特別有益的牧草,比如紫苜蓿對馬來說便是最好的牧草,牧民可以在草原上種植大片苜蓿,然後收割來餵養馬匹,對羊也可以如此,那樣一來,羊就沒有機會再把草連根拔起。


  對於馬的飼養,我們原先建設的牧場已經有比較成功的經驗,我就不再贅述,我就說說如何圈養羊。


  多數不宜放牧的田間地頭、果園裡都可以種植牧草,然後收割牧草來餵養馬和羊,同時也可以利用小麥、穀子等作物秸稈來餵養馬、羊,簡單來說就是可以田間種草、林間套草、以草養羊。


  圈養羊,有利於累積農家肥,羊糞尿裡面的東西有利於改良土壤,能提高糧食畝產量。


  圈養羊以後,出門帶把鐮,回來一捆草,能充分利用起閑散的勞力,能做到家家戶戶養羊,這樣一來,不僅牧民可以養羊,農民也可以養羊。


  圈養是把羊群集中飼養,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羊群疾病傳播,瘟疫再來的時候,不會出現死上萬隻羊的現象了,在草原上放養山羊,最常見的問題便是夏肥、秋壯、冬瘦、春死這樣的隨季節變化的不良現象,一旦圈養,這種情況便不會存在了。


  另外呢,我們一直在貫徹大漢一人一杯奶的計劃來增強我們大漢人的體質,除了牛奶外,便是羊奶,實際上,羊奶喝起來比牛奶對人體更有益,但局限於羊的體形和產奶期,羊奶產量很少,圈養羊以後,可以便於集中產奶,能極大地提高產奶的集中度和產量。」


  魏延這個命令推行下去的時候,負責宣傳這個政策的畜牧學院的學員們,都耐心地講解放養羊的弊端和圈養羊的益處,自此以後,不僅魏延控制下的河套草原上少有人在草原上放養山羊,連漠北大草原上的牧民也漸漸學得圈養山羊,但這樣並沒有減少山羊的數量,反倒因為中原很多州郡的百姓學著圈養山羊來增加收入,使得山羊的數量比之前還多出了一倍,羊奶、羊毛、羊絨、羊肉、羊皮的供應也得到保證,卻沒有對草原的水土造成威脅,因為習慣了圈養以後,大家都懶得去放養了。


  「牛呢?」田疇問道:「牛是不是也要圈養起來?」


  魏延稍微想了一下,笑道:「牛、馬這些大型牲畜,可以圈養、放養相結合,具體的飼養技術,我不再贅述,你們太僕寺的專業人員好好研究,我的要求是,在保持目前的草原水土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多飼養一些牛。第一,我們現在開發河套,急缺耕牛;第二,想要做到大漢每人一天一杯奶的計劃,奶牛也要增加飼養的數量;第三,我們需要大量的牛皮來做皮甲,因為這三點原因,牛的數量不妨再增加一半,一半圈養,一半放養。」


  魏延想到後世風沙瀰漫帝都的慘痛教訓,想到大草原將近三分之一都被沙化,不禁打了一個寒戰。只是減少放養山羊是不夠的,對保持水土、防止大草原沙化,還必須做出更關鍵的行動。


  魏延對那三十多萬匈奴牧民提出了一個「草畜雙承包制」,這是從後世蒙古自治區那裡學到的措施,魏延又根據東漢末年的實際情況做了一番變動。


  這個制度具體說來,便是這河套地區所有草場都歸魏軍所有,然後均分給每個牧民一百畝的草場供他們放牧,若是這戶牧民有八個人,便有八百畝的草場,這個草場一旦劃定,就永遠是這戶牧民家的,這戶牧民不能再逐水草遷移,這戶牧民要每人每年向官府交一頭牛或一匹馬或五頭羊,作為承包這片草場應繳的賦稅,這戶牧民不再逐水草而遷移,就要為抵禦災害天氣開始學習圈養、學習種植牧草。


  魏延頒布下這樣的制度,不但是為了保護水土防止草原沙漠化,更是為了控制牧民,若是任由他們自由遷移,只會白白便宜了漠北草原上的那些鮮卑人、丁零人。


  這項制度有一個強制性要求,就是每個牧民承包的草場上都必須要種上牧草,不能再靠天給草,不能再眼睜睜地看著草被牲畜啃光,要牧民們學會種草,尤其是對那些退化的草地,更要用鬆土、輕耙、淺耕翻、補播等農業措施來促進退化草地的恢復。


  草地退化成沙漠,主要動因是草少且嚴重失衡,只有通過強制牧民種草,提高人工草料生產能力,增強家畜生產的物質基礎,才有可能提高牲畜個體生產性能,加快牲畜周轉,才能實現退牧還草,以休養生息,才能促進草原畜牧業從傳統的粗放經營向集約、半集約化經營轉變。根據後世的經驗,在退化羊草草地上補播羊草能使其生產力在二三年內達到與自然恢復的羊草草原一樣,是實現快速恢復的有力措施,一畝人工草地,可使十畝天然草地得以合理利用,從而使一百畝沙化退化草地得以恢復重建。


  魏延還提出了一個促進草原水土保持且能讓牧民增收的良策,也是魏延將來準備實施的一個大戰略,「禽北上、畜南下」,「牧區養禽、農區養畜」。


  簡單來說便是,在草原放養家禽,在內地圈養牲畜。


  魏延這個提議真是一個前無古人聞所未聞的提法,以至於魏延提出來以後,田疇等太僕寺官員都呆愣當場,根本不明白魏延講的是什麼意思,因為他們想不出草原上放養家禽有什麼好處。


  魏延便耐心講解道:「我給大家講講在草原上放養家禽有什麼好處,大家就明白為什麼我要推行這個。


  其一,養殖家禽,可以充分利用草原空間資源。牧民普遍擁有大面積草原,很多地方的牧民擁有數百畝的草地,但如此遼闊的草原並沒有給牧民帶來太多的好處,平均每畝收入不足十錢,遠不如內陸耕種的自耕農。但遼闊的草地給家禽很大的活動空間,只要旁邊有河流、井等水源,便可適度集中化地利用草地來飼養家禽,相對於四條腿的羊、馬,兩條腿的家禽對草原的破壞力幾乎可以忽略,因為飼養家禽,僅僅利用利用草原地面上的空間,只有三四個月就可以把家禽販賣了,對土壤沒有擾動,不會引起沙漠化等災難性後果,而且家禽的糞便還可以促進草原牧草的生長。


  其二,河套以北草原上雖然降雨很少,卻集中在六月份到九月份,在這個時間裡,光照充足,雨量集中,溫度適宜,家禽在這個季節可以健康生長,到了草木凋零的季節就可以把養肥的家禽販賣掉,避免了養殖牛羊馬等家畜造成的春瘦、夏肥、冬掉膘的怪現象。


  其三,草原上各種蟲子、草籽、嫩葉、灌木籽、樹種很多,這些東西雖然人無法下口,但家禽可以覓食,在草原上養雞比在家中圈養喂糧食相比,平均每隻雞可以節省四五斤糧食,這些省出來的糧食完全是家禽從草原上自由覓食而來,那些蟲子、種子和嫩葉。整個大漢可以每年要吃掉七八千萬隻雞,如果全部喂糧食就要消耗四億多斤糧食,如果把家禽放在草原上放養,就可以省下四億多斤的糧食,這些糧食又可以養活一百多萬貧民。


  其四,在草原養雞鴨鵝,只需要利用草木生長的三四個月,加上孵育以及後期販售所需要的時間,牧民前後花費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如果牧民轉作專門養家禽,完全可以勞作半年,休息半年,傳統的接冬羔、冬季放牧等辛苦活從此遠離牧民。最關鍵的是,即使在勞作的半年時間內,放養雞的勞動強度遠遠小於放養同類經濟效益的牛羊,年齡大的牧民或婦女均可勝任。一個牧區婦女養殖二千隻雞,每天餵食三次,一次耗時不到一刻鐘,還不及她為一隻奶牛擠奶的時間,一個牧民可以輕鬆放養五千隻家禽。


  其五,大大地提高了牧民的收入。這是這些好處裡面最為關鍵的,我們再好的治理草原的想法,若是不能給這些牧民帶來好處,註定都會失敗的,失敗的結果就是他們棄我們而去,投奔鮮卑人、丁零人。可以跟你們算一筆賬,養一隻雞售賣出去可以賺二十錢,五千隻雞便是十萬錢,綜合起來還是比放養牛羊馬賺得多些,而且輕鬆多了。


  其六,減少對草原的破壞,減少草原沙化的危險,促進草原的恢復。沒有大型家畜過度放牧的威脅,那些剛剛遭受一些破壞的草場,比如白城子附近的草場,雖然露出沙地,但若是積極種草,放養家禽,就完全可以在一兩年內把當地的草場恢復到最好的時候。


  其七,草原空氣新鮮,沒有中原地區的疫病,在草原放養雞鴨鵝,很少得病,可以放心飼養。」


  魏延把在草原上放養家禽的七大好處說出來以後,田疇等官員面面相覷,魏延說的沒錯,這些好處都是可以確認而知的,只是將軍一直身在軍旅,怎麼會知道這麼多家禽飼養的事情。


  不過他們不敢問,魏延也不會告訴他們,自己在沒有穿越前,曾經參觀過蒙古牧區的一個大養雞場。


  田疇想了一下,提出一個疑問:「主公,雞鴨鵝等家禽,從草木間啄一些蟲子吃,還則罷了,但是他們吃草籽、嫩葉、灌木籽、樹種,會破壞牧草、灌木、樹木的繁衍,恐不利於鞏固水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