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70章 【築城和屯田】

第70章 【築城和屯田】

  曹操有心南下,拔掉這個新長出來的眼中釘,怎奈他一方面要防著呂布,另一方面要去迎回天子劉協,迎回天子劉協意味著要跟李傕、郭汜、楊奉、韓暹等軍閥作戰,兵力不能分散,只能命新任汝南太守蔡陽嚴加警惕魏延的動向。


  蔡陽手裡只有一萬人馬,只能駐紮在汝南北部,不敢南下,因為傳聞魏延至少有三萬人馬,不然他怎麼能擊敗張繡的兩萬五千西涼鐵騎呢。


  實際上,是賈詡命人四處傳播有關魏延兵力的謠言,他們之前輸的太快了太慘了,只有把魏延的兵力吹得多一點,才能讓他們不至於太過丟臉。


  加上魏延為了保證義陽三縣不受其他勢力覬覦,命令復陽縣尉傅彤、義陽縣尉文聘、平春縣尉鄧芝三人都虛打旌旗,對外宣示兵力時把預備軍也算在內,這樣一來,確實也有三萬人馬的樣子。


  一時之間,周邊的劉表、蔡瑁、蒯越、江夏太守黃祖、汝南太守蔡陽、袁術等勢力,全都高估了魏延的力量,不敢輕舉妄動。


  魏延便迎來了難得的喘息之機,築城、種田、製造軍械、訓練……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李嚴繼續負責築城,內城的夯土完成之後,便開始外城的夯土,與此同時,繼續燒制大青磚、煉製水泥。


  將粘土用水調和后製成磚坯,放在磚窯中煅燒若干天便製成磚,粘土中含有鐵,燒制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即最常用的紅磚;而如果在燒制過程中加水冷卻,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則呈青色,即青磚。


  青磚和紅磚的硬度差不多,紅磚是自然冷卻,簡單一些,所以後世生產紅磚多,青磚是水冷卻,操作起來比較麻煩,所以後世生產的比較少,雖然強度、硬度差不多,但青磚在抗氧化,水化,大氣侵蝕等方面性能明顯優於紅磚,所以魏延像明代築城那樣,選用大青磚來築城。


  青磚燒制時間一般是根據窯爐大小決定,小窯在2-2.5萬塊青磚左右,一般在20天,飲水一般5天時間;大窯則需要30天左右。


  煉製水泥,當然不是後世那種現代工藝,而是那種土法製造,就是把石灰石、粘土按照一定比例磨成面兒,煅燒成熟料后,再和煉鐵后剩的礦渣同磨,就成土法水泥了,雖然各種屬性比不得現代工藝出來的水泥,但在這個三國時代,絕對是碾壓一般的存在。


  夯土完成的時候,大青磚、土法水泥也都做出來了,開始築城。


  說起來容易,真正把周長十里的義陽新城築成,七八萬勞力投入,前前後後要半年時間才能完成。


  幸得李嚴政治力高,統籌能力強,又有築城經驗,大小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條,倒也不用魏延過多費心。


  築城的事情不用魏延操心,種田的事情倒要勞煩他許多,畢竟只有他一個人懂得怎麼種植春玉米、土豆。


  當然,前提是要有足夠的春玉米、土豆種子。


  這個時候,魏延的腦海里響起種子神器精靈空空性感又略帶沙啞的聲音:「主公,您這次以弱勝強擊敗張綉所部人馬獲得基本積分25000,此前生擒胡車兒獲得5000積分,斬殺胡馬兒等兩百西涼勁卒獲得2000積分,擊敗張綉獲得10000積分,一共是42000積分,您現在還掌控復陽縣、平春縣兩地民眾,可獲得140000積分,您現在的總積分為380,000積分。」


  魏延驚叫道:「你有沒有搞錯?我記得原來只剩下150000積分,給王粲、傅彤、文聘、文鴦他們加完屬性以後,只剩下10萬左右的積分,應該是28萬積分才對,怎麼蹦出來一個38萬積分。」


  空空訕笑道:「是我上次算錯了,上次我不是跟您說『您完成義陽縣令的任務,獲得115000積分,加上俘獲黃月英芳心的積分、收服鄧芝的積分,以及斬殺那些山賊、韓煥的積分,您現在有150000積分。』那個時候就算錯了,因為您俘獲黃月英芳心的積分,獎勵您的積分是123,000積分,我當時把那個數當成了12,300積分,少算了一個零。」


  魏延頓時苦笑不得:「空空,你以後長點心吧!」


  空空笑道:「主公,我只是一個智能系統的精靈,您從2016年來,應該知道,再智能的系統都是人造出來的,人自己都能算錯了,何況系統了。」


  「好了,念在你能夠補回來,我就不怪你了,」魏延產生新的苦惱:「這麼多積分怎麼用?」


  就像一個窮人,總是以成為萬元戶為人生目標,可忽然間,不但成為萬元戶了,還有幾十萬,一下子有點不知所措了。


  空空提示道:「主公,您這三縣治下至少還有五萬人生活無著,此外,三縣臨近的其他六七個縣,也有十萬餘人即將成為流民,為了他們不至於餓死,還是建議您將大部分積分都兌換成玉米、土豆種子。」


  魏延忽然想到:「紅薯呢,我想兌換紅薯種子。」


  空空說道:「紅薯喜溫怕冷,10度以下不髮根,都沒辦法培育秧苗,況且春薯成長時間太長,不如等到6月份,再開始培育夏薯吧!」


  「那好吧!」魏延便用30萬積分拿來兌換了20萬土豆和10萬春玉米種子。


  這個時候,魏延安排的魏忠等人已經按照魏延給他們的屯田流程,對境內流民編組完成,除了普通以家庭為單位的自耕農之外,對待流民,50人為1隊,設隊長,4隊為1屯,設典農司馬,5屯為1曲,設典農都尉(比魏延的郡都尉職權小多了),5曲為一部,設典農校尉,5部為1軍,設典農中郎將。


  而後按照五個抽一的標準擇優編入軍屯,軍屯的士卒又稱預備軍,半耕半訓練,而後再按照五個抽一的標準擇優編入正規的常備軍中。


  隊長由屯民自選,其上的官職由魏延用【鑒別】特技選出統率、政治相對最高的一個人擔任。


  雖然這些人能力都很平庸,但勝在踏實忠厚,嚴格按照魏延給他們的流程走,倒也不會出大的亂子。


  跟以前一樣的戲碼,魏延領軍上山訓練時,在一些山洞忽然發現了一大堆土豆、玉米種子,種子附近還有書簡,上面寫著耕作方法,每個屯最有耕作經驗的農夫前來接受魏延的培訓。


  雖然所有軍民都對魏延敬若神明,但之前群雄討伐裝神弄鬼的太平道的餘悸猶在,所以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秘而不宣。


  隨後魏延要費點心思的就是打造軍械,跟馬鈞一起打造這個時代騎兵尚不具備沒有的三件套。


  哎,忘了,那個鄒夫人怎麼還沒到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