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再回大宋> 第五十章 文天祥與黃遠的爭論(下)

第五十章 文天祥與黃遠的爭論(下)

  「好一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零↑九△小↓說△網】果然不愧是狀元之才!」黃遠拍手贊道。


  隨即,他站起身來,向文天祥施了一禮:「剛才是黃某失言了,一時情緒激動,口無遮攔,還望文大人見諒。「


  牛富等人的目光也大為轉變,若是文天祥是一個漢奸,試圖降元,那任他什麼高官厚祿,牛富等人也是萬萬不從的。


  我大宋好男兒,何惜一死?豈能為了榮華富貴,為了一己之私,便背叛大宋,背叛民族國家呢?任他蒙古韃子如何兇殘,軍力如何強大,無非死戰而已。


  「黃兄拳拳報國之心,我文天祥欽佩不已,又豈會怪黃兄呢?「文天祥是真的很欣賞這位黃遠。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說出上面那一番話來。否則,這種話,他會埋在自己心底,不與人說。


  「只是文大人既然抱定了這樣的心思,又何必說剛才那些喪氣話呢?」黃遠不解的問道。


  「黃兄認為,我大宋能擋得住蒙古韃子的進攻嗎?」文天祥再次這樣問道。


  黃遠略一沉思,道:「蒙古韃子軍力強盛,勝過我大宋十倍。且韃子儘是精銳騎兵,長於進攻,我大宋依城而守,終非良策。「


  「但話說回來,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零↑九△小↓說△網】我不相信蒙古韃子能一直如此強悍!當年女真韃子何其兇猛,我大宋亦不能擋其鋒芒,至有靖康之恥。然則如今我大宋尚存,金國而今又何在呢?」


  「由此而觀之,韃子雖一時逞強,然不能持久;我大宋雖弱,但華夏文明,綿延數千載;聖人之學,累世不絕!江山代有才人出,這等底蘊,又豈是蒙古韃子那些化外蠻夷能比的?「


  「若說蒙古韃子有能力斷我華夏文明,奪我漢人數千年來的文化傳承,我黃遠是萬萬不能相信的!「


  「說得好!「牛富大聲贊道:」黃先生說得一點都沒錯,我老牛雖是一個粗人,並不懂什麼孔聖之學。但也知道,中國之地,從來就是我漢家兒郎自己主宰,輪不到那群蠻子來放肆!「


  「說得好!「


  」說得好!「


  」說得好!「……牛二,牛三,牛四,牛五等人都附和道。


  「若真是如此,那為何中原至今尚未收復,三京之地,還在敵酋之手呢?「文天祥毫不客氣的指出。


  「還不是因為朝廷腐敗,奸臣當道,日夜只知歌舞作樂,不思收復河山!「黃遠痛心不已,道:」若朝廷有當年勾踐卧薪嘗膽之志,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何愁不能滅胡虜?何至於現在還將大好河山,落在韃子的手中呢?「


  文天祥點頭道:「朝廷腐敗無能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我大宋缺馬,只能守,不能攻,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還不是石敬唐那個小兒,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牛富罵道。【零↑九△小↓說△網】


  「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黃遠又喝了一口酒,嘆道:「如今也只能緊守邊關重鎮,等待機會了。」


  「那也未必!「文天祥笑道。


  黃遠有些驚訝的問道:「莫非文大人有些滅敵之策?「


  文天祥道:「我確實有些謀划,只是此事還需要黃兄相助!「


  「快快說來聽聽!「黃遠正言道:」若文大人當真有光復三京,北定中原之計,需要我黃遠相助的地方,文大人儘管吩咐便是了,我黃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有黃兄這句話,我就放心多了!「文天祥說道:「惜年端平入洛,慘敗而歸。究其原因,一則是我大宋內部鬥爭,朝廷上下不能同心協力,互相牽扯;二則也是因為中原之地,經過蒙古韃子的摧殘,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無法給大軍提供糧食補給。從後方轉運,距離上千里,數十萬民夫僅能供應一萬大軍的物資,耗費過大,而且補給線漫長,易受蒙古韃子的騎兵攻擊。一旦糧道被截,任是何等精銳之軍,也要崩潰。」


  牛富點頭道:「文大人說得在理。常言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蒙古韃子的優勢也就在這裡,他們的騎兵來去如風。中原之地,一馬平川,他們將騎兵散開了,我們的糧食補給線便無法躲開騎兵的攻擊,沒有安全有效的糧食補給線,也就無力進攻了。「


  文天祥繼續說道:「襄樊兩城,極為重要/一個關鍵的原因,就在於這兩地鎖住了漢水。水運之利,遠勝陸運十倍。隋煬帝之所以開運河,就在於此。如今運河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已經乾涸。如果我們要進攻蒙古,那麼,只有一個辦法,用海運!「


  「海運?「黃遠反問了一句,他雖然出身於泉州,小時候便跟著海船跑了很多國家,但並沒有想過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對,用海運!」文天祥用手指沾了一點酒,隨手在桌上一劃,道:「黃兄是跑過海船的,想必也知道,那些威武雄壯的萬石船,僅僅是一條船,運輸的物資也足夠數百軍人一年所需。若能有上百條這樣的戰船,沿海岸一線北上,在蒙古的腹地登陸,今日攻一地,明日佔一城,蒙古軍隊守得了此地,便守不了彼地。我軍隨時可以從海上進攻,再從海上離開。又有海船所載的物資供應,後勤保障無憂。」


  「如此一來,則我軍佔盡優勢,反守為攻,蒙古軍隊只能防守,如此一來,攻守易勢,強弱易主,被拖垮的就是蒙古韃子,而不是我大宋了。」


  文天祥一番話說下來,只說得黃遠兩眼冒光,暗道自己以前怎麼從來沒有想過呢?

  但他心中還有疑問,便問道:「蒙古韃子向來以游牧為生,居無定所,我軍又如何襲擾呢?」


  「黃兄有所不知,蒙古韃子自入主中原以來,已經逐漸築城而居,以為佔領中原的百年之計。再則我軍攻過去,搶其牛羊,斷其水草。若是當真無軍駐守,我們便沿海築一座雄城,如一顆釘子般,插在敵人的身上。蒙古必定會率軍來攻,我軍從海上補給運輸,蒙古軍便只能與我軍水戰。以我之長,攻敵之短。」


  「襄樊兩城,雖也有漢水之利,但畢竟臨陸,蒙古大軍南下,圍困襄陽,仍然可以四處騷擾,殘害我大宋百姓,使我國力空耗。若是將城築在北方海岸邊上,距離敵人的心臟地帶非常近,敵人必定無法放心,只能來攻。我軍的運輸線雖遠,然海上運輸何其方便,因此,並無後勤不濟之憂。」


  「如此一來,戰場便到了蒙古境內,而不是我大宋境內。以此為餌,即使不能反攻,也可以使蒙古韃子無暇南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