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拜訪
宋理宗與宋徽宗大不相同。
宋徽宗與李師師之事,汴京城幾乎是路人皆知,而宋理宗與唐安安之事,臨安城中所知之人卻是不多。
李師師在與宋徽宗好上之後,便不再見客,而唐安安為了掩人耳目,仍然會偶爾見幾個客人。
「今日文某冒昧來訪,實是有些事情,還得問一問安安姑娘。「
兩人分賓客坐下之後,文天祥端起婢女送過來的茶,喝了一口,開口說道。
唐安安已經有二十五歲有餘,但她生來便是極其美艷之人,生就一張嫵媚誘惑又無比精緻的臉蛋兒,看起來仍是如十八、九歲一般。既充滿了成熟女人的魁力,也無法掩飾身上的青春洋溢之處。
成熟與青春交織在一起,更給她增添幾分光彩。
她的成熟,是一份恰到好處的熟,是一種嫩若初春新葉新花的熟,似乎再熟一分便會顯得老了,再青澀一分便會顯得嫩了。
初春新花燦放,這鮮花熟透了,又嫩極了。
唐安安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嫣然一笑,恰於剎那花開,微微啟齒道:「我猜得恩公必是要過來的,想是為了那日西湖沉船之事吧?」
「正是,官家下旨令我審理此案,我還有一事不明白,正要請教一下安安姑娘。「文天祥說道。
唐安安一雙美目望著文天祥,神情似乎隱約帶著幾分無法言語的歡喜,唇齒輕啟,道:「恩公但請問就是了,安安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文天祥在腦海中默背著孔聖之言,心緒慚趨平靜。
「文某聽說安安姑娘這幾年已經不大見客人了,卻不知為何那日卻隨謝枋得去了西湖呢?「
文天祥又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才說出了上面一番話。
不知為何,自那日將唐安安救上湖以後,他再面對唐安安之時,便始終有種心猿意馬的感覺,剛才好不容易將心緒平靜下來,這一開口說話,卻又生了幾分波瀾。
想不到在經歷兩世人生之後,再回到前世二十歲之時,心情卻也仍然如同二十歲時一般浮燥。
終究還是修養功夫不到家啊,文天祥暗暗自嘲道。
「恩公想必還記得那日,我在太平惠民局拉一名姑娘回家吧。正是那名姑娘出去久了一些,惹她爹爹不滿,她爹爹便沖我發火氣。我心中煩悶,便應了謝枋得的邀請,隨他游西湖去了。卻不想竟出那等事情,差點就葬身湖底了,還虧得恩公搭救,才保得一命。」
唐安安的聲音似清溪流水涓涓,娓娓動聽。
文天祥恍然大悟,原來還是因為自已的出現,才使得歷史的軌道出現了改變。
若是自已那日不出來買葯,便不會碰到那個小姑娘。自已不碰到小姑娘,小姑娘也不會隨他去太平惠民局,也許早就回家了。
如此,小姑娘的爹爹便不會生氣,唐安安姑娘也不會負氣答應謝枋得之邀去游西湖。
原來歷史變得有所不同的源頭還是因為自已的行為變化啊。
文天祥這一番思索,卻是有些出神,這一出神,看起來便有點呆。
但這份呆,落在唐安安眼中,卻是盡顯英俊之意。
「我素日里心中早已平淡於井水,卻不知為何面對他時,總有幾分波瀾。」唐安安暗自在心中怪道。
驀然想起那日被他救上船去,在船中他卻不曾正視自已一眼。
多少男子為一窺自已的絕世容顏而費盡無數心思,又有多少男子自見了自已以後便神魂顛倒,魂不守舍,他卻這般無視自已。
唐安安有些生氣,也有些不服氣。
這世間男子,不是都應該拜倒在自已的石榴裙下,對自已唯唯諾諾,千方百計來討好自已,以求一親芳澤的嗎?
雖然唐安安對那些男子極為討厭,但一旦出現了一個異數,卻又是那般令人失望,那般令人生氣。
「原來如此,卻是文某多慮了,文某是擔心有人特意設計陷害姑娘呢。」
擔心我嗎?唐安安突然覺得心頭一甜,一陣歡喜之意涌了上來。
「既是如此,文某就不打擾安安姑娘的清凈了,先行告辭了。」文天祥站起身來。
「恩公這便要走了嗎?安安還以為恩公既然來此,便會聽安安彈上一曲再走呢?」
不知為何,她竟然說出這樣一番話。從來都是別人來求自已彈的,什麼時候輪到自已主動說了?
「安安姑娘的琴藝,文某那夜在西湖之上,聽得了兩三聲,那自是極好的。只是今日文天祥公務在身,卻是沒有閑睱聽安安姑娘彈琴了,改日有空,再來拜訪。」
「那我送恩公一程。」唐安安的聲音略微有些失望。
文天祥走到門口,突然又想了什麼,開口問道:「那日被安安姑娘拉回家的小姑娘,不知在哪裡?若是可以,文某還想見上一見。」
「你要見她做甚?」
話一出口,唐安安便有了三分後悔,我今日卻是怎麼了?怎麼這麼容易便失態了。
那名自稱姓宋的小姑娘,淘氣,調皮,可愛。不知為何,文天祥這幾日總是會想起來,本來只是想著怎麼阻止她和官家見面,但想著想著,便開始想歪了。
那位小姑娘既是在青樓中被養大,我能否將她贖出來呢?我若將她贖出來了,又該如何安排她呢?
文天祥不敢接著往下想了。
「我只是覺得那小姑娘甚合我眼緣的,便想再見上一見。」
「她自然是在她家了,你既覺得她合你的眼緣,你便自已去她家找她去吧。」
唐安安的聲音突然冷了下來,道:「我身子有些不適,恩公慢走。」
說畢,她轉身回頭。
「為何心會隱隱作疼呢?」唐安安暗暗道:「我這是怎麼了?」
文天祥一愣,不明白自已是哪裡惹她生氣了?為何一提到了那位小姑娘,她便這般生氣?
哦,是了,那小姑娘也是養來要進獻給宋理宗的,唐安安自然不高興了,自已卻還在她面前提起,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
文天祥以為自已找到了原因,暗暗自嘲了一聲,回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