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堂前爭辯(下)
柳昭站起身來,朝先生行了弟子禮,得到先生頷首后,繼續說道:
「從古至今,人族從弱小走向強盛,由身處蠻荒到如今建成萬千城池,每一次的前進,皆是倚靠強者。
有了人族強者,大妖才不敢在城池肆虐;有了財富,人族才能撐起耗資巨大的戰爭,方能一步步走到如今。
因此,我認為人族興盛倚靠強者、富者,而貧者、弱者只能拖後腿,與蠕蟲無異,百無一用。」
說出這番話后,柳昭神色淡漠,可眉宇之間仍掩蓋不住傲意。
此其父親所言,而其父,正是當今江城柳氏的掌控者,人們敬稱柳公,地位尊崇。
高貴的出身及耳濡目染的強富論的教育讓他形成了這般思想,柳昭自始至終未把半分目光投放到姜朔身上,彷彿姜朔不值得他花費半點心思。
他起來反駁姜朔則僅僅是為了吸引前方的聶氏少女的注意,亦想讓姜朔明白地位的尊卑差距不可逾越。
內城陣營中,此時發出些許嗤笑聲,他們雖與外城同齡人在同一教舍學習,可他們大部分人從未將其平等看待過。
他們將自己定位為強者、富者,自然極為贊成柳昭所言,向其投去欽佩目光。
於是柳昭神色愈加傲慢。
外城陣營中,有人將頭埋下,更有人神色憤懣,即使受到了羞辱想出聲反駁卻發覺對方所說正是現實,於是衝上腦門的怒氣慢慢積攢,最終漲紅了臉,席間傳來粗喘聲。
自尊心正強的二八少年們抬頭,看到姜朔淡然自立,便齊齊望著姜朔,把他當做最後一根稻草。
先生眉頭微皺,同樣看向姜朔,想知道他心中所想。
於是姜朔嘴角微微扯起,聲音不卑不亢:
「強者當由弱者出,富者皆從貧者來。」
「依我所知,我江城城主年少時三次入試方中四等末榜,卻在『辟種』后如魚得水,修法一日千里,如今更是江城第一人;柳氏柳太公二百年前白丁出身,卻積攢出萬貫家業,繁衍三代,柳氏方有百年世家的家業。
若按柳少爺所言,城主與柳太公早年豈不是百無一用的蠕蟲?」
姜朔嘴角掛著淡漠笑容,輕聲說道。
「你們將自己當做富者、強者,可撇去家族錢財傍身,除去父輩蔭庇,豈不也是白丁?
秋試將至,待考試過後,你們又敢說自己全部強過我們這些貧弱之人嗎?」
「我姜朔一年前方才入定,家財尚不足一兩銀錢,自知是芸芸眾生中最底層的一人,可人皆有窮時,自當窮則獨善吾身,富則兼濟天下!」
話語既出,滿堂寂靜,唯有窗外夏蟬鳴叫穿透窗棱,燥了整個教舍。
「窮則獨善吾身,富則兼濟天下。」先生低語,細細品味。忽然拍案而起,連道三聲「好」字。
聶諾諾柳眉挑起,異彩連連。
外城少年鬱積之氣一掃而空,皆鬥志激昂。
內城少年則呆若木雞,張口無言。
柳昭臉色由青入白,姜朔炮珠般的言論字字珠璣,重擊在他胸口之上,令他發悶,先前言語皆被駁斥得體無完膚,尤其是最後一句讓他啞口無言,燥得渾身汗浸,狼狽不堪,最終頹然坐下。
姜朔大勝!
爭辯已過,大家望向姜朔的眼神之中皆有了不同之色,尤其是外城的少年,眼中更有欽佩,先生亦對姜朔多了幾分重視。
午課依舊繼續,只是沒有了剛才那般爭鋒相對,氣氛稍微輕鬆了些。
姜朔未把方才的爭辯放在心上,在姜朔眼中,柳昭不過一年僅十六的富家少爺,方才柳昭對他的反駁他都看在眼裡,自是知道是為了搏得聶諾諾的注目。
姜朔感慨一聲,他兩世為人,老於世故,略施伎倆,對方便敗下陣來。
在過慣了與老頭子的厭倦生活后,這種小孩子般的爭風吃醋著實有些趣味。
當太陽恰被院子里那棵老槐樹遮擋住之後,姜朔習慣性地從書桌中掏出一小捧糙米,撒到窗外。
先生在靈塾內養有一隻公雞,午課大多以雞鳴為止,公雞啼叫則下課。
姜朔為多聽些知識,每日從家中帶來一小捧米,伺時撒到窗外,公雞得了米吃,便會延遲一刻鐘方才啼叫。
一刻鐘的時間不長不短,姜朔拿捏得剛好,不至於引起先生的懷疑。
此做法他還是效仿前世諸葛孔明幼時求學,只是先生並不叫水鏡罷了。
不多時便課罷。
姜朔收拾書袋,欲往城外瀾江邊而去,沒想到聶諾諾款步跟上,說是要前去玩耍放鬆。姜朔亦聽之任之,至少聶諾諾可比路旁風景好看多了。
來到江邊,姜朔把書袋放在岸上,遲疑了一秒鐘的時間,便把懷中用油紙包著的饅頭糕點塞到聶諾諾手中,三日的伙食可不能弄髒咯。囑咐她在這等著自己。
聶諾諾歪著腦袋看著姜朔,不知他要幹啥。
瀾江水緩緩流淌著,夏訊已過半月,除了江面更寬闊了些,水面倒不湍急,卻有不少大魚仍留在江灘上。
姜朔脫下草鞋,捲起褲腿光著腳丫就走進泥濘的江灘。他來到淺水區,水草密布,裡邊藏有不少魚兒,此時他手上拿著不知從何處撿來的枝條,小心翼翼,尋找著在水草中覓食的大魚。
自從入定后,姜朔目力日益改善,如今水草未能阻隔他的目光,他能輕鬆看到水底。
就在某時,姜朔目光凝聚於一處,右臂驟然發力,「嗖」地一聲,手上枝條狠狠插入水面,發出沉悶聲響。姜朔疾步向前,握住枝條的末端感受到沉甸甸的感覺,用力將其一把提出水面,一條約莫三四公斤的江魚被枝條穿腹而過,正做徒勞的掙扎。
「嘿,好大一尾野江鯉!」不遠處,一個膚色黝黑的漢子贊了一句。
姜朔咧嘴一笑給予回應,然後朝著岸上等待的聶諾諾擺了擺手,炫耀一番他的戰利品。
聶諾諾望著雀躍的少年,神情恍惚,後者與方才課堂上那個發出鏗鏘之聲的人迥異,不知哪個才是真實的他,不過,如今卻更像一個年僅十六的少年。
寬闊的江面倒映著昏黃卻不刺眼的夕陽,江面不時有野鴨飛過,倒是有了幾分「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情境。
天色漸晚,在江邊玩耍一時后,兩人互道分別,各自歸家。
老人身體不好,姜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江邊抑或山上打些野味給老人補補身子,自己也能開開葷。
回到家中,姜朔把魚去鱗除腸,斬件后,把一部分魚肉洗凈後放生薑煎一煎去腥,放進鍋中熬煮起來,然後把剩餘的大部分魚肉給鄰里送去。
窮人家的肉食總是極少的,哪家有了肉食都會各自分一些。
姜朔回到家中后,鍋中熬煮的魚湯翻滾,幾近奶色,姜朔放入些許鹽巴調味后在表面撒上一把路上順手採摘的野茱萸提鮮,頓時香氣四溢,饞蟲欲起‥‥‥
服侍老人進完食喝完湯藥,姜朔被老人留下來問話。
「近來先生所教可曾理解通透?」
「已然甚解。」
「古籍研讀可有落下?」
「未曾有半分鬆懈。」
‥‥‥
最後欣然睡下。老人面色灰敗,行將就木,看起來已無多少時日存活世上了。姜朔每每見此,皆悲從心來。
在姜朔關門而去后,老人布滿褶子的臉抖動,睜開雙眼,渾濁的眼中亦有深邃,不知其想些什麼,最終復睡下。
姜朔則剛點亮濁油燈,漫漫長夜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