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光和求生記> 第三章笙煙樓

第三章笙煙樓

  雒陽城中,每一天都近乎相同,最近因為天寒的緣故,黃巾教徒多了,那治病的符水,顧箐阻止數次,都難以說服那百姓,前往藥店買葯。


  她開了一家茶樓,又得了賣酒的許可權,就在北街,上書三個隸書大字「笙煙樓」,賣茶也賣酒,周遭側目者一時多多。


  出了北門,她同侍女一同前往河內郡軹縣,聽聞那裡有一人,精通羌煮。


  騎著駿馬,巾幗也能著戎裝,背負弓箭,頭髮綁在一起,腰間別著長劍,縱馬而過,引得路人驚異,連問是誰家小娘子。


  東漢是火德,西漢最初承秦,為水德,漢武時為土德,至光武中興,理所應當的改為火德。


  顧箐一襲紅衣,好不美麗,又帶侍女出行,沒了豪俠的浪蕩,多了分嫵媚,英氣。


  東漢不比後世束縛嚴重,大家閨秀自然是恪守禮法,很少觸及玩鬧,出行都是馬車、牛車,能夠縱馬而行的多是豪族之女,有錢帛,又無甚規矩。


  行至軹縣已近午時。


  侍女翻身下馬,嬌聲道:「店家,快快打來水,喂好我家馬匹,不得延誤。」


  店家低著頭,連聲稱諾。


  這是河內,比鄰雒陽,來往的達官貴人數不勝數,怠慢一分,便會招來殺生之禍。


  一家普普通通的小店,用的是胡椅,賣的是最差勁的酒,茶半分都沒有。


  天剛剛放晴,暖洋洋的光束灑落,她見有人指著天冷笑:「此次忽的任命十八個太守,想來上面又賺了不少銀錢。」


  顧箐看了一眼,那是兩個士子打扮的人,其中一人喝著酒,臉頰泛紅,忿忿不平。


  另一人失意不懂人情,不但不阻止,反倒火上澆油,「十八太守皆籍籍無名之輩,只看不少人又得了祖輩封蔭,花上大價錢,也能得一太守,才好貪贓枉法。真當是好買賣,也不怕墜了先祖英明,與閹宦勾結。」


  「兄長此言差矣,那等人,祖輩何曾有名,大抵都是一般,禍國殃民之輩!」


  說到興頭,他拍桌而起。


  「啪!」


  「爾等何人,竟敢妄議朝政!」


  拍桌子的人和說話的人不一樣,後者大腹便便,嘴角含笑,一時興趣,輕蔑對之。


  他手一指,冷笑道:「看汝二人,定是黨人!」


  那兩人臉色一青一白,皆大驚,醉意消減幾分。


  一人退縮,一人磨牙道:「便是黨人又如何,爾等禍亂朝綱,不怕死後入阿鼻地獄?」


  來人哈哈大笑,雖不知阿鼻地獄是何物,索性一字不落的返還:「爾等黨人禍亂朝綱,整日非議朝政,我看你等死後方才入阿鼻地獄。來人,帶走!」


  如狼似虎的賊捕撲來,兩個讀書人仗著酒意怒目,卻不是他們的對手,啊聲叫著,只得就擒。


  顧箐冷眼旁觀,縱觀歷朝歷代,這等人都有,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便說的是他們。只知自哀自怨,卻比不上張角一人,敢於讓大漢崩塌。


  「小姐。」侍女有些不忍。


  顧箐看著他們被壓走,低聲說:「即便不忍,也得忍。此時黨錮未除,他們這般,若是名聲高,清流尚好,沒人敢動。可尋常書生,碰到小吏,一人怨恨,一人求功,此事再尋常不過。況且此人隨口一呼,便有賊捕進門,必不是尋常人等。」


  侍女低著頭,心中明了,只聽店家插言,「這位女公子說的甚是,朝政豈是我等可以議論的!」


  他說罷,匆匆而去,心中顧忌。


  顧箐喝了一口水,忽道:「店家,您可知道軹縣城西的老張頭,曾是段太尉手下的老卒。」


  店家轉過身,咦道:「敢問二位有何要事?」


  「若是認得,只怕還得麻煩一下店家。」


  侍女頗有眼力的從腰間取下錢袋,上面藍底白鶴,從其中取出銅錢,「還請幫個忙。」


  店家權衡片刻,喚來小廝,「可知城西的老張頭?」


  小廝忙點頭。


  「帶這二位女公子前往。」


  「諾。」


  軹縣是一小城,比鄰雒陽,還算繁華,行不過數百米,就到了城西,再向南百米,周圍商戶逐漸少了,褪去繁華,破舊的房屋讓顧箐心中一沉。


  「這裡便是老張頭的家,在軹縣,他以打鐵為生。」小廝得了賞錢,面若桃花,恨不得將自己所知道的事全部告知這位女公子。


  雖不敢抬頭,之前對視的一眼,他找不到詞語形容眼前之人,一襲紅衣,卻沒有半分俗氣,有的是清麗,劍眉像是出鞘,嘴角微翹,時刻帶著笑意。


  她的美不在身,而在氣。


  而腰間的長劍和背上的弓箭卻能夠掃平慾望。


  這是大漢,遊俠盛行的漢末。


  小廝不需注重影響,也不在意房屋破敗,瞥過堆積成山的農具,推開門便道,「張老頭,有位女公子尋訪。」


  侍女微訝,覺得這等人說不出這般話來。


  門裡很快出來一個老頭。


  說是老頭,他不過四十來歲的模樣,放在這個年代,也不算是年長之人。他臉上除了皺紋,還有不順心,身子佝僂,一雙手粗糙有力,見到顧箐便下意識低頭,粗聲問:「不知女公子有何事需要找尋老朽。」


  顧箐為表尊重,按住侍女,輕言細語:「久聞張先生軍中豪邁,歷經數十戰而還,更得段太尉賞識,今日一見,果真非同凡響。」


  她不是太守,對老卒沒有半分興趣,她感興趣的是最近幾天收集的東西,尤其是所謂的羌煮。


  侍女明白主人心意,急主人所急,見主人不說,便不敢妄言,眸子流出一絲焦慮,她對羌煮,胡人的玩意兒沒有半點興趣。


  她眯著眼,看著神采飛揚的主人,在雒陽的時候,主人做事肆意,便是萬貫家財遲早也會揮霍的一乾二淨,五百貫換來一間臨街小店,茶酒經營,以「女侍者」為小廝,生意總得還算不錯。


  主人拋頭露面有些不妥,更不妥的則是言商。


  老張頭搓搓手,不知先生是何物,局促不安地說:「不知女公子有何事?若是武器,在下雖會一二,卻不見得能比擬雒陽工匠。」


  「聽聞段太尉喜羌煮,其麾下一人善於此,不知張先生可願前往雒陽,且為庖丁。」


  顧箐注意到侍女小蘭的急,含笑又道:「先生大可拒絕,雒陽之大,人才數不勝數,此世工商皆下品,比不得讀書人高貴。先生去過西涼,自是一清二楚。」


  她轉過身,遙指門外:「非到萬不得已,又有幾人願意為商?憑空比人低賤幾分。」


  她說的是真的,也是假的。


  錢到了一定程度,掌握的資源足以讓一郡太守,一州刺史忌憚。


  這般了得的商人東漢末年有幾個,卻只能匍匐在世家腳下,在他們的可憐下苟活。


  權萬古不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世家大族有什麼做不得的?

  顧箐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大有作為的時代。


  現實則是,女人長達數千年的附庸並非虛構,時代的枷鎖還需要一點點打破。


  在東漢宣揚女權,她心如明鏡,知曉心有多大,未來就有多大;步子有多穩,未來便有多穩;想的越多,未來也就越虛妄。


  可,她還不曾改變小蘭的觀念。


  便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士農工商,便是在讀過一些書,斷得字的小蘭眼中,這些天經地義,女子作為,遵守聖人之言,相夫教子。


  解放女權,人人平等,她看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她想做這不可能的事。


  眼中閃過一絲堅毅,她道:「若是先生有意做出一番事業,大可來雒陽尋我。」


  小蘭忙說出地址。


  老張頭說不出話,拒絕不是,不拒絕也不是。憑空得罪這般人,若是較真,倒霉的還是他。


  雒陽很大,最長的街道便是御道,長達三千米,筆直的三千米,寬達到四十米。


  馬市左不過百步,刷上新漆,煥然一新的酒館引得路過人注意。


  「這,怎麼全是婦人?」


  有人驚訝。


  也有人嘖嘖,站在路邊,看著裡面,打死也不會進去。


  顧箐沒有想到,被小蘭大力反對,被她強行通過的以婦人作為小廝會有如此大的反響。


  那日,小蘭反對無效之後,沒有不快,從附近挑選七八婦人,這都是願意來的。


  雖是東漢,願意拋頭露面的婦人還是不多。


  她們更喜歡養蠶織綢,把漂漂亮亮的帛在家中賣出,而非在外面拋頭露面,做一酒娘。


  「前面為何堵塞?」有人問詢,牽著高頭大馬,卻不敢騎馬縱橫。


  他身後文士笑吟吟的說,「最近雒陽可是熱鬧了幾分,單單是那太守校尉,就足以震動天下。」


  文士身後還有一個,身著素衣,淡淡道:「天下郡國不過百數,此次十八人,亦可見當今聖上之志。」


  說話的人雖是素衣,氣勢亦非凡,舉止間頗有富貴氣。


  最先說話之人笑笑:「今日射獵,不談國事,不談國事。」


  文士隨之大笑,「正是如此,不如便在此處?」


  進了酒館,他們方才發現青色的酒帘后是另一方天地,幾張桌子,一壺清酒,看似尋常,里裡外外卻有一種舒服。


  尋了一處靠里的座位,婦人迎了上來,小心翼翼地問:「三位公子,不知……」


  文士急切,徑直打斷:「今日方來,怎知你家有何佳肴,一一上來,送上好酒,好肉,好果,好糕點。」


  婦人喏喏而去。


  「子遠,那不過一女子,何必如此?」之前牽著高頭大馬的那人怪道。


  子遠對面正是那素衣男子,只聞他道:「子遠怎不知,他卻是最憐香惜玉的。」


  子遠哈哈大笑,幾分放蕩,幾分不拘。


  酒水送上,素衣男子一一添上,「請」。


  三碗酒各自淺嘗即止。


  子遠不談政事,反倒談及尋常之事:「嘗聞這幾日雒陽糧價些許上漲,這一日又一日,怕是家中快揭不開鍋。」


  素衣男子明白子遠話中意,也不點破,想著酒水並非那般如意,卻又不比鄉間的差,勉強入口,談不上美味。


  被說憐香惜玉的男子笑嘻嘻的打量著酒館的陳設,那一位位婦人,和角落的男子,讓他有些失神,「沒想到我等竟不是第一。」


  他隨後自嘲:「天下英雄數不勝數,也是自然。」


  「就是不知,此方主人又是何人,莫不是二八俏佳人?」他嘴角微翹,不由得望向一旁,想要找尋那倩影。


  店中雖皆是婦人,他卻不放在眼中。


  這雒陽城不小,他見過的美人數不勝數,染指留戀的也不少。


  「我看汝不管這主人男女,都要見見。」子遠笑說。


  那男子點頭:「自是如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