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聽書奇緣> 第一百一十八回 玄妙

第一百一十八回 玄妙

  而隨著沙丘之外,大量的細沙慢慢滑下,填平了這裡,所以也在沙丘之外,根本就發現不了,這下面深處的任何端倪。


  想來也更沒有一位,高人或是大能的靈識覆蓋,能有法力穿過這層層的深沙,再穿過這層天然的封印之地,而發現這裡的存在了。


  紫水把七苦長劍上鑲嵌的七色靈石,一一用法力注滿使其,能各自發光照亮一處,而自家卻是用掌中的黃金大盤,照亮了最中間一處,隨手掃蕩著光線,這才算是看清了,此處的大概模樣。


  原來這處地下真是一處噬人的天坑,從各個的方向看去均有白骨累累,姿勢各異的身死之人,而隨著此地光線的明暗,變化著實明顯。


  也很容易的被人發現他們的所在,紫水心中想到,只怕這也是印證了,那駝隊老漢,神話故事之中的所說。


  這些人物大都是在這片,看似平靜的沙漠落腳,而在子夜時分,在毫無反應的情況之下,被吞噬到了這處,所謂的鬼城之中,所以至今那裡面,無人得以逃生。


  雖多數都是平安的落地,但那只是得以臨時的活命,而長時間的無法離開,又找不到四處的出路,這才漸漸得被凍死,餓死各自選得了一方的角落。


  紫水隨著這些皚皚,白骨的姿勢可以感受而出,這些人定是走投無路,上天入地皆是無門的痛苦非常,那哀嚎之聲更是無法傳出這裡。


  被隔絕於世活活的等死,紫水更能想到這裡漆黑如墨,那些普通的路過之人,手中的火折之光,瑩瑩豆大哪能看得清,這裡的大體之局,分清大概的方向。


  而自家要不是修行之人,寧願大耗靈氣法力,探明這裡怕是也要,在臨死之時,都不知道自己會是在一個,什麼樣的鬼地方,了此餘生。


  紫水雖是大體明白了,此間噬人之坑的道理,但自家依舊是困在這裡,無非就是看的多些。


  任你莫大的法力,也沖不出去這層層的厚沙,就算你有莫大的法力,能打通一處,直通外界的孔洞,而壞了這裡的平衡之勢。


  但只怕瞬息之間也無法抵擋,這無窮無盡的黃沙,再次的覆頂彌合之力,困死在此處的上下,也不過就是遲早遲晚的事情罷了。


  那紫水並沒有就此亂了心智,用得星雲靈識再次向四外探去,心中總是覺得此地,不會無緣無故的存在,而又究竟是何原因,因何而形成,才是脫身的關鍵。


  經過好一會的靜思,紫水思路逐漸清楚,這才明白的知道,原來此處絕對不會是,哪一位修行高人的修鍊,隱蔽之所而開闢的此地。


  而也更不會是什麼鬼城,邪修等害人之物,專門有意吞吐吃人的棲身所在,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裡就是一處天然的形成。


  可萬事萬物只要是存在,便有它存在的道理,那紫水想到這裡,換了探識的方向,用得陰陽法力再次,細細的查究起來。


  而這次心中有所思路,陰陽感應起來大不了得,紫水竟吃驚的發現,原來這裡竟在一處,不起眼的位置。


  有著一股極其精純的陰煞之力,在此地一處凹洞之中潛伏著,而與自家的陰陽之變的法力,反向呼應的十分明顯。


  紫水隨著感應慢慢找去,竟是發現了一處,有著多塊巨石,被黃沙埋沒過頂,只是隱隱之間留下,多塊石頭形狀的尖尖點點,以絲毫不起眼的樣子,林立在所謂的外界地方。


  可此間雖是有陰陽之感應,且是反差巨大,但卻叫人看去無甚,稀奇可疑之處,而紫水自是不會懷疑,自家的陰陽感知。


  這才又向著此間的石頭縫隙,扒些黃沙的向下更深的看去,可那片刻之後,眼中所見的景象,著實可給他本人,嚇了好大一跳。


  原來這幾個在外面,僅僅有石頭之形的小石塊,其實在黃沙之下,竟有著百年老樹那般的粗細。


  而這些巨石居然被這些,看似鬆散的黃沙之力,不知以何年何月水磨的功夫,生生的被推撞擠在了一處。


  這些黃沙雖然淹沒了,這些巨石的本相,但這些巨石在黃沙之下,相互交錯居然,搭肩過背的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縫隙之處。


  而這處本就是不大不小的地下,又見地下的無沙空間,如果不是在這裡,叫人俯身向下有意的細細查看,竟也是絕對發現不了,它的存在。


  這巨石之體在黃沙之下,擋住了大部分的黃沙,再次進入這裡的空間,竟也多少之間,有些原因。


  它便象極了這處,大缸之中小小的一缸,生成的模樣,居然更加叫人不敢想象,它最底下的一層,也有石塊為底。


  此時用金光向下照去之時,居然清晰可見一處,極深的寒潭水霧,而此間的寒氣極涼,隱隱見得一層冰霜之氣。


  在巨石的下面石壁,四周霜凍泛白變色,生出絨毛般的冰棱,而這就是此密封之地,陰煞之氣的來因源頭。


  紫水此時修為雖有一定的境界,但此時的修行閱歷,可跟一般的結丹修士比擬不了。


  可以說他除了對自家功法,有關的事了解一些之外,可對修行之上的見識和眼界,那可是和其他的修行之士,根本就是沒辦法,比較的一片空白。


  而其實紫水發現的這裡,正是一處可遇不可求的,天地靈氣的精華所在,地煞陰脈!


  前文書咱們有代言的提道,小陰司血煞老祖這位元嬰後期的大能修士,耗費多年光景,專門帶著能自願供其,吸**陽之血的展崑崙。


  探遍天下之消息,寧可殺人無數傷天害命,也只為求得能找到一處,真正的地煞陰脈之所在。


  而在殘眉老祖的消息之下,竟真得在黑風山脈,找到了一處這樣的靈氣所在,可陰差陽錯之下,卻被這陰脈所害。


  生死彌留一線之際,竟又被眼中如螻蟻存在的展崑崙,斷指捨命得救,願用一命換回一命,並沒有獨自偷生的一段。


  從而這兩人一起,脫離了險地,那展崑崙因禍得福,叫血煞老祖感悟到了,人之將死元嬰出竅的真正秘密,這才使得兩人以心相對。


  真正結為了師徒的一段,因緣故事,也是對這地煞陰脈的第一次講訴。


  而這回我們再就著紫水的線頭,再說一點這地煞陰脈的來歷,而這血煞老祖苦苦尋它,到底是對修行起了個什麼用處?

  天上有多少顆星星,這沒人知道,但要是隨便問一個,上過私塾的孩子,就便都知道天上有,最為明亮可見的,便是那三十六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


  天地陰陽萬物始開,一母同胎雖互有模樣,但都是對稱的映照,天上有的地下便會生出,與此的平衡之勢互為遙對。


  所以說地上人間也有此類的傳聞,據說也有著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的風水寶地的存在。


  可此話雖都是當成就此一說,甚至是迷信傳聞,不知是真是假,但修行之人,卻是絲毫從不懷疑。


  他們自是認為,雖天上地下都有此,不同的區別稱謂,但卻是不盡相同,更以不同的形狀,截然不同的形式存在罷了。


  那天上的是星光之力,人人可見,但地下它們可都是,以極其難以找到的地心竅穴,不可見的樣子對應存在的。


  這三十二處天罡映照,皆是地下純陽三十二處竅穴,而其間的純陽精華之氣,無疑是任意一隻,七十二處地煞精氣無法比擬的。


  但此物從來就沒有聽說,被修行中人找到了那一處,而偏偏是這七十二處的地煞竅穴,常有傳聞說百年之間,便會被人找到了一處。


  而此陰煞竅穴如何的了得,如何得天地的造化,說的如何如何神奇,其間的靈氣無處能及,但是不是真的一處陰煞竅穴,卻是無人得知了。


  但不論是那一處地心竅穴,都無疑是天地之間,最為精華的龐大靈氣所凝聚,而每一處的形cd是一處天大的機緣造化,不可複製的產生。


  說書藝人沫大師,抹抹嘴的說道「我自是認為,天下所有能自行凝結到,一定程度的五行精氣,都可稱作為天地靈氣。


  但能不能夠的上,以上兩種稱呼的,咱們就得另當別論,所以我更認為,我們生活的這片腳下,也許那些不被人知的地方,靈氣竅穴還遠遠不只,這些數目。


  咱們現在單說眼前,紫水發現的這處地煞竅穴,按理說這沙丘表面,終年無雨烈日暴晒,風如利刃可以使堅石化灰。


  此地雖牲畜不得生息,鳥獸不得落腳,草木亦是不能生長,但可以說這裡,本就是人間一處,顯而易見的至陽之地。


  可就是這樣一個去處,兩位小爺也莫要認為,眼前的景象就是如此,它還是脫離不了,此間天地之間的陰陽平衡之勢。


  這純陽更易生極陰,這翻漿沙漠之中的陰氣,全都被逼到了沙丘的深層地下之中,由於上面的陽氣十分生猛。


  所以那陰氣一路綿軟深藏,越是往下越是強於,外界的任意一處,對等的地下陰氣。


  而這處翻江沙漠,並不是有著固定的模樣,每天都要隨著毫無遮擋的,四面八方的狂風,任意變幻著沙丘的模樣。


  風走沙走風停沙停,所以行走在這裡根本,就沒有外物可以藉以參考,而真正的駝隊領路之人,都會白天看著太陽的方向,而晚上看著北斗七星的勺柄方向。


  來辨認行走的方向是否正確,要是有什麼原因摒閉了天相,那他們便會坐等天時,是絕不會冒然行走的。


  上面的沙丘受到烈日狂風,變幻著自行在動,而其實下面的沙土,也在行走,而下面由於往往,沒有風刃的常年抽打切割。


  所以下面的沙層之中,便往往不近是細細黃沙,便會有大塊的石礫,夾雜在其間,一起緩慢的滾動。


  所以說此事說來的巧,方能稱奇為天地的造化,不知是何年何月,這幾塊本就巨大的石塊,便在黃沙之力的攆壓下。


  被擠到了一處,相互支撐受力而不再行走,而要說來更奇巧的是,這幾塊本是人間,普通常見的堅石之中,居然還有一塊,巨大的上水石,夾在其中。


  這上水石本也並不稀奇少見,只是此石能自行吸附水分,而再次散發出水分的涼氣,而被人知曉。


  常常被官戶人家,當做庭院淺池之中的點綴基石,安放其間不必供養,自生水氣刻畫成假山的模樣,綠蔭叢叢的一舉兩用,因有此妙用才顧得此名。


  但此石此時在沙丘的深層,圍裹當中不再移動,被固定在了這裡,再加之所處的地下,又是陰氣十分分明,久而久之這地下的陰氣。


  竟被此石大量的匯聚自身,使得這一處的地下,本就濕氣極重的更見極寒,漸漸常年累月的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所以慢慢的也把,周圍的陰煞之氣,頂到了一個與別處的沙層之中,絕到不了的位置。


  漸漸和上面的純陽之氣,分庭抗爭各自劃界,一冷一熱之間而形成了,紫水先前所見,大缸釉面的結界模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