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撤軍
時間進入中平六年,隨著二月份的到來,寒冷的冬季開始遠去,冰雪在不斷融化,解封的河流開始潺潺流動。萬物再次迎來生機,倔強的小草也開始露出地面,迎接新的一春。
這是閻行從軍離家獨自度過的第二個冬天了,也是涼州聯軍圍困陳倉城的第八十天,軍旅清苦,全然沒有在家時闔家一堂的歡樂喜慶,再加上士氣低落,閻行的營中也有一些不是自家部曲的士卒逃走了,所幸還有甘陵、馬藺、閻興、閻順等人相伴,同時翹首苦盼的春天終於來臨。
開春之後,聯軍的士氣有所回升,而王家父子似乎也恢復昔日狄道起兵、攻陷冀城時的英明果決,王國開始號召各軍整頓人馬。一面下令將冬季里凍死的沒有及時處理的士卒、牲畜屍體就地清理埋葬,一面篩選出軍中的傷殘老弱獨立成營,全軍上下厲兵秣馬,提振士氣。
與此同時,王蕃親自帶領選鋒鐵騎向北逼近漢軍的防線,做出一副準備勒師北上尋求決戰的態勢,一時間戰雲密布,羽檄飛傳,冬日裡沉默僵持的局勢再一次緊張起來。
···
孫子云: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雖然涼州聯軍做出一副氣勢不減、兵強馬壯的模樣來迷惑敵人,但是不管是皇甫嵩還是董卓,都沒有被敵人故意布下的迷陣給迷惑到。槐里漢軍大營中,此時正發生著一場有關追擊涼州叛軍的爭論。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在皇甫嵩和董卓這兩位當朝大將面前,涼州叛軍蹩腳撐出來的硬氣就像是小兒的把戲一樣可笑,但是兩人顯然各有打算,因此雖然看出了涼州叛軍力竭退兵的真相,但還是各執一端,當著帳中的諸多將吏爭論起來。
「不可。兵法有雲,窮寇勿追,歸眾勿迫。今我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困獸猶鬥,蜂蠆有毒,況大眾乎!」
虎背熊腰的董卓此時就站在去年他離開時的那個位置,好像專門要和皇甫嵩作對一樣,他抬頭挺胸出言反對皇甫嵩追擊敵軍的建議,就像去年皇甫嵩反對他進兵陳倉一樣。
帳中各將領的臉色各異,紛紛看向主位的威嚴正坐的皇甫嵩,看他如何應對董卓的挑釁。
上首的皇甫嵩面不改色,對於董卓會跳出來反對他似乎已經提前得知一樣,他緩緩開口,與其是在跟董卓說話,還不如說是在跟在場的所有將領解釋。
「不然。前吾不擊,避其銳民。今而擊之,待其衰也。所擊疲師,非歸眾也。國眾且走,莫有鬥志。以整擊亂,非窮寇也。」
看到自己的挑釁被無視,董卓口中「哼」了一聲,隨意拱了拱手,不服氣地說道:
「左將軍既然不聽勸阻,輕敵進軍,那也恕我不能相從了!」
看到董卓肆無忌憚,直接露出自己本來面目,還嚴詞拒絕了和皇甫嵩合兵追擊的決議,皇甫嵩麾下將領無不憤然變色,皇甫酈甚至已經跽坐將起,準備跳出來指責董卓的狼子野心了。
但是皇甫嵩卻沒有動怒,反過來出言安撫麾下的情緒。自從上次和董卓爭論之後,他就對董卓的心思洞若觀火,董卓的直接拒絕合兵在軍議之前他就猜到了,至於過程爭論些什麼,不過是董卓隨便找的借口而已。
他今日敢站在帳中有恃無恐,所依仗的正是他一直引以為傲的軍隊,試想他的軍隊駐紮在美陽,全軍上下都對他唯命是從,一旦動他,軍中立馬就是一場大亂。現在涼州叛軍退兵在即,皇甫嵩怎麼會在這個破敵的當口再和董卓構隙。
皇甫嵩面無慍色,他侃侃而談,也不和董卓爭論,直接三言兩語就將帳中各將的調派布置下去,等再說到董卓時,皇甫嵩對上董卓銳利的眼光,說道:
「董將軍既不願合兵一處,可自率兵馬為我大軍后拒!」
出乎意料的,皇甫嵩主動退步。再沒有激烈的爭吵,軍議很快就結束了。各位將領接到準備進軍的軍令后,都連忙退下去準備,跟著眾人將要出帳的董卓卻突然回頭,深深地看了坐在上首、淵渟岳峙的皇甫嵩一眼。
今日他的這一記重拳就像打在棉花上一樣,被皇甫嵩輕易化解了,雖然他虯髯滿面,在當時也看不出懼色,但心裡卻是更加地忌憚皇甫嵩了。
上首的皇甫嵩動了動,董卓感覺要和皇甫嵩眼光再次對上,連忙收回眼光,匆匆轉身走出了大帳。
···
數日後,陳倉城
攻守之勢互換的雙方正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最後的大戰,而原先風雨飄搖、重兵圍城的陳倉城此時卻變成了颶風中心的風暴眼,陷入到詭異的平靜之中。
自開春以來,陳倉城上密布的冰棱也逐漸融化了,徐榮又重新動員了在入冬后臨時解散的全城民眾,準備迎接涼州叛軍的新一輪進攻。可惜,雖然叛軍開春之後動作不斷,卻似乎對陳倉城失去了所有的興趣。一時間城牆上下風平浪靜,叛軍、漢軍隔著城牆、溝壑人馬之聲相聞,卻再無半點接戰的意思。
此時天才剛剛發明,城外霧氣濃厚,敵人的營盤也陷入了一片白茫茫之中,難以看清敵軍的動向,正是守城者需要警惕的時候。徐榮一大早就離開了在城中的住所,帶著幾名親兵來到了城牆下。他沿著內城牆一側的城階一步一步向上走,腳步聲驚動了城頭上值守的漢軍士卒,他們轉頭向後望來,看到徐榮那熟悉的身影之後,無不面露敬色,紛紛行禮。
軍中一貫是敬重強者的,任何能夠帶來他們勝利的將領都是強者,能夠得到底層士卒衷心的擁戴和敬畏。而且徐榮在叛軍攻城的那段日子裡,親自帶領士卒在城頭鏖戰,受了箭傷也不後退,戰後更是和士兵們同吃同住在城頭上戒備敵人的偷襲,士兵還可以輪流值守,但是徐榮在那段時間裡卻是半步沒有立刻城頭。他和士卒同甘共苦,這城頭上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過他巡視時的足跡。
後面叛軍不再攻城,冰天雪地里再加上城牆上還有密布的冰棱阻礙,徐榮才在親兵的再三勸阻下離開了城頭,但他每天早晚必定數次巡視城牆,對輪值守城的士卒也是賞罰分明、公正對待,認真守值地必然有獎賞,疏於防守的也一定會受到懲處。
如此一來,徐榮的地位已經超越了陳倉守將,每一個士卒都將他看成保衛陳倉的最重要屏障,有他鎮守的陳倉城就是金湯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