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大蒜賣給誰
穆東一直在岳父家住了兩天。
這兩天的時間裡,穆東和幾個姐夫詳細的聊了聊,他們幾個年齡大了,拖家帶口的,都想在家裡做點副業,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穆東和他們一起,在周圍詳細的走訪查看了一番,同時穆東回憶了一下自己記錄下的一些信息,最後,穆東把幾個姐夫召集到一起,提出了一些建議,供他們參考。
一是種植大棚蔬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勞動力的增值,蔬菜的價格在未來幾年裡一直都是逐漸走高的,蔬菜大棚的收益比較看好。
二是發展鮮花種植,現在附近已經有一些花農在做,可以向他們學習技術,逐步掌握,在未來幾年,鮮花的收益可以預期。
三是種植苗木,主要是法桐和海棠,穆東印象里,這兩種苗木,一直需求穩定,價格較好。
四是養殖蛋雞,銷售雞蛋。雞蛋這種產品,需求量大,銷售簡單,價格的波動也不是很劇烈,收益比較穩定。
五是養豬。中國的豬肉需求量非常巨大,生豬的價格在以後的幾年一直逐步走高,而糧食和飼料的價格一直非常穩定,未來幾年內,生豬的收益會非常好。
穆東最後說道:「不論做哪一個行業,前期都要經過學習,要懂技術,要能自行處理各種問題,比如農作物的病蟲害,比如動物的免疫,要了解起碼的知識,不能盲目上馬項目。然後就是規模,我不建議大家小打小鬧的弄,要做的話,就要上規模,比如養豬,最低也要弄個500頭到1000頭的規模,比如苗木,最低也要弄個幾十畝,有規模才有效益。最後就是資金,你們放心,我提供全力的資金支持,只要你們需要,我就提供,並且我不收利息,只要求你們能在兩年內賺到大錢,把本金還給我就行。」
穆東說完,幾個姐夫都沉默了。他們感覺到,自己把問題想簡單了。本以為自己缺的就是資金,只要有錢了,幹什麼都可以。現在聽穆東這麼一說,才知道,資金只是第一步,還要懂技術,還要上規模,像鮮花和苗木什麼的,估計還要懂銷售。
穆東見大家沉默不語,繼續說道:「假設,大哥打算投資養豬,我建議大哥先找個養豬場打工,摸清裡面的門道,學到關鍵的技術,再開始上馬項目,這樣就會順手很多。假設四姐夫打算種植苗木,可以到魯南的苗木市場考察一下,了解一些市場行情,或者找個培訓學校學習一下育苗的技術,反正就是說,不能盲目的干。」
這回大家都聽懂了,點頭稱是,幾個人就各自盤算,做點什麼合適。
穆東現在能做的只有這些了,具體的項目,要各家自己選擇。午飯之後,他和肖肖約定過幾天再來接她,開車自己離開了。
穆東先去了縣城,取了自己放大的照片。然後買了些禮品,去大姑穆虹那裡坐了一會。
穆虹抱怨穆東把兩個表妹給拐走了,店裡忙的要命,讓他趕緊給送回來。穆東想想也是,家裡還有兩個客人呢,自己和肖肖倒是都不在家。好在王燕王雯小時候都在穆村長大,附近的幾個村子都熟悉,倒也不用擔心她們倆會無聊。
而事實的情況是,這姐妹倆每天日上三竿穆媽催很多遍才起床,吃飯後除了看電視就是上網,要不就是在院子里樹蔭下喝茶閑坐,偶爾去鎮上閑逛買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晚上又是看電視上網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又是賴床不起。
這樣的日子,姐妹倆覺得別提多滋潤了,沒怎麼會無聊。
穆東新買的電腦,新裝的寬頻,倒是讓這姐妹倆好好享受了一把。
穆東告別大姑,開車回到小學校。
穆媽一看到穆東回來,就趕緊上前,控訴王家姐妹倆的重重懶惰行徑,穆東沒轍,安慰了老媽幾句,從車上抱下兩張裝好相框的大照片,準備去辦公室掛起來。
一進辦公室,穆東就看見倆表妹擠在辦公桌前,正在擺弄自己的電腦。他很是無奈,說道:「兩位美女,我大姑發話了,讓我送你們回去,聽說要繼續勞動改造。」
王雯一下子跳起來,大聲抗議:「我媽怎麼這樣啊,我們才來了幾天啊,不是說好一周的嗎?」說著扳著指頭算了算,對穆東說:「哥,這才四天好吧?」
穆東雙手一攤:「你跟我說有什麼用,我就是一個傳話的,我可是聽我媽說了,你們天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影響很惡劣。」
王燕王雯兩人紅了臉,王燕說道:「這不你和嫂子不在家么,沒人陪我倆玩,我們只好上網睡覺了。」
穆東撇撇嘴,說道:「弄得自己多委屈似的,這樣吧,兩條路,兩位美女選一下,一是,明天一早送你們倆回家……」
王雯問道:「那第二條呢?」
穆東懶洋洋的說道:「明天開始,給你們三天時間,幫我調查一下附近幼兒園的經營狀況,收費價格,服務水平和客戶評價。」
姐妹倆面面相覷,好大一會,王燕才說道:「哥,你現在剛有點錢怎麼就一副資本家的嘴臉,你這是剝削勞動力啊,還是女工!」
穆東往椅子上一坐,舒服的攤開身體,慢騰騰的說:「不剝削你們,信息收集的細緻的話,每人給500元好處費。」
王雯剛要答應,王燕一下子攔住了,說道:「一千,要不你明天就送我們回家。」
穆東哭笑不得,說道:「好吧。到底是誰剝削誰啊?」
王雯開心的笑起來,一千塊啊,表哥竟然答應了。她忽然想起來明天老媽讓回家,問道:「哥,我媽那裡怎麼交待?」
穆東摸出電話,笑道:「這還不簡單,看我的!」說著撥通了大姑穆虹的電話。
「大姑,是我,有個事給你說一下,王燕王雯再住三四天吧,我有件事需要她倆幫忙……恩,你放心,是讓她倆幫我收集一下附近幼兒園的信息……恩,以後我可能用得上……她們倆是女孩子,和孩子家長打交道更方便……恩,你放心……恩,好的。」
電話打完了,穆東放下手機,說道:「搞定!」
王燕翻了翻白眼,說道:「哥,怎麼你像是我媽親生的,我們倆像是抱養的啊?」
王雯也附和道:「就是就是,我媽就偏疼你。」
穆東撓撓頭說道:「可能這就是人格魅力吧?」
王燕王雯憋得差點吐血。
第二天,穆曉霞開車,帶著王燕王雯兩人,開始走訪附近的幼兒園,並且走訪了一部分家長。
為了這次調查,穆東精心設計了一份調差表格,三人只需要把了解來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填寫就行。
這樣的工作,只能是女人去做,被訪者才會放下戒備,提供一些信息。穆東還讓三人採購了一些摺扇作為小禮品,這下好了,哪個幼兒園有幾個老鼠洞都搞的一清二楚了。
穆東也沒閑著,他這兩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自家的建房工地待著。一是把關,二是替老爸分憂。房子建造的很快,所有的牆體都已經壘好了,已經開始鋪裝水電管線。
也虧著穆東這兩天在,他發現了電線的直徑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走線的塑料管材質也不行,使用壽命太短。在他的堅持下,穆爸更換了電線和塑料管。
穆東要的,是一個堅固耐用的精品工程,一切都不能將就。
三天之後,三人走訪完了鎮子周邊所有的幼兒園,把調查表格匯總到了穆東這裡。
穆東仔細查看了這些表格,最後得出了一些結論。
一,當前鄉鎮或者村裡的幼兒園,主要是以看孩子為主,教的東西很少。
二,收費大約在每個月200元左右,基本上不負責午飯。
三,即使孩子去上了幼兒園,家裡也要有一個人專門接送、照顧午飯。
四,現在很多家長白天都在附件工廠甚至去縣城的工廠打工,他們希望能有一個中午管飯、下午可以晚點放學的幼兒園,這樣他們可以下午下班後去接孩子。
午飯,看來這是個關鍵的問題,穆東暗自琢磨,能不能做呢?
其實一個孩子,中午能吃多少東西?一個雞蛋,半杯牛奶,加上水果和主食什麼的,一頓飯估計三四塊錢就能搞定。關鍵的成本在於,喂孩子吃飯的人工成本。
如果不負責午飯,每個老師看護三四十個孩子估計沒有問題,。需要喂飯的話,估計連20個孩子都照顧不過來,最多十多個。這樣人力成本就會直線上升。同時吃了飯要安排孩子午睡,也要增加一部分床鋪的投資。
而鄉鎮居民的消費能力偏低,從走訪的情況看,家長對於幼兒園的最高消費預期,也就是每個月三四百元,這個價格的話,如果加上午飯和下午延長放學時間,根本沒有利潤的啊。
穆老闆又習慣性的開始撓頭,看來短期內,幼兒園這個項目,暫時不能運作啊。
那就先放一放吧,正好最近手裡也沒錢。等到以後有錢了,即使沒有利潤,也可以考慮做一下試試,就當是做公益嘛。
拿定主意,穆東暫時放下了這件事。他給兩個表妹每人一個大紅包,然後開車送她們回家,大姑都打電話催過了。
王燕王雯極不情願的回去了,一到酒樓,就被老媽分配了工作,倆人沒轍,換了衣服,開始忙碌。
穆東也挽起柚子打算幫忙,卻被穆虹給攔住了,拉著他到了前台那兒,娘倆在一塊說話,這又讓王燕王雯腹誹不已。
穆虹道:「小東,上次你說大蒜價格漲了一些,最近怎麼樣了?」
穆東道:「大姑,好像又漲了幾分錢,具體的我也不清楚。」
穆虹很是無奈,說道:「你這孩子,怎麼一點不上心啊,你得留意市場變化啊。」
穆東心裡說,我操啥心啊,我知道幾個月以後價格會很高,不就行了嗎。
嘴上可不敢這麼說,他趕緊說道:「這兩天光忙著房子的事了,回頭我看看,大姑,你不用擔心。」
穆虹對穆東這個態度很滿意,繼續說道:「那你這些大蒜,是打算往哪銷售啊,往大超市嗎?現在應該準備準備了。」
穆東一下子愣住了,對啊,自己這些大蒜賣給誰啊?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從來沒鄭重考慮過這個問題,在他的潛意識裡,買家應該自己找上門來,瘋狂的把大蒜買走,就像自己出售柳條一樣。
穆東突然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賣柳條的時候,通過蘇老頭,可以輕鬆的聯繫上很多買家,造成搶購。
可是,大蒜不一樣,尤其是自己儲存的是高等級的大蒜,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自己儲存的是雜交蒜,後期銷售的時候,三叔就能搞定,他販賣蔬菜多年,可以聯繫上一些蔬菜商販。
可是自己儲存的是一級蒜和二級蒜,這些大蒜,主要是用來出口的。而現在,自己肯本不懂出口的流程,也沒有出口資質,更不認識大蒜出口行業的任何一個人。
就算後期大蒜價格飛漲,有人滿世界的買大蒜,可是,那些需要大蒜的人,有誰會知道,有一個叫穆東的,手裡有8000多噸高等級的大蒜呢?
穆東瞬間驚出了一腦門子汗。
他對穆虹說:「大姑,謝謝你提醒了啊,我還有事,先走了。」說完匆匆離開。
穆虹有些摸不著頭腦,追著喊道:「小東,吃了午飯再走。」
穆東腳步沒停,匆匆說道:「大姑,我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改天再來吃飯。」
說完開上車,一溜煙的跑了。
穆東快速趕到冷庫,找到了三叔。
現在冷庫這邊,有穆二叔穆二嬸,穆三叔,穆大國,林曉媛,穆曉霞,鍾國棟,謝東林8個人,輪流上白班和夜班。
穆東趕到的時候,穆三叔正帶著穆大國和林曉媛,在冷庫里檢查大蒜有沒有霉變。
三個人穿著白大褂,帶著大口罩和風鏡,看上去就像防化部隊似的。其實巡查冷庫是個辛苦活,冷庫太大了,貨架又很高,爬上爬下的。再加上冷庫里氣味刺鼻,即使帶著口罩也能聞到辛辣的大蒜味。
好在這樣的巡查,隔幾天做一回就行。
穆東顧不上和三個人寒暄,急匆匆把三叔拉到一邊,問三叔認不認識做大蒜出口生意的人。
果然,三叔認識的都是一些蔬菜商販,其中沒有做出口的。
最後一絲僥倖也破滅了。
穆東開始琢磨,怎麼能認識那些大蒜出口商。
魯南作為大蒜的主產地,當地有幾個非常著名的果蔬公司,經營鮮蒜出口和脫水大蒜產品。這些公司的地址,穆東都大致知道。其他的還有一些小公司,上網查一下,也能找到聯繫方式。
只是,怎麼上門去談,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
難道直接巴巴的找上門,說,嗨,我有8000噸大蒜,等漲價了賣給你。這樣不被打出來才怪。
也不能說,我做大蒜生意的,認識一下,以後有機會合作一下。
估計對方會一臉懵逼,你誰啊,我跟你合作的著嗎?
更何況,自己找上門去,可能看門的大爺就把自己打發了。即使見到人,估計也就能見到普通的管理人員,根本見不到負責人。
穆東覺得,自己需要一塊敲門磚,能合理的找上門去,見到大蒜出口商的主要領導,並且能說上話,給對方留下一些印象。
在營銷上,這叫做快速推進客戶關係。這塊敲門磚,就是一個各方面能認可的介紹人。
市委書記,夠不著啊,只合過一張影,說不上話啊!
張振義部長倒是行,只是有點不好意思開口啊。
剩下的,只有劉靜雲了。正好束河縣境內就要好幾家規模很大的果蔬公司,正好在劉縣長的治下。
怎麼向劉靜雲開口呢?穆東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
穆東想到的第一步,是更改公司的名字和經營範圍。
公司註冊的時候,名叫大東工藝品公司,經營範圍是柳編工藝品。穆東決定改名為大東商貿公司,經營範圍也盡量弄得大一些。商貿嘛,買進賣出,什麼都能幹才行。
穆東諮詢了給自己辦理公司註冊的代辦公司,對方表示可以協助辦理,時間大約一周左右。
ok,穆東決定委託給他們辦理。
然後穆東又諮詢了一下三叔,得知現在還處於大蒜收購季節,一直到8月底9月初,市面上會一直有鮮蒜供應。因為即使在自然環境下,這時候的大蒜也不會發芽,所以,10月份以前,應該不會有人願意收購冷庫里的大蒜。
那就好,穆東長長舒了一口氣,自己有充足的時間去結識大蒜出口商,為後期的銷售打下基礎。
於是穆東帶上公司的全套手續,去了市區,先把公司的更改手續做好吧。以後和劉縣長張口的時候,可以說公司儲存了一批大蒜,把經營行為變得正規起來。總不能說,劉縣長,我個人儲存了一批大蒜,需要認識幾個同行……
況且,估計以後出售大蒜的時候,或許還需要用到公司的對公賬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