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鎮 改名雲晚
“婉兒”
輕風過,萬物醒,梨花開,笑滿天,流水家,依相望。
“三十年了,整整三十年了”
一身穿灰衣粗衫的中年婦人,看著由遠及近,肩挑枯柴,兩鬢早已染滿白絲的男子,露出了幸福的笑顏。
“累嗎?”見男子走過來,把身挑的枯柴放下,婦人走上前,用衣袖為男子輕輕擦去臉上的汗珠。
“看來我是真的老了”男子回頭看著自己剛剛走過的山間小路,歎氣道:“幾年前,這條路就是跑著來回個數十遭,也不會大喘口氣,而如今,小步細邁的還累了這般”
“是啊,都過去三十年了,能不老麽?”女子也隨即感歎一聲。
“嗬嗬,這人都說女子老的快,起初我不信,今天我大老遠叫你,你都沒有聽見,我才相信了”
“我那是懶得理你,進去吧,飯彩快要涼了”
說著,兩人相自攜手向不遠處的屋舍走去。
“李大伯,李大伯”
這時,山路上匆匆跑來一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
“你是劉家的小娃?都長這麽大了,我差點就沒認出來”話到此,男子不由得再次感歎時間的飛逝。
“大伯,這麽些年 ,您也一點沒有變啊,還是那麽的益年強壯,還有伯母,也是那般的光彩照人”小男孩看著婦人,也不忘把她也稱讚一番。
“就你小子會說話,走,你伯母做了飯菜,進去吃口”
“不了大伯,我今天來是找你們有事,我父親可是給我專門下了命令的,說什麽也要把您二老請到村子一聚”
小夥子知道他們兩人已有數十年沒有下山了,想請動他們堪比登天難,所以便把命令兩字咬的極重。
“發生什麽事了?”男子看向婦人,心想,難不成這山中又來災民了?
因為兩人居在山中的半腰,又離山下的村莊較遠,所以村上一般發生什麽大小事,他們都是最後一個知曉。
“沒什麽大事,就是我父親說,如今咱們鎮裏的人越來越多了,所以想給咱們鎮起個名字,這不就讓我請你們過去,一起商討商討”
“這還商討什麽,就讓你父親做主好了”說著,男子拉著婦人就向屋裏走去。
“別啊大伯”小男孩上前檔住兩人去路,說道:“你們可是咱們這裏的祖宗,誰不去你們也不能不去啊,再說了,我可在我父親那下了保證的,你們要真不去,我的小屁股可就爛在父親的手下了”說著,小男孩還頗感委屈的嘟起了小嘴。
見此,男子和婦人也不管男孩說的話是真假,決定攜手下山一次。
“時光匆匆,真是時光匆匆啊”
來到山下,望著一座一座挺立直站的茅屋,男子又是一陣長歎。直到現在,他還清清楚楚的記著,他剛來這裏時,這時是多麽的荒涼的,甚至連雜草都生不出一根,而現在,隨著人類的住進,建房,耕種,這裏嫣然成了一個與世無爭的小小村莊。
“走吧,人都等著呢”婦人挽著男子向村子的中央走去。
“哈哈,大哥大嫂來了”剛走到村中央,一個長的極其挺拔,穿著一身黑衣鬥篷的中年男子和數十村民,大笑著迎了上來。
“父親,我把大伯他們請下來了”小夥男孩一見是自己父親,便歡快的跑到他的麵前。
“好”鬥篷男子憐愛般的摸著男孩的腦袋“那隻剛烤好的燒雞歸你了,去吃吧”
“好嘞,我去吃燒雞了”小男孩嘣嘣跳跳的向自家跑去。
“大哥大嫂,你們這些年沒有下山了,看看”鬥篷男子指著一座座房舍和周圍的人們“我昨剛統計過,房屋不到四十舍,人數剛剛過百,相信再過不了幾年,我們這裏將會成為一方巴掌在的天下”
“嗬嗬,都是賢弟的功勞啊,若沒有你帶領大家建園耕地,哪有今天的人過百,房數舍?”男子笑嗬嗬的拍了拍鬥篷男子肩膀。
“嗬嗬,大哥說笑了,當年我身負重傷的來到這裏,若不是有哥哥嫂子相救,我的屍骨都不知去了哪裏,更別說現在的田園土地”
“聽小娃說,你要給這鎮起名字,可有定下?”
“定下了,這不專門請大哥和大嫂過來,看看合意不”
“哎,一個名字罷了,有什麽合不合意的”
“好,那大哥就聽聽看,兄弟我是這麽想的,大嫂呢是第一個在這鎮上居住下來的,大哥你是第二個,所以我想以你們的名字做為鎮名,你看如何?”
“我們的名字?”
“對,取嫂子的字‘晚’再取大哥的字‘雲’就叫晚雲鎮怎樣?”
“好好,就叫晚雲鎮”
頓時,眾人一片讚不絕口。
“慢著”這時,一直站在男子身後的婦人,站出來,看著眾人,輕輕開口道:“我雖是這鎮上的第一人,但自古便有嫁夫隨夫和夫大如天之說,我看不如就把夫字放前,叫雲晚鎮吧”
“雲晚鎮?嫂子說的極妙,我看咱們這無名山中的無名鎮從今往後就叫雲晚鎮了”
“好,雲晚鎮,就叫雲晚鎮”
“羅叔”黑夜男子拉過一個滿是白發,年約似有七旬的老人,說道:“您現在是咱們這裏年紀最大,又寫有一手好字的老人,就麻煩你給咱們寫鎮誌,好讓我們鎮能永久留傳下去”
“好好,那我這個槽老頭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老人縷縷已屈指可數的胡須,笑的合不攏嘴。
所謂人多好做事,不一會,桌子,書冊,筆墨就放在了老人麵前。
老人拿起筆,略彎腰,清清楚楚的落筆:三零年,臘月一,無名鎮改為雲晚鎮,取自與鎮上最先居下的兩人,李雲與左晚之字。(注:這裏的左晚是第二卷第二十六章被李蜜命人打下萬丈深淵的左晚,而李雲便是第二卷第三十三章裏被龍帝讓人逼上懸崖之人)
寫完,眾人紛紛讚後,拿出準備好的酒食飯菜,大肆慶祝起來,時間也就在他們的笑聲裏匆匆飛去。
轉眼已是百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