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石出
百變雞王李茯苓說出姜雲飛所認為的第三個紕漏時,就見姜雲飛頓時面色發青,並無一言一語的反駁,只是低下頭來,如同默認一般。
李茯苓看著姜雲飛微微一笑,繼續說道:「看來我猜的沒錯,只不過後來蛇王已經將這原因說的清楚,是因為文寅風一年之後才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趕回鳳梧宮中,這才讓那李明姬足足等了一年之久,實則李明姬這期間也曾經多次派心腹人傳遞信息,讓文寅風即刻回鳳梧,卻如泥牛入海一般,文寅風對此是毫無反應,這李明姬哪裡知道,實則那文寅風對此根本是一無所知,因為這毛病就出在某個人的身上,李明姬的這些消息其實都讓此人給暗中給扣下了,而他姜雲飛正是想到了此節,這才說不出這第三個破綻,而且不僅如此,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今日渤海發生的所有種種,都是此人早在二十幾年前就已經計劃好的。」
此刻文寅風依舊是沉默不語,蔣萬里卻是瞬間恍然,嘴裡說道:「原來他果真是早有目的。」
此刻除了他們四人,其餘眾人尚在霧中一般,秦蒼羽不禁問道:」此人究竟是何人?我不相信這世上能有人會這未卜先知之術,要說今日這般都是某人早在二十幾年前就計劃好的,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李茯苓先是對蛇王點了點頭,嘴裡說道:「蛇王猜的一點不錯,此人如此費盡周折,計劃周密,真要沒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真是鬼都不信。」
緊接著她又對秦蒼羽輕笑一下,換了那極為嫵媚的聲音說道:「姓秦的小子,其實不光是你,就連我也不相信這世上有什麼未卜先知之法。但是,假如有個人一直盡心竭力地在文寅風身邊伺候左右,而他的目的卻並非是為了官職地位,也不是為了榮華富貴,更不是為了忠君證身,那你認為他會有何目的呢?」
秦蒼羽略一沉吟,嘴裡遲疑地說道:「記得當年劍隱先生俞大猷出寧遠之時,我為先生送行,先生曾傳劍贈恩,臨別之際,先生在馬上高歌:『我乃俞大猷,隻身走天涯,學得文武藝,報效帝王家。槍寒映長日,劍冷隱梅花,山川本無主,何姓你我他。』至今我還記憶猶新,其意乃是說如果一個人身負絕學,就應報效帝王之家,如果不是這般目的,那恐怕其就是這最後一句,山川本無主,何姓你我他了!」
秦蒼羽這話一出,渤海眾人雖不明所以,但是李茯苓和蔣萬里都是滿臉驚愕之色,李茯苓倒不是因為秦蒼羽猜中了結果,而是心中暗道:「真沒想到姓秦的這小子曾學劍於俞大猷,怪不得年紀輕輕,武功超群,看樣子不像假的,不過這俞大猷終身不收徒弟,江湖盡知,為何卻會傳秦蒼羽劍術呢?」
轉念間,這李茯苓突然心神驚懼不已,暗道:「難道說那俞大猷當時就已知曉了秦蒼羽的出身不成?再加上侯大哥的關係,這才傳劍於他的嗎?恐怕是八九不離十,不過看樣子姓秦的尚不知道自己的出身為何,而侯大哥如今還被困在絕天嶺上,現在還不到追究此事的時候,好在俞大猷當時沒糊塗,否則一旦讓秦蒼羽起了疑心,這後果不堪設想,既然如此,那我如今也切莫要打草驚蛇才是。」而此刻蔣萬里似乎也想到了什麼,臉色也是變的極為難看。
雖然李茯苓此刻心中驚疑不定,但是嘴上卻嘖嘖說道:「原來你和當世六絕中劍術天下第一的俞志輔曾有這等緣由,怪不得你這小子武功遠勝他人,看來定是在俞志輔身上受益匪淺了,但這些往事於渤海無關,不過你方才的確猜的不錯,如果一個人有驚世才能,不是為了報效帝王,那他的目的,十有八九就是為了取而代之了,雖說在中原大明,有這山川本無主,何姓你我他之說,又有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俗語,但是在這渤海,卻並非如此,因為這江山其實是有姓的,只不過這姓既不姓文,更不是姓大,而是姓姜!」
此話一出,秦蒼羽不禁一愣,登時想起當初聽來的渤海歷史和懷齊村的姜震海來,脫口而出道:「你的意思是有個人為了恢復齊姜,這才謀划多年,就是為了讓渤海陷入如今的危局之中,好能取渤海王而代之,難道渤海如今還有和那姜震海志向相同的人嗎?」
李茯苓點了點頭,說道:「不錯,的確有個人,多年處心積慮,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推翻文氏江山,讓懷齊的姜氏一族重新君臨渤海,此人心機深厚,這計劃從二十幾年前都已經開始一步步穩步進行了,直到現在,導致了如今渤海的困局。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要說起來你對他並不陌生,此人就是這姜氏兄妹三人的父親,文寅風多年的親信,當朝的鎮國副將軍姜震武。」
李茯苓此言一出,公主青鸞和郡主文鳳翎都是大驚失色,旁邊的姜雲天頓時火冒三丈,就見他高聲喝道:「你這妖女,竟然血口噴人,我父忠心不二,陪王伴駕多年,王爺聖明,又豈會被你如此蠱惑,如今你看我父已不在人世,這才將這一切推在他老人家身上,你究竟是何居心?」
李茯苓笑道:「你爹是不是忠心當年的文寅風可能並不清楚,但是那死去的文仲山卻是心知肚明,否則姜震武當初在崖頭上向文仲山保證能說的文寅風不會和文仲山反目成仇,繼而保全李明姬的性命,以此為由,向文仲山索要鎮國武將軍之職,為何到最後變成了副將軍,而且文仲山雖然一時糊塗,走了錯路,但是他對李明姬真情不假,試想李明姬如果真的以死相挾,縱然他不情願,也絕不會眼睜睜看著李明姬自尋死路,而姜震武正是趁他左右為難之際,打下這等包票,因此文仲山這才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姜震武身上,這姜震武一番言語,說得那蔣乘風拋下李明姬,跳崖而亡。
這哪裡是救人,分明是殺人誅心,那蔣乘風一死,除了文仲山人在迷中,旁觀者任誰都知道那李明姬也已心如死灰,無論那文寅風最後認不認祖歸宗,都不會改變李明姬必死的結局,但是那姜震武為了自己的目的,出言欺瞞文仲山,因此可以說,逼死蛇王父母的,不光是那文仲山,還有這姜震武。」
蔣萬里聽完后驚異異常,愣了半天,說道:「什麼鎮國武將軍,什麼變成副將軍?你的意思是說難道我父母被文仲山逼死之事,早就在那姜震武的算計之中了嗎?」
李茯苓倒是不慌不忙說道:「這話既對又不對,其實你父母之事原本是個巧合,碰巧被姜震武利用了而已,他之所以這般做乃是因為這姜震武實際上是當年姜齊護陵衛的後人,自從渤海被文氏所佔,那姜氏後人遠走深山,隱居懷齊村,雖然看似與世無爭,但是這些姜氏後人,日思夜想的都是有一天能推到文氏,重新恢復先齊,姜氏再次君臨渤海,而那姜震武身為護陵衛的後人自然也不例外,當年被他碰巧遇到此事,他發現了這實則是個千載難逢的復國機會,這才掀起了之後的種種事端,我之所以講出來,就是不想你蛇王英明一世,卻糊裡糊塗給了別人做了嫁衣,說到底,我自然還是一心為蛇王你考慮的啊!」
李茯苓說的是輕描淡寫,但是不亞於在眾人之間引爆了一顆炸雷一般,眾人面面相覷,這時那青鸞公主面朝李茯苓說道:「雖然我們不知道你究竟是何目的,但是就從你偷入鳳冢,圖謀千翼鳳,就並非善類,如今莫要在此再做這等挑撥之事,姜伯伯出身乃是臨沂鎮,當年為官之時,鳳梧宮早已經調查的是一清二楚,何來出身懷齊之說。而且你又言姜伯伯向先祖父討要鎮國武將軍的官職,更是無稽之談,姜伯伯陪在父王身邊多年,積功升為鎮國副將軍,討要之說,何其荒謬,況且就算確有其事,當時王祖母被送回王宮,斷崖之上,只有王祖父和姜伯伯二人,這等事你又豈能得知?難道你當時也在場不成?」
這公主青鸞和郡主鳳翎從小長在鳳梧宮,文寅風國事繁忙,王妃早逝,因而這姐妹二人都是由姜震武和其妻子柳氏帶大的,因此除了文寅風外,這對姐妹和這姜震武最是親切,情如父女一般,如今青鸞聽這李茯苓將這事引到姜震武身上,她本就對這李茯苓有所芥蒂,因此這才出言質疑。
李茯苓微微搖了搖頭,臉上顯出一副委屈不已的表情,諾諾說道:「公主殿下,因為我欺瞞過你,所以如今你並不相信我說的話,也是情理之中,其實我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為了找到千翼鳳,好能去絕天嶺救侯大哥,當年姜震武向文仲山索要官職之時,誠如公主殿下你所言,我並不在場,而他們二人自然也不可能對我訴說,不過雖然這事我不是聽姜震武所說,但是我卻是親耳聽那姜震海所說,而且那姜震海說這是姜震武親口對他所講,我想就算這事有些年頭,又是姜震武親口所說,恐怕也是八九不離十吧。至於那姜震武的出身,時隔多年,他自己身居高位,要想隱瞞,還是個難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