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狂潮> 21 經世濟用

21 經世濟用

  「不過,想的時候,也不妨把毛烈的其他兩個問題也一併考慮一下。到時候,若是想明白之後,你還想拜我為師,那麼我就納你為徒。若是想不明白,也可以回來問我、也可以去問別人,但是拜師一事就免提了。」


  「其他的個兩問題,分別是:你想要學習的東西是否真正適合你自己?你想要學到的東西能夠給你自己或者他人帶來什麼樣的益處?」


  「現在,兆恩你就可以去走動、思考去了。」


  毛烈將手向著門外一指:「此事,在毛烈看來,是完全能夠決定你日後命運的大事。所以,請兆恩謹慎對待、慎重考慮。」


  林兆恩看了看毛烈鄭重的表情,只好站了起來,拱手道:「既然毛先生如此鄭重,兆恩便遵先生之意,出去走動一番、思考一番。」


  「若是兆恩思考有得,還望先生不吝指正。」


  毛烈點頭道:「毛烈必會坦誠以待。」


  林兆恩再環身拱手,對龍溪先生和毛烈致意道:「如此,兆恩先行告辭!」


  說罷,林兆恩轉身大步走出客廳。


  林兆恩身影離開了客廳,龍溪先生才又開口道:「毛烈,你為何要出這些問題?」


  「人之本性,非聖賢之人能夠悟到。一般人焉能得知自己的本性?你這不是為難人家嗎?」


  「現在的讀書之人,無非是為了,考取個功名。家裡有錢的,甚至還掏出些銀兩去買上個功名。又或花錢買上個一官半職的。」


  「像林懋勛這樣家裡有錢有勢卻又不想再參加科舉的,可謂是鳳毛麟角了。這種人,往往是看破了世上的一些真相,天賦資質必然不同凡響。」


  「而且,林懋勛還是甘心情願地拜你為師,你怎麼還往外推啊?」


  龍溪先生一臉的惋惜和遺憾:「你要是收了林懋勛,咱們這王門浙中一派可就會再添一名幹將了。」


  毛烈笑著搖了搖頭,回話道:「師祖,毛烈正是因為這林兆恩如此,才更要讓他自己去悟!」


  「哦?這話如何說起?」


  龍溪先生一怔,隨即朝毛烈招了招手:「過來坐下與我細說!」


  毛烈只好走到師祖面前,解釋起來:「師祖請想,方才談及到的三教合一,三教的主旨分別是道家的修性養命、佛家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咱們儒家的修身治家平天下。」


  「此三者,無論是哪一家,最終的目的都是成為聖賢。」


  「而要成為聖賢,必然是需要為人民、為民族做出卓越而且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伏羲因為為人世留下了五行八卦而被尊為人皇;神農因為為人世留下了耕種之術而被尊為人帝;孔聖以創立儒學而被尊為聖;孟子因為民為重的微言大義而被尊為亞聖;范蠡因為讓世人知道了如何用財貨來為國家民族做事而被尊為商聖;王羲之因為讓人們領略到了漢字的美妙而被尊為書聖;陸羽因為讓世人們知道了茶的功用而被尊為茶聖。」


  「聖賢,並非是一個稱號,而是實實在在地為民奉獻。奉獻到了,無論被不被人承認、都是聖賢;沒有奉獻或者是奉獻不夠,無論有多少人稱讚,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露出其本來面目。是故,道德經中才又絕聖棄智的說法。」


  「所以,聖賢是做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更不是被人捧出來的。」


  「這林兆恩,毛烈承認其是個難得的大才!但是正因為如此,才想著對其進行一番磨礪、讓他從一個大才進化為一個聖賢!」


  「因為,聖賢無一不是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個什麼、自己能夠做什麼、自己能為民族留下些什麼。」


  「所以,既然林兆恩想到三教合一之事,毛烈為何不能在此基礎上再讓他想清楚自己的定位、自己的辦法、自己能夠為世人留下什麼?」


  「毛烈為何不能讓他在想清楚這些之後把三教合一之理弘揚出去?」


  「如果,他林兆恩能夠悟到這些道理,我毛烈便能把自己關於三教合一的所得傾囊傳授與他,讓他去撥開籠罩在世人心中的層層霧靄,看清世間的種種真相!」


  「看清楚了世間的真相,吾之民族便會不再迷茫,不會再重現宋亡之時的那般凄慘。吾之民族便會激流勇進,在這歷史浪潮之中闖出一大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出來!」


  「道家也好、佛家也罷、抑或是我們儒家,所學所為終究還是要給世人做出些貢獻出來的。」


  「所學所為不能經世濟用,學來作甚?做來為甚?」


  「那要是林兆恩悟不到呢?」


  龍溪先生插話進來:「若是他悟不到了,你毛烈就不會自己去將三教合一之理弘揚出去了?」


  「在我看來,毛烈你對三教合一之理的理解是非常的深刻。光憑這一點,你就完全可以成為一代宗師,將其弘揚出去了。」


  毛烈再輕輕搖頭道:「非是毛烈不願,而是毛烈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


  「讓民族看清時間真相、民族富強,光是弘揚三教合一之理是遠遠不夠的。」


  「三教合一之理還只能幫助民族搽亮眼睛、滌清民族之魂。」


  「還需要有其他的東西來壯實民族的體魄。」


  「如此一來,吾之民族才能勇猛精進,自強不息。」


  「道家不是以性為魂、以命為魄么?咱們也來個修魂養魄!」


  「毛烈還想要把那些能夠經世濟用的道理盡量多學到些、多悟得些呢。」


  「至於林兆恩,若是能夠悟得到,毛烈便收他為徒,讓他幫我傳揚三教合一之理、助我滌清民族之魂。」


  「若是他悟得到,也只能證明他沒有這個能力和潛力,對我毛烈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大不了日後再費些心思來找個徒弟了,只是這個徒弟能不能達成我的心愿尚不能得知而已。」


  龍溪先生聽毛烈這麼一說,卻是一愣,然後點了點毛烈的腦袋:「想不到你這後生,小小年紀就這般現實、這般考慮深遠周全!」


  毛烈卻是憨憨一笑:「咱們儒家不也講究修身、治家、平天下嘛。」


  「人生在世,總不能如同豬狗一般、吃飽喝足就已足夠,只為了眼前小利而蠅營狗苟。總要做出點什麼來顯示一下自己來過這個世間、自己為這世間還是多少留下了些什麼吧?」


  龍溪先生再一愣,旋即又問道:「如此看來,你毛烈那要將易理融入儒學的想法,是要從儒家的角度來整合民族之魂了?」


  「我能不能這麼來想,你毛烈還要準備從道家、佛家角度入手,來整合民族之魂?」


  毛烈點頭:「毛烈正有此意!」


  「噝~~~」


  龍溪先生倒吸一口冷氣:「應德這是怎麼找到你這個有這麼大胸襟、這麼大野心的妖孽呀!?」


  「不過,我王畿喜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