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師祖王畿
「這漢語拼音,其實就是浙福兩地流傳的那些外番人用來標註咱們漢語發音的外番字母。」
「眾所周知,外番人的語言文字都是以字母的形勢、比較簡單,前來我天朝貿易時,就會遇到不識漢人語言文字的情況。他們為了能夠盡量和漢人溝通,便發明了用他們使用的字母來標註漢人文字發音的辦法,並在貿易繁榮的兩浙、福建之地流傳開來。」
「只是,外番人來源複雜,各自的語言文字又有較大差別,比如印度人用的文字就和阿拉伯人用的不一樣,佛郎機人用的文字又與印度、阿拉伯的不一樣,所以顯得非常雜亂、不成體系。」
「但是有個好處,就是外番的字母與發音遠比我漢人的文字發音簡單易記。所以毛烈就想,能不能通過用簡單的外番字母用讀音的方式來將龐多複雜的漢字進行標註,使得漢字能夠以更簡單的方式讓初學者們記住。」
「毛烈用母親教導的拉丁文字母,將漢字進行了字母標註、然後按照讀音韻母進行標註,並將標註的方式命名為了拼音。」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們漢人啟蒙的經典,所以毛烈就先把這三本啟蒙經典進行了拼音標註。」
「然後以這基本拼音標註的書為教材教授孩子們讀書認字,再把字里的意思講解給他們。」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毛烈覺得以拼音方式來教授孩子們啟蒙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關於拼音的事情,毛烈說完了。」
毛烈說完,抬頭看了看幾人,隨即又低下頭來,等著師祖和師父的點評。
「嘩嘩。」
龍溪先生眼冒精光地抖了抖了手中的書,激動地說道:「效果不錯!?豈止是不錯!?」
龍溪先生指著唐順之說道:「應德你說,你自己啟蒙認字的時候,花了多少時間才把千字文里的一千字認全?」
荊川先生一聽,頓時尷尬了,臉色精彩地拱手回話道:「回稟師父,應德是花了兩年的時間才認全的~~~」。
「看看!」龍溪先生一點都不理自己弟子的臉色,繼續說道:「應德跟我說找了毛烈你這個天資聰穎的弟子時,也說過你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認全千字文的。」
「而其他的孩子,光要認全千字文,資質一般點要耗費三年的時間,資質差的、估計要四五年時間了吧?」
「這點,林兆恩是可以作證的。」
林兆恩的臉色頓時也精彩了起來,尷尬地回話道:「呃,兆恩是龍溪先生口中那資質一般的,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才認全千字文。」
「呃。。。」
龍溪先生也是頓了一下,連忙又說道:「剛才我們三人在門外可是聽得真切,屋子裡面孩子們誦讀千字文的時候,可是一點都沒有結巴、順順暢暢地就全讀下來了!」
「老管家都說了,那千字文里的字,孩子們都已經認得差不多全了!」
「這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呀!」
龍溪先生把手中的書本拍得啪啪作響,語氣激昂道:「這能叫效果不錯嗎!?這叫神跡!」
唐順之和林兆恩也是點頭附和道:「確實是只能以神跡稱之了。」
「毛烈啊毛烈,你知道這對於讀書人來說,是多大的好處么!?」
三人看向毛烈的眼光都是那麼的熾烈,就連低著頭的毛烈都能感覺六道眼光中傳遞過來的熱量。
這是一言不合就要捧殺我的節奏么?
毛烈不由打了個冷戰,連忙拱手開口道:「毛烈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系統化而已。就算沒有毛烈,估計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其他人把這些整理出來的。」
「毛烈當不起師祖如此讚譽。」
毛烈這話說的倒是實情,畢竟再過三四十年,漢語拼音就會出現了。雖然整理髮明漢語拼音的人並不是漢人,而是遠洋而來的法國傳教士。
可是眼前的龍溪先生、荊川先生和林兆恩卻是不知道啊!
三人都是站了起來,將毛烈圍在當中,口中輪流著誇耀,把毛烈贊得是滿臉通紅、一口難辯。
好一會兒,毛烈才得空說道:「師祖,毛烈沒有那麼神奇的。您看那本基礎數學,就是毛烈綜合了列位先賢們的算術經典編出來的。」
三位這才消停了下來,拿起「基礎數學」書看了起來。
薄薄的書本翻完后,龍溪先生卻是再次誇讚道:「這本書也是非常的不錯!」
「我們大家都知道,自從春秋時期起,先賢們所著的算術書籍不少,各種算術算經層出不窮。但那些書籍基本上都是專註於一面,或加減、或乘除、或圓周。像這本基礎數學一樣,把以前的各種演算法綜合一體,並且以如此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出來,卻是沒有!」
「毛烈此舉,又是一項壯舉!」
得!我毛烈確實是您的徒孫,但也不能這樣在外人面前自賣自誇吧?
毛烈在心中吐槽道:「師祖啊師祖,您老這話讓毛烈怎麼來接?」
剛好,老管家走了進來:「主人,酒菜準備妥當了。」
毛烈大喜,連忙團身邀請道:「師祖、師父、林先生,咱們先去吃飯吧?有什麼話等吃完飯休息一陣后再說。」
龍溪先生非常爽快,拍著肚子說道:「行!咱們就先吃飯!一大早地就從紹興趕來寧波,肚子也餓了。哈哈!」
龍溪先生站了起來,一把把毛烈摟住,又重重地拍著毛烈的肩頭,開朗地笑道:「真是個好孩子!」
嘶~~~
毛烈卻是半邊身子都要麻了!
這老頭手上的勁真是不小!
毛烈雖然只有十三歲,但是卻每天都堅持著練武、打磨身體,自恃自己的身體差不多跟十幾二十歲的壯男差距不大了,卻在師祖的拍擊之下一點都撐不住!
毛烈只能咬牙,向其他兩人延請道:「師父請,林先生請。」
「毛烈頭前帶路。」
走在前面,毛烈暗暗在系統里查詢了下自己師祖的資料,赫然是:
王畿,男,公元1498——公元1583,明代思想家。明陽明學派主要成員之一。字汝中,號龍溪,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為人豪邁不羈。嘉靖二年(1523),因試禮部進士不第,返鄉受業於王守仁。五年會試中武,未參加廷試,協助王守仁指導後學,時有「教授師「之稱。為王守仁最賞識的弟子之一。八年赴京殿試,途中聞王守仁卒,奔廣信料理喪事,服心喪三年。嘉靖十三年中進士,官至南京兵部主事,曾任南京武選郎中之職,因其學術思想為當時首輔夏言所惡而被黜。罷官后,來往江、浙、閩、越等地講學40餘年。
原來是武舉出身,還擔任過兵部主事,難怪手勁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