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仙魔大秦> 第三百零一章 河西四郡

第三百零一章 河西四郡

  大概尚未徹底統治河西走廊。


  秦歌暫沒得到完成任務的提示。


  不過沒有關係,河西主線任務,最長期限是一年,目前過去半年而已,秦歌已經基本完成這個任務最難的部分,現在就只剩一些掃尾工作要處理了。


  河西地區殘留勢力基本不具備威脅。


  唯一要擔心的是來自匈奴單于的報復!


  秦歌為應付頭曼,他把趙雲俘虜的匈奴騎兵,全部原封不動的交給了冒頓,資助食物,資助糧草,資助弓箭,讓冒頓率領騎兵部隊返回匈奴,去草原建立自己的勢力,以推翻他老爹的政權。


  冒頓早對頭曼懷恨在心,而頭曼本就不喜歡冒頓這個大兒子,這次更會因為莫珠之死而遷怒冒頓,一場父子相殺的好戲相信是跑不掉了。


  其實冒頓潛力太大,未來威脅遠高頭曼。


  而且冒頓野心過於巨大,為單于寶座連父親都殺。


  這估計也是頭曼不喜歡他的願意,這種人對秦歌不可能真正的忠心。


  不過對秦歌來說不重要,大秦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收復中原重掌華夏,只要大秦帝國真正的復國消化河西走廊、整合高原、控制西域,冒頓就算成為匈奴單于,又能掀起什麼浪花呢?


  怕就怕大秦忙著收拾河西和中原的時候,頭曼單于揮兵南下前來報復,趁著秦歌虛弱的時候,前來壞秦歌的好事。


  冒頓短時間不會擺脫契約束縛。


  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實際情況都不允許。


  他雖然是一隻十分有野心,同時十分有手段,更十分懂得隱忍的匈奴狼!


  他雖然有自信將幾萬匈奴部隊收服,他也有自信在匈奴草原站穩腳跟,但是沒有華夏在背後支持的話,尚未成熟起來的狼崽,根本沒能力與頭曼單于這頭老狼王對抗。


  只要確保冒頓短時間內保持表面的臣服就夠了。


  為紀念這場至關重要的勝利,秦歌特意在河西軍營里,舉行一場慶功宴。


  他在慶功宴上,當著眾人的面,指著河西走廊地圖,正式宣布將河西走廊併入華夏版圖,將河西走廊一分為四,從此設置河西四郡,並且親自為四郡命名。


  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每一郡命名都有含義。


  武威,彰顯大秦帝國武功軍威!

  張掖,展帝國之腋,築千秋之基!


  酒泉,地下有泉,水源充足,其泉若酒,是南來北往補給站,故城酒泉。


  敦煌,這裡原本是萬魔窟所在區域,魑魅魍魎,妖魔鬼怪,橫行無忌,暗無天日,如今萬魔窟也是大秦掌控的勢力,從此妖魔與人活躍區域區分開來,讓這個地方重現光明直通廣袤的西域。敦,大也。煌,盛也。敦煌盛大,廣開西域!


  張良本準備三日返回,現在卻已經滯留七日了。


  可這短短七天時間裡,張良見到的東西,實在太有意義了。


  從河西四郡的命名就能充分體會,這位年輕皇帝的情懷豪邁雄才大略。


  華夏三十六郡,又添加河西四郡,河西四郡的地理位置與意義,是獨一無二無可比擬的。


  秦歌在羌藏地區採取自治,主要因為華夏人難以適應高原環境,再加高原資源相對比較貧乏,而羌藏儘管有很高的地理價值,但是不如河西走廊這樣重要。


  最重要的一點是。


  高原勢力就算再過三五百年。


  他們也不具備威脅中原的能力。


  秦歌與其窮兵黷武將其拍滅,倒不如選擇合作開發共贏模式,而河西走廊情況完全不同,這條通道實在是太重要,必須要以重兵牢牢把守才放心,所以尚未徹底掃清月氏勢力,秦歌就先做好設郡的準備。


  這充分說明秦歌志在必得的決心。


  「白起趙雲,征戰河西,戰功彪炳,本來應該重重獎賞,但由於大秦未復,不便封侯加爵,就由我個人先給你們一點獎賞,其餘部分日後再補上。」


  白起和趙雲都非常謙遜。


  對獎賞的事情,他們並不看重。


  河西走廊畢竟尚未徹底平定下來。


  現在河西之地有很多反抗勢力,想徹底收尾,需要點時間。


  當然這並不妨礙秦歌,他既然決定好好獎勵兩人,就要給出一點像樣的東西,這個獎勵不僅要夠分量拉攏人心,還要具有逼格體現出秦歌的能力與魄力。


  這看起來似乎並不容易啊


  秦歌卻早就已經考慮清楚了。


  「正所謂名將配寶馬,就賞你們一匹馬!」


  此言一出,眾人都覺得奇怪鬱悶,就連張良都有點無法理解。


  這裡是河西走廊,雖說產馬量和規模比不上匈奴,但是戰馬品質是一等一的,白起和趙雲現在的坐騎,就是河西走廊千里挑一的萬金寶馬,他們在河西征戰這麼久,擊敗的月氏騎兵和部落無數,現在根本就不缺戰馬好不好!

  秦歌要賞戰馬?


  如果賞個一萬兩萬匹寶馬還說得過去。


  可他就賞一匹馬,未免就太小家子氣了!


  不過白起趙雲太了解陛下,秦二世的行為手段都無法以常理來揣測,而以他的性格又怎會賞賜普通的戰馬?這其中恐怕是有什麼玄機的!


  果然!


  眾人忽然聽到嘶鳴!


  一紅一白兩團身影,居然從天空降落到曠野,四蹄落地的瞬間,讓人看清楚了這兩匹神駒的樣子。


  一匹白馬,通體雪白如玉,鬃毛比較濃密,既像雄師般高大雄壯,又像獨角獸般美麗優雅,周身都纏繞著濃郁的氣息,這絕對是一頭堪稱神駒的超級寶馬,恐怕就算比不上項羽的烏騅也遜色不多。


  一匹紅馬,通體赤紅如雪,毛如赤火皮如凝血,非常強壯而壯碩,每一塊肌肉都蘊含著強大的血氣和爆發力,雙眼更是充斥著懾人的血光,就像兩顆紅色的燈泡,與白馬高大優雅感覺不同,此馬給人感覺兇殘而又霸道

  紅馬品質比白馬更高!

  這一匹血紅色戰馬稍加磨礪,其品質絕不會比項羽的烏騅遜色!

  趙雲白起目前所用的戰馬,雖然是萬中無一的萬里寶馬,但是終究屬於凡馬的範疇,其修為相當四五重左右的水平,而這兩匹戰馬是仙品神品,白玉戰馬修為達到七重,血紅戰馬修為達到八重。


  馬與人不同。


  馬匹修為每提升難如登天!

  所以稍微增加一點點,都是極其困難的珍貴!


  這兩匹戰馬的價值已經不能以金錢來衡量了!


  白起和趙雲立刻就被這兩匹馬給吸引,他們都屬於武將類型的將領,所以在戰場難免衝鋒陷陣,如果有一匹絕世寶馬,無意是巨大助力。


  其他人則目瞪口呆。


  特別是張良,他想不明白,這馬從何而來。


  這樣的神馬,找到一匹,就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是同時出現兩批,更詭異的是這兩匹馬,全都是在秦二世的旨意之下出現的,無論怎麼想都覺得很蹊蹺啊。


  「這匹赤兔送給白將軍,這匹玉獅子送給趙子龍!」


  秦歌擁有600左右氣運,就想到通過氣運商店購買獎勵。


  「赤兔血影馬」,可獲得赤兔寶馬,具有極高培養價值,兌換價格120氣運!


  他一眼就認出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赤兔馬,基本也是華夏名聲最大的寶馬,演義中曾經被呂布以及關二爺擁有過,演義里的關二爺甚至用此馬,創下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留下一段威震後世豪情激蕩的佳話,所以絕對不弱項羽的烏騅,售價方面也算頗為人性化了。


  赤兔馬變體血紅,能愚弄強大的血氣,好與白起頗為適合。


  秦歌又打開氣運商城的固定物品區,希望從裡面尋找坐騎類的商品,不出所料果然有十幾匹歷史名馬,雖然比不上赤兔這種神品,但是依然屬於頂尖的寶馬。


  有一匹叫做「夜照玉獅子」符合獎勵給趙雲的條件,此馬兌換價格為80點氣運,雖然價格和品相比赤兔馬遜色一些,但是顯然是當世不可多得的良馬,最起碼是氣運商城固定類商品里最好的一匹。


  這樣的獎勵是二人應該得到的,兩人未來都是華夏的主要戰將,名將配寶馬是理所應當的,因此秦歌毫不猶豫付出氣運,立刻兌換這兩匹超級戰馬。


  眾人莫名其妙目瞪口呆。


  兩匹高大而神駿的戰馬走過來,全身都籠罩著強大的氣息與光芒,哪怕再怎麼外行的人都能看得出來,這絕對是兩匹不可多得的曠世神馬。


  「謝陛下恩賜!」


  趙雲可以說大喜過望!

  有陛下賜的龍膽槍,又有陛下賜下神馬。


  一個騎兵將軍的神裝,基本上已經齊全了!

  趙雲發現自己欠陛下太多,武器是陛下給的,戰馬是陛下給的,甚至天賦兵法都是陛下給的,這輩子除了以死效忠以外,他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報答的方法。


  照夜玉獅子儘管比不上赤兔,可是速度和靈活性有很大優勢,而且也具有強大的成長潛力,未來未必不能媲美赤兔烏騅,這正好與趙子龍相輔相成,這次獎勵對他來說,實在是太豐厚太好了。


  白起作為武將。


  哪有不愛戰馬的?

  赤兔神駒在手,他也是很高興,「願乘此馬,橫掃八荒,為大秦征戰天下!」


  秦歌整整花費200點氣運,不過一點都不心疼,獎勵部下本來就是應該的!

  更何況,只要河西任務完成,他就能一次獲得一千點氣運。這次功勞如此之大,論功行賞的話,白趙完全配得上,所以他們當之無愧!

  深夜時分。


  張良準備返回中原了。


  秦歌走出來與張良送別,兩人走在紛繁星空籠罩下,望著寧靜而又溫和的大草原,張良感慨萬千的說:「子房有生之年,見華夏開疆擴土,是一件幸事。只是雖然攻下河西走廊,但是如何徹底掌控這個地方,恐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沒錯。


  攻下一個國家容易。


  掌握一個國家太難。


  張良好奇問:「秦兄準備使用什麼手段?」


  「我準備扶持本土的祖靈教,開始傳入佛教以及道教,只要精神方面將他們統一,先控制宗教,再反過來用宗教統一人民,從而實現全面的統治。」秦歌說到這裡,「所以我需要子房兄的幫助,不管怎麼說道教也是華夏的本土宗教,咋們也不能輸給外人不是?」


  秦歌的思路是對的。


  先用武力強行佔領土地,再通過控制宗教來統一人民,最後輸入華夏文明,通過軟實力進行同化,讓異族對華夏文化產生認同感,久而久之自然會以華夏族為榮。


  張良非常的心動。


  可他還是沒有作出決定。


  秦歌並不著急:「子房回去以後,可以慢慢考慮,大秦國師之位,永遠為你而預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