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時光荏苒
這就是足球,足球比比起其他競技運動都要複雜,殘酷與溫馨並存,有時相互矛盾,但是有時相互存在。
如此經過幾天的發酵,事情的發展趨於明朗化,馬競與AC米蘭達成了協議,托雷斯租借到馬競,知道合作結束,馬競則把過去那個夏天買入了切爾奇送到AC米蘭。
這位上賽季意甲助攻王本賽季在馬競待遇可伶,差不多半個賽季的下來,切爾奇出場的次數一失手都數的過來。
馬競踢的是整體足球,也可稱為體系足球,而切爾奇並沒有林動那樣的實力,可以凌駕於體系以上的實力,那他能做就是融入,但是截至目前位置,切爾奇並沒有融入其中。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馬競的中場太穩定了,尤其是邊路,科克和圖蘭的組合已經三個賽季。
切爾奇連中場都無法撼動就別說鋒線了,要知道,鋒線競爭可比中場還激烈,君不見勞爾加西亞都不得不退回到中場。
這種情況下,切爾奇也不想呆在馬德里競技,雖然馬競現在形勢一片大好,可切爾奇更希望可以踢比賽。
所以對於這次交易,不管是對球員還是對俱樂部,都是一次雙贏的交易,AC米蘭獲得了一個即戰力,同為意甲球隊,切爾奇也不用擔心融入問題,馬競這邊則迎來了昔日旗幟。
托雷斯是馬競青訓出身,在馬競最黑暗的時刻,托雷斯的崛起給予了當時的馬競無限的慰藉,此後的數年,托雷斯一肩扛著馬德里競技前進。
沒有人可以否定托雷斯的努力,對馬競的付出,雖然最終托雷斯選擇離開,可當時的馬競的確讓人看不到希望。
所以,馬競球迷內心並沒有真正責怪托雷斯,要不然托雷斯這次回歸的新聞一出就引爆了球迷,甚至還得到了球場的支持。
這一點再之後的回歸儀式也得到了證明,就在冬歇期回來的第一場比賽前一天,馬德里競技與AC米蘭達成協議,托雷斯租借至馬德里競技,一直到2016年,同樣的,切爾奇也轉會至AC米蘭,租借時長也是到16年。
旗幟回家,卡爾德隆球場,能夠容納五萬多人的卡爾德隆球場足足來了四萬五千多人,僅僅只是托雷斯的加盟儀式。
比上賽季林動加盟馬競的時候足足多了一萬多人,上賽季林動加盟馬德里競技的時候,當時的卡爾德隆球場進來三萬多球迷表達了對林動的歡迎。
當然,如果是現在,那肯定足以填滿整個卡爾德隆球場,憑藉過去這個賽季的表現,林動不僅徹底的征服了馬競球迷,更是成為馬競球迷眼中的國王,是馬競隊內不可或缺的球員,是馬競六冠王最大的功臣。
在托雷斯加盟的儀式馬競球員是在俱樂部觀看的,因為馬競球員需要準備第二天對陣萊萬特的比賽。
19號,這是托雷斯回歸馬競的號碼,原本的9號現在已經屬於林動,即使托雷斯是馬競曾經的旗幟,他也不可能讓林動脫下9號,只要林動還在馬競一天,這個號碼只屬於林動。
其實托雷斯也沒想過要來搶林動的號碼,托雷斯畢竟已經不是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金童,他已經三十歲了,現在的他僅僅只是一個歸家的遊子,對於托雷斯而言,能夠回來馬競,回到曾經夢想開始的地方已經讓他心滿意足。
從這也可以看出托雷斯的悲哀,三十歲的年紀,那正是一名球員的巔峰,可他卻已經隕落,早已經不是那個令人聞風喪膽的超級前鋒。
「歡迎回來,費爾南多」在托雷斯從卡爾德隆球場回到訓練基地的時候,馬競的球員剛好結束一天的訓練。
加比和托雷斯一樣,都是馬競的青訓球員,而且年齡兩人也只是相差一歲,故而兩人可以說是老朋友了。
不過這對老朋友在馬競的境遇卻是完全不同,托雷斯是少年天才,是球隊重點的培養對象,從他調入馬競一線隊就是寵兒。
而加比呢?在托雷斯崛起的時候,他只能坐在替補席上,就算是登場那也只能去B隊,這種情況一直到05-06賽季,加比才在馬競獲得了更多的出場機會。
兩人真正的轉折點都是在2007年,這一年,托雷斯帶著西班牙球員最高身價記錄,利物浦歷史最高轉會支出的光環遠走英倫半島。
而馬競隊長則在這一年自由轉會去了當時還在西甲的皇家薩拉戈薩,一個往高處走,一個往低處流,命運往往就是如此的神奇。
就在那個賽季,皇家薩拉戈薩降級,雖然一個賽季后便回到了西甲,可沒有人會認為加比未來會有現在的成就。
同樣是第一個賽季,托雷斯用進球征服了利物浦,征服了英超,從那個賽季開始,托雷斯正式邁入頂級前鋒行列。
命運的軌跡再次轉動,這一次是四年之後,那一年的冬季,托雷斯帶著更巨額的身價轉會到了切爾西,同樣在那一年的夏天,加比低價被馬德里競技回購。
從此之後,兩人命運徹底顛覆,加比成為馬德里競技的隊長,漸漸步入職業生涯最美好的年紀,達到職業生涯的巔峰,幫助馬德里競技拿下從未染指過的歐冠,取得了三冠王再到六冠王的偉業。
而托雷斯盯著切爾西史上最大水貨的名頭被送到AC米蘭,在AC米蘭半個賽季只打進一個球的情況下回到了馬德里競技。
現在,一個是回家遊子,一個是功勛隊長,一個是曾經的少年隊長,帶著球隊需求復興之路,一個是現役隊長,帶著球隊走上從未達到過的巔峰。
「謝謝~~~加布里埃爾」兩人相視而擁。
沒有火花四濺,沒有基情四射,這只是兩個曾經追夢的少年在長大成人之後的再次相遇,這一次,他們又變成隊友,他們還是在自己夢想開始的地方。
或許,在彼此的眼中,他們還能看到曾經十幾歲的模樣,曾經彼此眼中那兩個追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