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活之完美時光> 第328章 奇葩的習慣

第328章 奇葩的習慣

  話說,要說香江普通民眾的意識形態在整個亞洲其實都算比較另類的,當然這種另類是張俊義個人認為的,畢竟雖然張俊義在外在表現上被歸咎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香江人,但是張俊義的靈魂還是華夏人的,所以對於香江人的一些生活習慣,總歸上還是有一些不習慣的。


  要是張俊義沒有記錯的話,兩年前,香江上映了一部名叫《阿燦正傳》的電影,好像是一個叫什麼招鎮強導演的由廖維雄、曹過輝、許美貞主演的,不過當時引起的轟動並不大,所以當時的張俊義並沒有過於的關注,反正最後的票房好像也不是太好的樣子。


  不過劇情的大概內容張俊義還是記得的,好像講的的是1976年阿燦投考電視台舉辦藝員訓練班從此展開演藝生涯同時憑《網中人》一劇所飾演大陸青年角色而一舉成名往東南亞登台時候邂逅千金小姐凱玲兩人墜入愛河共結連理。


  阿燦事業如日方中邀請死黨振波與明威一同演出自己所投資電影《難兄難弟》但票房平平阿燦深感演藝生涯已來到盡頭只好另謀出路與明威進軍傳銷生意無奈遭人破壞而全軍覆沒。


  滿戰鬥意志阿燦與振波北上大陸尋找們「億元春夢」而長期駐守中國冷落了凱玲凱玲為了報復、也為了排除寂寞不禁染上揮霍無度惡習。然後最後阿燦經過了一番努力終於使得生活從谷底爬了上來,然後與妻子破鏡重圓的故事。


  《阿燦正傳》的電影質量以及後續上映的票房不重要,重要的是張俊義注意到了《阿燦正傳》的上映之後,使阿燦成為內地人的代名詞。


  電影里有一個叫「阿燦」的大陸青年偷渡到了香江,香江人覺得他很傻,很「SH主義」,因為他認為資本主義國家或地區的人民都很窮,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都需要國家人民去解放他們。


  後來,「阿燦」就成為了一個時代人物的代名詞。與此相對應的香江的「阿燦」就叫做「港燦」了。指自小在香江生活、成長,自以為學貫中西,見過世面,實則目光如豆;對殖民時代無限懷緬,卻又自覺被人家捨棄;不齒大陸暴發戶的嘴臉之餘,卻又曉得自我安慰、自我感覺良好的人。甚至認為香江人、澳門人比起大陸人要高人一等,不齒於講普通話。


  說實話,張俊義真正最最反感的,還是那些自認為在海外闖蕩過,現在又在香江撈生活的假港燦們。他們本身是大陸出生並成長的,可在內地人面前,一定要表示出一副和內地人有本質區別的樣子。


  要說為什麼當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香江人會有很多的跳樓事件的發生,說到底還是因為香江人的人性的關係,一些香江銀行代理的金融衍生品的回報率很高,很多的香江市民拿出了畢生的積蓄賭這些基金產品。所以當香江的股市發生了比較大的震動的時候,香江市民的活命錢也全部打了水漂。


  由於香江實行的是完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像這種情況,政府是不會為了社會和諧伸手幫助銀行脫困的,而香江市民的損失政府更不可能給與資助。因為: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否則,後果自負。好在香江確實是一個市場經濟非常成熟的地方,在如此嚴重的危機打擊下,香江的金融市場依然秩序井然,社會也比較和諧。


  雖然香江人的生活在張俊義看來其實並不美好,甚至很多方面還不如大陸,但是張俊義知道自己的認知絕對不會得到華夏人的認同的,當然這裡指的是1997年之前,香江一個令人著迷的地方,大家對它的印象是一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渴望卻又難以觸及的電影畫面。


  當近期,兩國政府在商討香江未來前途時,鄧老一句「馬照跑舞照跳」,來表示要對香江實行「一國兩制」保留香江生活方式的承諾,這裡的「馬照跑」說的正好就是在香江已經盛行百年的賽馬文化。


  張俊義應一句話來形容香江的賽馬文化那就是賽馬屬於香江獨特標誌名流巨賈集體嘉年華。


  香江人的賽馬文化還有賽馬會的運作模式,在全世界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那究竟這個賽馬文化和賽馬會,是如何在香江落地生根,又是如何成為香江的一部分的,說實話即便是剛剛穿越過來的張俊義當時也是很是好奇的。


  隨著自己的地位在香江越來越高,很多普通民眾接觸不到的那層神秘的面紗,也逐漸的被張俊義所揭開,例如:賽馬會。


  每個人每座城,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如果說茶館是首都人的生活舞台,那麼賽馬就是屬於香江的獨特標誌。香江是集多個國際中心為一體的城市,國際金融中心,國際服務業中心,國際航運中心,而在這些最為世人所知的身份之外,香江的另一獨特地位就是國際賽馬中心。每周兩次的賽馬日都是名流巨賈,職業馬迷和普羅大眾的集體嘉年華。


  香江賽馬會從1884年開始經營,1971年從業餘轉為職業賽馬機構,從此致力於提供世界最高水平的賽馬、體育及博彩娛樂,香江的馬季為每年九月至次年七月,每一年香江賽馬會都會在位於香江島的跑馬地馬場和位於新界的沙田馬場舉行大約七百場比事,吸引逾兩百萬人次入場,當中包括超過二十萬人次的遊客。


  香江的賽馬歷史已有逾一百七十年,1841年鴉片戰爭以清政府戰敗投降結束,隨著《南京條約》的簽訂,香江島被割讓給英國。此後不久,當時的小漁村迎來了來自先進發達國家的新主人,這些生活在時髦現代社會的英國人來到這片荒蕪的土地上,苦於娛樂活動的缺乏,於是賽馬運動從英倫傳到香江。


  所以說,雖然香江所有的人民都把香江的賽馬比賽當做了香江的一個標誌,但是說句實在話,其實賽馬這個活動是舶來品,舶來品是外來的意思。


  英倫在以山地為主的香江島上找到了罕見的大片空地,而這裡就成為了日後香江人賽馬熱情的起源地,跑馬地馬場。在香江,賭馬和打麻將是極為普及的通俗文化合稱「禽……獸文化」,據張俊義所知,香江七百多萬人口裡,馬迷約佔三分之一。


  每一個賽馬日,除了賽場內的騎師和駿馬,場外的觀眾也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群體,他們各個手持利器,而這利器其實就是賽馬報紙,不光是賽馬場內,但凡香江街坊巷裡的茶餐廳和街心公園的石凳上,都有一眾攤開報紙的馬迷們,左手一張報紙右手一枝筆,在自己心儀的馬匹上畫圈圈,標記號,盤算著每一場勝算最大的買馬方式。


  六盒彩是香江唯一的合法彩票,是少數獲香江政府准許合法進行的賭博之一。


  香江彩票的合法化是在1958年。當年一次立法會議上,有人提議開辦馬票搖彩,用以籌集社會福利事業基金。為了推行這項成本低、風險小、獲利大的彩票行業,香江政府在1975年成立了香江政府獎券管理局。


  1976年7月2日,香江政府獎券管理局宣布開辦香江六盒彩。六盒彩負責開彩的是法定機構香江獎券管理局,由香江賽馬會以香江馬會獎券有限公司的名義代理接受投注。投注彩池除用作派彩外,餘額撥交社會福利署獎券基金用作慈善用途。


  為加強打擊民間的字花賭博,並防止賭博資金流向黑澀會等非法集團,香江政府從1975年起開售樂透式彩票,取代原先的馬票。


  最初的彩票是14選6,每周攪珠開彩。為迎合大眾「以小博大」的心理,1976年大幅增加中彩難度及派彩,改變開彩方法為36選6,正式名為「六盒彩」,並將開彩次數增加為每星期2次。之後為維持派彩數額及增加中獎難度,曾多次增加選擇數目。正如其他賭博模式一樣,六盒彩的中彩回報必定遠低於其成本。


  在香江的大街小巷,普羅大眾當中,人手一張有關六盒彩方面的報紙那是最正常不過的了。


  博彩業在澳門的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博彩業在濠江歷史悠久,早在1847年,澳門便頒布法令宣布賭博合法化。澳門向有「賭埠」之稱,博彩業在澳門歷史悠久,已有150多年歷史。


  1962年,由香江何鴻業、葉汗合組的何氏澳門旅遊娛樂公司競標成功,獲得賭業管理權。此後澳門的博彩業一直由何氏澳門旅遊娛樂公司實行高度壟斷經營。


  這就是張俊義認為的香江人奇葩的生活方式,因為在香江普羅大眾的生活當中永遠離不開這三樣東西:賭馬、炒股、買六盒彩!

  說實話,張俊義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這樣奇葩的行為會被所有的香江人所喜愛甚至為此很多人都傾家蕩產,難道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嗎?


  這個世界上會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存在嗎?不否認,因為炒股、賭馬、以及六盒彩在香江的盛行,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幸運兒成為了百萬富翁,但是這樣的幾率是多少,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還是十萬分之一?


  世界上哪有不勞而獲的沒事,不否認,在香江,民眾的生存和生活壓力在整個亞洲內都算是排在前列的。


  香江民眾面臨的越來越大的壓力導致民眾的快樂指數不斷下降,快樂感知程度越來越小,這樣的生活壓力導致了香江民眾的對於不勞而獲的幻想。


  尤其是是香江社會以貧富差距為代表的社會矛盾愈加尖銳,導致民眾的社會不滿加大。越來越多的香江民眾想要成為社會當中的那一小撮的上層社會,怎樣能夠以最快速度的成為那一小撮圈子當中的一員?賭馬、炒股、買六盒彩!

  要說這一世,張俊義也是披著一副地地道道的香江人的皮囊,但是對於香江人這樣的好賭的生活習慣是真的看不上,好在自己的芝姐以及幾位紅顏知己沒有這樣的毛病,否則張俊義是真的到時候不該怎麼辦才好了。


  畢竟對於自己的女人,在一般的時候,張俊義還真的是捧在手心當中怕化了的那種人。


  要說,因為炒股、賭博因此導致傾家蕩產、破產的最為盛行的地方,其實還是在香江的娛樂圈,這樣的例子在香江的娛樂圈當中可謂是多不勝數,即便是張俊義知道的用手也都數不過來了。


  娛樂圈本就是個是非之地,不論你是男星還是女星,都難以逃脫它的摧殘,或多或少都會染上緋聞,所以在香江的娛樂圈當中混是壓力最為巨大的。


  吳萌達,香江少有的「綠葉襯紅花」的明星,雖不是影帝,但金牌配角的頭銜令他成為家喻戶曉的笑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紅大紫的名人,也有極其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甚至於讓吳萌達和發哥結仇。


  要說對於吳萌達,張俊義還是稍微有一定的好感的,畢竟不管吳萌達的人怎麼樣,在前世,他還是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歡笑的,只是這點,張俊義就沒有辦法討厭這個人,當然不討厭,並不代表張俊義認可吳萌達的生活狀態。


  吳萌達出生在福建廈門,七歲那年隨父母移居香江生活,早年吳萌達參加香港無線電視藝員培訓班,與發哥是同學,之後吳萌達和鄭紹秋、趙亞芝、汪明銓合作了《楚留香》,自此踏入演藝界,接二連三飾演了多個影片角色,當吳萌達已經展露熒屏是二三線明星時,發哥還在默默無聞跑龍套,但是阿哥憑藉這張俊義的幾部電影後來居上,憑藉帥氣的外形和實力很快走紅,超越吳萌達的地位,比他更知名更紅。


  成名太早的吳萌達很快迷失在了名利之中,每天喝酒、打牌,與女人約會,沒有心思工作,就盼著早點收工,包括他的師弟都認為他是一塊「扶不上牆的爛泥」。


  1980年吳萌達更是欠下30萬元港幣的賭債,更是面臨無戲可接,一度想自殺。


  這在香江的娛樂圈子當中幾乎是人盡皆知的程度了,所以張俊義對於早期的吳萌達這樣的事情知道的這麼清楚也就不奇怪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