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北朝之徵伐天下> 第548章 實則虛之

第548章 實則虛之

  p

  當譙道福接到外圍防線失守噩耗時,他率領的援軍才剛剛抵達劍閣。


  這讓譙道福感到壓力重重,他很清楚一旦沒了外圍防線,河西軍便可長驅直入。


  如此一來,陽平關、南鄭、城固、沔陽等地都將面臨威脅,整個漢中有可能陷落。


  而漢中一丟失,蜀軍恐只剩下固守劍閣一條出路。


  此次河西軍來勢洶洶,譙道福不敢大意,忙在劍閣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不過,並非每個人都像譙道福一樣,能認清彼此實力差距。


  由於歷史上割據蜀中的勢力,曾有多次擊退來犯敵人。


  以至於讓一些西蜀將領天真地以為也能效仿前輩,不把區區數萬河西軍放眼裡。


  蜀王弟弟譙明子便是其之一,只見他扯開嗓子,狂妄地宣稱。


  「兵來將擋,水來土屯,蜀川憑著險隘,兵強馬壯,完全不用懼怕河西。」


  對這等蠢話,譙道福直接忽略掉,他眯著眼睛問侯暉:「不知侯將軍有何看法?」


  侯暉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道:「兵法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別看眼下秦嶺一線鬧得挺厲害,但末將敢肯定這一定是河西軍詭計。」


  「其目的在於吸引我等注意,以掩護其偏師效仿鄧艾,重走陰平古道。」


  「侯將軍之意是說,此次河西軍會效仿當年晉滅蜀之策略?」


  「沒錯!」


  譙道福聞言若有所思,他細細一思量發現侯暉所言不無道理,且目前蜀中形勢與晉滅蜀時何其相似。


  蜀漢末年,當時大將軍姜維掌握蜀國軍事大權,他放棄了原先全面防禦的思想,而是採取了誘敵深入策略。


  簡而言之,即是一反之前全力阻止魏軍進入漢中平原的思想,放棄棧道外圍防線,放任魏軍進入,退守漢、樂二城。


  以堅守陽平關為重點,把魏軍關在漢中平原,而後堅壁清野再輔以游擊戰。


  待魏軍糧盡退軍,則一舉出擊,殲滅魏軍。


  而眼下恰因河西軍突襲,致使西蜀被動放棄了外圍防線,不得不退守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線據守。


  不過,當年姜維可是玩兒砸了,直接把蜀漢弄亡了國。


  畢竟這种放敵人進入腹地的做法存在巨大風險,一不小心會被敵人反噬。


  若是有選擇,譙道福絕對不會冒這種風險,他寧願固守幾條棧道跟河西打消耗戰。


  但如今他已別無選擇,外圍防線已失,讓他被迫走上了跟姜維一樣的道路。


  譙道福細細思考了一下當前形勢,他發現此戰關鍵在於陽平關與陰平小道。


  陽平關像一把鑰匙,如果河西軍攻關不克,便會被關在漢中平原。


  若陽平關一失,那蜀地門戶洞開,漢中也失去了屏障意義,局勢將再也難收拾。


  而陰平小道像是後門,只要後門不失,劍閣便安全,而劍閣安全則成都無憂。


  「若河西軍真如侯將軍所言,那我軍只需據險自守,以逸待勞,便可破敵。」


  候暉的判斷深合他心意,譙道福掃了眾將一眼,暗暗拿定了主意。


  「侯將軍聽令!」


  「末將在。」


  「此次本將命你即刻前往陽平關,務必要守住關隘,可有信心?」


  「有蜀中健兒鎮守陽平關,河西軍定插翅難過。」


  侯暉毫不推辭,毅然受命。


  譙道福將防禦重點放在了陽平關、劍閣、摩天嶺三處天險,以阻河西軍南下蜀地。


  至於城固、南鄭、沔陽等漢中城池,已被他完全捨棄。


  譙道福放棄漢中也是迫不得已,眼下河西軍已大舉南下,他根本沒實力堅守各地或將對方趕出去。


  與其浪費兵力,不如直接放棄。


  如此看來,譙道福倒是一果決之人,可謂拿得起放得下。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王買德,更忘了兵法虛虛實實,豈能照搬古人?

  ……


  大戰方起,主帥王買德得雍王指派,坐鎮武功統籌全局。


  原本他以為胡藩、朱齡石等將初出茅廬,會有不少麻煩。


  殊料,很快便有捷報從前線不斷傳回,先是褒城、興勢,再是漢中、城固。


  不幾日,河西軍已全線突破秦嶺一線,似乎拿下漢中已指日可待。


  眼看戰事進展順利,王買德再也無法安坐下去,當即啟程南下。


  等他抵達漢中時,河西軍已攻克沔陽、城固、南鄭諸城,只剩下陽平關孤立無援。


  至此,河西軍已全面越過秦嶺,兵鋒直指大巴山以南。


  南鄭城下,胡藩、朱齡石兩人志得意滿,在眾將中挺直身軀,顯得驕傲又自豪。


  桓振、李恂、毛德祖等將目中隱隱露出一絲欽佩之色,再不敢小覷他倆。


  時至中午,王買德匆匆趕到了南鄭,與眾將成功匯合。


  「末將等恭迎都督。」


  「眾將無須多禮,讓諸位久等了!走,大家進城說話。」


  在原梁州刺史府內,王買德與眾將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以布置下一步軍事行動。


  王買德笑著看向胡藩、朱齡石兩人,嘖嘖贊道:「不愧是雍王看重的人才,果然厲害!」


  「都督過獎啦,這都是同僚幫襯、眾將士驍勇,末將不敢貪功。」


  「誒!道序謙虛了,爾之表現已被監軍使上報雍王。」


  「用不了多久,你們也會像道全、德祖一樣名震天下。」


  待誇獎過兩個年輕人,王買德這才肅穆道:「諸位,奪取漢中不過是滅亡西蜀的第一步。」


  「接下來拿下成都才是關鍵,而要攻佔成都,要麼效仿鄧艾繞過劍門關直取涪城。」


  「要麼攻破陽平關,沿著金牛道南下,直取劍閣。」


  「然從目前來看,這兩條路都困難重重。」


  「譙道福早已派人加強了陽平關、摩天嶺防務,基本上堵死了我軍南下道路。」


  「不知都督有何打算?」


  面對眾將垂詢,王買德嘴角掛著一絲嘲諷之色道:「西蜀上下見我軍大張旗鼓南下,定以為我們將效仿鄧艾、鍾會舊計,走陽平關、偷渡陰平小道。」


  「殊不知,樞密院早料到這一點。」


  「接下來我們不會打金牛道主意,真正目標是米倉道。」


  「米倉道?」胡藩聞言心中一動,頓時瞭然。


  也是!在漢中是囊中之物的情況下,米倉道已徹底對河西軍敞開大門,沿著米倉道穿越大巴山將直達蜀地重地——江州(今重慶)。


  「沒錯!接下來我軍戰略重點便是奪取江州!」


  「當年前漢征南大將軍岑彭為光武帝平定蜀地,便是先襲江州,而後再向成都挺進。」


  漢中一失去,蜀地門戶洞開。


  而從漢中南下蜀地,其通道有二,即為金牛道和米倉道。


  而金牛道開鑿最早,為秦惠王時伐蜀所開,劍閣為其咽喉要道。


  歷史上,鍾會攻蜀漢、尉遲迥取益梁、郭崇韜攻前蜀、北宋平后蜀、蒙古攻南宋,皆是由金牛道進兵。


  米倉道以越米倉山而得名,自南鄭向南循山嶺經喜神壩、渡巴峪關,越山嶺之後沿南江河谷至巴中,是為米倉道。


  建安二十年,曹操討張魯,張魯即由米倉道南逃巴中。


  後來,張郃率軍由米倉道入爭巴中,進軍至宕渠(今四川渠縣),被張飛擊還。


  按說米倉道重要性不亞於金牛道,西蜀上下為何會忽略呢?


  這與西蜀政治中心在成都有關。


  對西蜀而言,從金牛道南下可直取成都,故金牛道遠比米倉道重要得多。


  說句喪氣話,哪怕米倉道失守,也不過是三巴受威脅罷了。


  成都不說是穩如泰山,卻也不比劍閣失守來得嚴重。


  另外,只要閬中還在西蜀手上,米倉道也差不多算是萬無一失。


  除此之外還跟米倉道條件險惡有關,與金牛道是由官府開鑿、專為大軍通行不同。


  米倉道是自發形成的商路,千百年來,是運茶馬幫造就了米倉古道的繁榮與興旺。


  但對河西軍而言,在劍閣牢不可破之下,也只能選擇米倉道南下。


  由米倉道進軍,可直入三巴,趨江州。


  只要順利不僅可從東南威脅成都,還能尋機佔領蜀地東南,以從側面打開局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