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桓玄起兵
p
公元396年,即隆安元年,對大晉而言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正月初,孝武帝司馬曜不明不白地死於寢宮。
隨後白痴太子司馬德文即位,並改元隆安。
從此,朝中大權盡歸會稽王司馬道子。
正月下旬,王恭不滿會稽王專權,遂起兵清君側,最終迫使朝廷誅殺王國寶才退兵。
開春,王恭聯合荊州三藩再度起兵,威逼建康。
最後劉牢之反水,致使王恭兵敗被殺,朝廷由是轉危為安。
四月底,司馬道子下旨強征三吳,結果引發天師道叛亂。
從此,東南形勢一發不可收拾,劉牢之、謝琰先後兵敗身亡。
而謝琰戰死,最興奮者莫過於桓玄謀士卞范之。
當初馬道子父子因爭權而內訌的消息傳來,他便已暗自歡喜不已。
如今朝廷又一次兵敗三吳,讓卞范之意識到起事時機成熟,他立馬起身前往南郡公府。
與塞外草原不同,十月初,江南天氣如同多情的姑娘般溫柔,也談不上什麼酷寒,許多地方甚至依然是鬱鬱蔥蔥。
雪,對於已經習慣暖冬的江南百姓來說,可是個稀罕物。
南郡公府書房內,此時躊躇滿志的南郡公桓玄,正透過窗戶看著窗外無邊景色,滿臉儘是得意之色。
自打長安歸來,桓玄自信心大漲,對舉兵起事不再猶豫。
桓玄從不否認自己是個有野心的人,這顆野心或許是繼承於他的父親,也可能他天生就是這樣的人。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老爹桓溫雖有篡位之心,卻始終沒有膽量真正去嘗試,以至於到死也沒有蹬上那個位置。
而他自己則不同,從小桓玄就渴望有一天,能替其父完成未竟之業
在百官簇擁下,一腳踢開那個白痴天子,坐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
人生若能至此,夫復何求啊?!
如今他再也不是那個被會稽王司馬道子一句話便嚇得汗流浹背的小子,而是執掌荊江二州的一方豪雄。
正當桓玄喝著美酒,欣賞著窗外美景,對未來充滿美好暢想時,謀士卞范之突然來訪。
卻見卞范之快步向桓玄走過來,邊走邊興奮地道:「主公,好消息,好消息啊!」
「好你個長史,打擾了本公雅興,快說!有什麼好消息?」桓玄笑容滿臉道。
卞范之見左右站滿了隨從、侍衛,便悄悄給桓玄使了個眼色。
桓玄微微一怔,立馬意識到恐有大事發生,他當即揮揮手道:「你們都下去吧!」
等侍女、隨從都退出去,桓玄臉上笑容消失,嚴肅地問:「說吧,到底出了什麼事?」
卞范之低聲道:「朝廷恐要出兵討伐南郡公了!」
桓玄臉色大變,忙急問道:「這是為何?」
「因為謝琰死了!」
「卑職剛剛接到密報,謝琰步了劉牢之後塵,中了天師道叛軍奸計,遇伏身亡。」
「嘶!他奶奶的,孫泰孫恩叔侄兒挺厲害啊,竟一連幹掉朝廷兩員大將。」
桓玄不無可惜道:「唉,若是把劉裕一起幹掉該多好!」
說到這兒,桓玄狐疑地看向卞范之問:「謝琰死了,司馬元顯實力被嚴重削弱,他怎麼還敢招惹荊州?」
卞范之開口解釋道:「哎呀,南郡公,你想啊!那司馬元顯剛剛取代其父,正躊躇滿志想大幹一番。」
「如今他在東南栽了跟頭,勢必要在其他地方找回場子,不然他有什麼臉面繼續擔任朝中要職。」
「長史之意是說,司馬元顯很有可能將矛頭指向我荊州?」
「沒錯!」
「那長史打算如何應對?」
「即刻起兵清君側?」
「嘶!這……」
桓玄這個人怎麼說呢,確實非常有才華,但絕非驚艷之才。
不要說跟劉裕、拓跋珪這等梟雄相比,哪怕與其父桓溫相比也差得遠。
此人有魏晉名士特有的矯情,他性格中多是色厲內荏,多是輕佻短視,少了一點成大事者必備之堅韌和果斷。
「這件事我想再考慮一下。」桓玄遲疑一下道。
對於桓玄的猶豫,卞范之一點兒也不意外,或者說這已不是桓玄第一次猶豫。
從謀划舉事清君側開始,中間桓玄曾數次猶豫、退縮過,甚至不乏錯過了絕佳時機。
但作為桓玄心腹謀士,卞范之可謂桓玄肚中蛔蟲,深知桓玄軟肋在哪兒。
於是,卞范之堅定地搖搖頭道:「這一次南郡公無論如何也不能再猶豫啦,不然臣只好辭別主公回歸鄉里。」
「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嘛……」
「臣相信司馬元顯早開始著手密謀削藩,只是他們忌憚荊州勢大,暫時還不敢翻臉。」
「一旦等司馬元顯準備妥當,試問他還會容忍主公繼續窩在江陵嗎?」
「假若主公繼續按兵不動,等於把主動權拱手讓給敵人。」
「我想這是司馬元顯對此肯定求之不得,所以主公不能再猶豫啦,必須當機立斷。」
聞言桓玄沉默了,而卞范之看出對方依然在猶豫,不由有些火大。
他強忍內心不滿問:「主公到底在擔心什麼?可否告訴屬下?也好讓臣幫著出出主意?」
「本公其實是擔心北府劉裕。」
桓玄嘆了口氣道:「謝琰雖然死了,但劉裕筋骨未損,實力猶存!」
「若現在倉促起兵,本公擔心劉裕北上建康。」
「主公擔心並非毫無道理。」
「但有些事註定要冒一些風險,更何況劉裕未必一定會站在朝廷那一邊。」
卞范之信心十足道:「主公還記得以前臣對您講過的話嗎?」
「記得!長史曾說劉裕與會稽王父子之間有矛盾,要對雙方分而划之。」
「沒錯!臣得到風聲,據說謝琰之死跟劉裕脫不了關係,是因為劉裕見死不救才最終使得謝琰戰死。」
「假若此時趁機派人散播謠言,若是一舉離間了劉裕跟朝廷關係自是最好。」
「如若不然,也能讓司馬元顯對劉裕心生疑慮,不敢重用對方。」
「再者,今隨著謝琰戰死,東南局勢再次反覆。」
「劉裕勢必將被牽制大部分精力,如何還有餘力應對荊揚之爭?」
「若臣所料不錯,劉裕早已自顧不暇,眼下正是我等起事的最佳時機。」
「今主公內有荊襄豪傑支持,外有雍王為援應,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佔全。」
「正該大展拳腳實現宏圖霸業,如何畏畏縮縮猶豫不定呢?」
「臣敢斷定,一旦錯過今日,等日後司馬元顯準備妥當、劉裕從東南抽身,到時怕您想想保住荊州這一畝三分地恐也不可能。」
在卞范之再三勸諫下,桓玄終於終於下定了決心,決定起兵造反。
這時,桓玄見卞范之再度陷入沉思,不由問道:「敬祖又在想什麼呢?」
卞范之笑道:「臣在想怎樣才能助主公在最短時間內拿下建康。」
桓玄自知卞范之足智多謀,今對方既然這樣說,說明他已胸有成竹。
他連忙起身請教道:「還請敬祖不吝賜教。」
卞范之目中精光一閃道:「自從東南陷入動亂,朝廷收入大減,連糧食都要靠益州輸入。」
「若是我們搶先一步截斷長江水陸,不允許向揚州販運糧食,那……」
聞言桓玄若有所思,也明白了卞范之話中深意,只要自己趁此機會切斷長江水運,朝廷那邊很有可能將不戰自亂。
不得不說,卞范之這一計走得妙啊,直接打在了朝廷軟肋上。
當天晚上,桓玄將麾下一眾心腹全都召集起來,宣布將起兵清君側。
大家對這事早有預感,故而也沒多大吃驚,領命后紛紛開始忙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