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世家勸進
p
船一到渭橋渡口,衛朔迅速走下船,而後翻身上馬,一溜煙朝長安方向馳來。
等他進入衛府,立即引起一陣騷亂。
聽到喧嚷聲,郭媛與其他幾位夫人,忙領著孩子出來迎接。
衛朔撥開人群,大步趨至郭媛等幾位夫人跟前,柔聲道:「夫人。」
郭媛、尹娥、唐瑤等人拉著衛朔胳膊,眼裡依稀掛著幾顆晶瑩的淚花。
衛朔忙幫夫人們擦乾眼淚,激動道:「今天家人團聚,是個好日子,誰也不許哭。」
他自己說不哭,卻情不自禁地抽泣起來,引得郭媛、尹娥、唐瑤等人都跟著哭起來。
當然,這是高興的淚水,也是喜悅的淚水。
「娘親、爹爹,不哭。」
正當夫妻間將上演一場苦情戲時,幾個孩子打破了現場氣氛
衛朔頓時破涕為笑,他站在幾個兒女們中間,瞧瞧這個,看看那個,覺得哪個都是自己的心肝寶貝。
小衛靈不懂得父母間情感,只圍在爹爹身邊蹦蹦跳跳。
她抱著衛朔大腿,急不可耐地喊道:「爹爹,爹爹,靈兒可想你了。」
「是嗎?」衛朔低下頭,看著女兒細嫩的臉蛋,無限憐愛地抱起對方。
「當然。」衛靈眨眨眼看著他。
衛朔笑了,愛撫地拍拍女兒的玉頸,又向幾位妻子微微點點頭。
回到屋裡剛剛坐下,長子衛礎領著幾個男孩紛紛向衛朔磕頭請安。
接下來,衛朔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起了開心話。
晚上吃飯時,大家圍著一張大桌子坐下,吃的是家常便飯,卻比山珍海味還香甜。
等孩子們下去休息,衛朔才有機會與幾位妻妾傾訴衷腸。
夜晚,衛朔攬著郭媛腰肢,柔聲說:「辛苦你了。」
不多時,衛朔吹熄蠟燭,與妻子雙雙躺了下來。
……
隆安元年八月,儘管天氣炎熱,但整個關中卻是一片生機勃勃。
自從大都護入主關中以來,百姓日子越過越好過了。
隨著夜幕降臨,在街道兩邊的商鋪門口,已悄然掛起了紅色燈籠。
紅色的燭光映耀著皎潔的月光,泛起一種奪目的流光。
這裡靠近西城達官貴人住處,因此行人比較少。
偶爾跑過幾個小孩,在不停地追打著,發出一串串銀鈴般笑聲。
這時,一輛馬車在大街上緩緩地行駛著。
在馬車上,鄭溫身著素色儒袍,雙手攏在袖子里,正閉目坐著,不知在想些什麼。
慶功宴結束后,各世家家主都未急著離開長安,其中包括鄭溫父子。
各個世家有相互通婚的習俗,若是刻意攀起親來,幾乎各家各戶都沾親帶故。
鄭溫寄居在親戚家,今晚他是應邀到韋家做客。
「父親,韋府到了。」
「拿我的帖子給去敲門。」
鄭溫淡淡地說了一句,然後挑開門帘,走下了下來。
過了一會,韋府大門吱呀一聲大開,只見韋羆一身錦袍迎了出來。
他一見鄭溫就笑呵呵地拱手說道:「鄭兄可是稀客啊!」
剛才他在和幾個家主談事情,突然接到下人遞過來的帖子,這才知道鄭家家主到了。
作為中原世家代表之一,不管是門第還是族望,都不比京兆韋氏差到哪兒去。
因此,韋羆不敢怠慢,急忙起身出門相迎。
「韋兄,在下貿然拜訪,還望見諒。」
「哈哈哈,鄭兄客氣了,請進寒舍一坐。」
說著韋羆挽起鄭溫胳膊,兩人並肩向院內走去,鄭燁不敢怠慢,急忙跟上。
走進韋家書房,鄭溫才發現裡面已坐了好幾個人。
眾人看到韋羆與鄭溫走了進來,連忙起身相迎。
「這位是杜家家主,那位是游氏家主……旁邊那幾位都是各大世家才俊。」
隨著韋羆介紹,鄭溫上前一一跟眾人見禮,其他人則含笑還禮。
眾人寒暄了幾句,紛紛落座。
韋羆命人將書房重新收拾了一下,並給鄭溫父子奉上茶水。
「老夫今夜將大家召來,是有一件大事與諸位相商。」韋羆開門見山道。
「在場諸位皆為世家才俊,我等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鑒於此,老夫有話便直說了,若有不周之處,還請大家海涵。」
「還請韋公明言,我等洗耳恭聽便是。」
「近些年,因戰亂不斷,且又是胡虜當權,各地世家損失慘重,再不復魏晉輝煌。」
「好不容易出了個漢家豪傑——衛大都護,卻又偏偏不待見我等世家。」
「若是大都護本事不濟,那我等也無需放在心上。」
「可眼瞅著大都護已入主關中,又取得了鄴城大捷,半隻腳都伸進了中原。」
「照目前這態勢,大都護最不濟也能割據關隴、稱雄一方。」
「甚至不排除最後河西一統北地,成為第二個前秦帝國。」
「既然大都護是做大事的豪傑之士,那我等世家需早些下注投機才是。」
「不然,等日後大局已定,你我恐連痛哭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哎呀,韋公所言甚是!可……可我等著實不知該從何處才能討大都護歡心呀。」
「可不是么?!大都護讓上繳私兵、部曲,我等也都照做了,但效果……」
「沒錯!老夫為了表忠心,把家中土地繳了大半,可我家處境還是那樣。」
韋羆手指頭在大腿上輕輕敲著,他從眾人抱怨中聽出,世家並不反對投靠河西,甚至已有些迫不及待。
這不由讓他精神一震,對接下來謀划多了幾分信心,畢竟這事得靠眾世家才有望成功。
若是在眾人都不看好河西,那他也不用白費口舌了。
過了一會兒,韋羆含糊地說道:「再靠一些老手段已不管用啦,我等需另尋他策。」
這時,鄭溫突然反問道:「韋兄,莫非你心中已有了什麼章程?」
「韋公,你有話便直說嘛,何必繞來繞去?」旁邊一個家主也跟著說了一句。
韋羆端起茶杯,笑著說道:「呵呵,老夫總要摸清爾等心思才好說嘛。」
「好你這個韋羆,幾年不做官了,反倒愈發變得高深莫測起來。」鄭溫笑罵道。
玩笑過後,韋羆放下茶杯,嘆了一口氣道:「諸位,這事有些風險,不知爾等可有膽子跟老夫搏一搏?」
鄭溫不由眉頭一皺,連忙問道:「韋兄,你這是何意?」
「今北方大勢雖已進入雙雄對峙之局面,但魏國已錯過了戰敗河西的最好機會。」
「今後魏國國勢,只怕會每況愈下。」
「至於河西……大都護雖然不喜世家,但頗有明君之象,將來必能成就大業。」
「問題在於,到時我等世家如何自處?如何才能在新朝中佔有一席之地。」
「老夫覺得我們不能再繼續被動下去,必須主動出擊,引起大都護重視。」
「不然,將來恐連一般寒門士族都比不上。」
說到這兒,韋羆故意頓了一頓,等把眾人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他才朗聲道:「如今大都護威名遠揚,三分天下已有其一,正該自立,以開基建國,否則何以號召天下?」
「就我世家而言,若先一步勸進,則是大功一件,定讓你我從此平步青雲。」
「早在數月前,老夫就已著手安排此事。
「只因當時關隴初定,大都護忙著整頓地方,老夫便一直隱忍不發動。」
「如今恰逢鄴城大捷傳來,關中局勢又已穩定,正是大都護稱帝建國的最佳良機。」
韋羆的話讓眾家主眼前一亮,似乎覺得一條康庄大道正鋪在面前,書房內一下子變得嘈雜起來。
「大都護氣度雄烈,又禮賢下士,佔據了北方一半州郡,實力冠蓋群雄。」
「連各地胡虜都能稱王稱帝,大都護稱帝,又有何不可?」
「大都護做了皇帝,我們世家自然也就跟著水漲船高。」
「再不用像現在這樣,雖然名望甚大卻始終無法融入河西核心高層。」
「不過,這事需要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