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北朝之徵伐天下> 第480章 振興關中

第480章 振興關中

  p

  關中,乃形勝之地,自古為龍興之所!


  周興自關中,會盟天下諸侯以滅商,代商而為天下共主,迄四百餘年。


  周室東遷,秦自隴西徙居關中,而後東侵六國,最終一統天下。


  秦末,天下大亂,高祖以關中為根基,而後憑武力兼并天下。


  以至於太史公言:「夫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


  雖然這只是太史公對他之前歷史趨勢的總結。


  但在其後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歷史演變依然證明著這個觀點有效。


  前漢末年,由於關中破壞較大,漢光武帝選擇都洛陽而未都長安。


  此後魏晉兩朝皆依後漢舊例,均建都洛陽。


  但後漢行三京之制,曹魏行五京之制,均以長安為西京。


  而晉武帝則作石函之制,規定非宗室不得鎮關中,亦可見關中之重要。


  剛拿下長安、收復關中,衛朔就開始考慮如何振興關中。


  百十年來,關中歷經戰亂,而動極思靜,關中實在是太需要休生養息了。


  故衛朔入主關中發布的第一條政令,便是宣布免農稅三年。


  此令一傳出,關中百姓無不喜極而泣,紛紛奔走相告。


  說實話,對當下河西而言,免稅三年犧牲有些大。


  好在減免的只是農稅,商稅依然得照章繳納。


  倒不是衛朔耍文字遊戲,戲耍治下百姓,而是全免是不可能的。


  畢竟河西治下養著近十萬廂軍士卒,如果不收一點兒稅,那大家只能去喝西北風了。


  免了農稅已是大大減輕了庶民百姓負擔,商稅一般情況下收不到他們身上。


  在免稅浪潮還未過去,大都護又對外宣布了第二條政令:均田釋奴令。


  另外,新官府開始給農戶派發曲轅犁、耬車等新式耕種工具。


  甚至都護府又從朔方緊急調來無數牛馬牲畜,以協助關中百姓耕作。


  在新官府組織帶領下,關中百姓迸發出巨大熱情,開始了熱火朝天的生產勞作。


  歷史上,關中在後秦滅亡后,還要亂上百十年。


  直到西魏立國關中,才會慢慢恢復元氣,到了隋唐之際又重放光彩。


  如今後秦這麼快被河西平定,不由得讓衛朔感到些許慶幸。


  而關中平定,將給未來河西統一天下打下堅實基礎。


  衛朔相信,用不了幾年,等關中復興,河西就正式擁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


  ……


  天氣漸漸炎熱起來,長安皇宮內,崔宏、姜紀、郭逸、韋道福等忙得滿頭是汗。


  他們正彙集各地調查情況,以便找出關中衰落緣由,從中尋找到振興關中的辦法。


  「怎麼樣?爾等是否已有頭緒?」


  眾人循聲望去,卻見大都護龍行虎步般走了進來。


  衛朔一屁股坐在上首,看了眾人一眼問:「這些天,大家一直埋頭於案牘之中,查閱無數資料,不知可有收穫?」


  「回主公,臣等不辱使命,查閱了漢以來各種資料后,已經找到關中衰敗之原因。」


  「哦,是嗎?請玄伯公趕緊講來,朔洗耳恭聽。」衛朔迫不及待道。


  「欲辨關中之興衰,需先明關中水利之興廢。」


  崔宏侃侃而談道:「通過調查,臣等發現水利之治與關中之治關係十分密切。」


  「可謂是唯知水利,方可懂關中。」


  「自漢以降,關中戰事不斷,使得關中水利條件,自秦漢之後就不斷下降。」


  「關中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戰國時秦國建設的鄭國渠。」


  「鄭國渠是以涇水為水源,灌溉渭北農田的大型灌溉渠道。」


  「鄭國渠建成后,政治、經濟效益顯著。」


  「是以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


  「自此以後,鄭國渠一直使用了數百年,直至毀於戰火。」


  「漢高定鼎關中后,同樣重視農田水利發展。」


  「武帝時期,朝廷又相繼開挖了六輔渠、白渠、成國渠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據說白渠建成后,谷口、池陽一帶因有鄭白兩渠灌溉,竟成為不知旱澇的高產區。」


  「當時當地,曾流行一首民謠,以歌頌兩渠。」


  「田於何所,池陽谷口。」


  「鄭國在前,白渠在後。」


  「舉鍤為雲,決渠為雨。」


  「涇水一石,其泥數斗。」


  「且溉且糞,長我禾黍。」


  「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可以說早在秦漢之際,關中水利就以形成了以涇水、渭水、洛水為主的三大渠系。」


  「這些水利工程,保證了關中富庶,是關中富甲天下的重要基礎。」


  「然漢末以來,關中水利工程不僅再沒有增加,反倒一次次被毀於戰火。」


  「近百十年來,因政局動蕩不安,關中農田水利,或無暇維修,無毀於戰亂,最終使關中一直出於疲敝狀態。」


  「前秦統治時,丞相王猛奉命治理關中。」


  「雖然其下令整修部分水利,但灌溉效果尚遠遠不如鄭國渠,更遑論白渠、六輔渠?」


  「因此,臣等以為,關中衰落之關鍵因素,便在於水利條件大幅度下降。」


  「如此說來,只要恢復當地水利條件,就有望復興關中?」衛朔激動道。


  「唔……差不多是這樣。」


  「怎麼?還有其他原因?」


  「嗯,這個,臣等也不是太清楚。」


  崔宏稍顯猶豫道:「臣查閱資料時,發現關中地理環境比秦漢時要差。」


  「原先秦嶺邊緣一帶全是原始森林,而今除了秦嶺大山深處以外,關中腹地已很少看到成片樹林。」


  「臣也不曉得,這是不是關中衰落的原因之一。」


  「不過,據調查,樹木減少后,關中氣候條件比往年更惡劣,渭水、涇水、洛水等幾大河流更是頻頻爆發水患。」


  「嗯,玄伯公猜測很有道理,關中植被被破壞肯定也是關中衰落的原因之一」


  「既然大家已找到了關中衰落的根本原因,不知有什麼對策?」


  「回主公,臣等打算從兩方面著手,其中一個自然是大力整修關中水利。」


  「經過初步勘測,臣等決定從整修成國渠,著手恢復關中水利工程。」


  「成國渠?」衛朔若有所思道。


  「然也!雖說成國渠修建於前漢中期,距今稍顯年代久遠。」


  「但曹魏時期,因關中是對蜀戰爭之基地,出於軍糧、漕運需求,曹魏曾對成國渠進行了兩次擴建。」


  「只可惜曹魏國祚很短,且其整修渠道不是為了農業生產,更多是出於軍事需求。」


  「故而效果並十分不理想,但卻給河西復興關中,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


  「具體怎麼做?」


  「首先要整治成國渠渠道,該延長延長,該重建重建,爭取讓渠道恢復作用。」


  「其次要設法增加成國渠水源,提升其灌溉能力。」


  「為此臣等有兩個設想,其一是引武安水入渠。」


  「其二是大修六門堰,增引莫谷、香谷等水,以進一步豐富成國渠水量。」


  「據估計,若此項工程順利竣工,將可滿足武功、咸陽、高陸等縣農業生產。」


  「今後關中將至少增加兩萬餘頃良田,灌溉面積更將超越鄭、白兩渠。」


  「好!就依諸位建議,朔這就給都護府去函,要求儘快調水利技術人員入關。」


  「除了成國渠外,臣等還打算整修鄭國渠、白渠。」


  「不過,由於當下涇水含沙量大,整修效果估計不太理想,很難恢復到秦漢時輝煌。」


  「即使如此,臣覺得至少也能增加一萬頃可灌良田。」


  「除了大力整修水利工程外,臣建議主公即刻下達禁止砍伐樹木令。」


  「為了進一步改善關中地理環境,臣還建議主公禁止在涇水、渭水、洛水等水道兩側開墾農田。」


  「禁止開墾農田后,水道兩側土地應全種上樹木,以此來預防水患爆發。」


  「准,准,准!一切都依卿等意見來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