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燕國機會
p
河西即將爆發天災,讓周邊諸勢力壓力頓減。
不管是後秦、後燕,還是北魏,在朝堂上,明顯比往常更活躍一些。
當衛朔得知外界反應,不由失笑不已。
「諸位且說,以目前而論,河西算不算是威名遠揚?」
「算,怎麼不算?主公難得不知,一聽河西將爆發蝗災,有不少人都鬆了口氣。」
「恐怕拓跋珪總算能睡個安穩覺,再不用擔心河套駐軍兵臨盛樂。」
「至於後秦,更不用整日里戰戰兢兢,彷彿過了今天沒明天似的。」
「罷了,罷了,原來河西竟如此討人嫌。」
「今年我等且作壁上觀,閑觀外界風雲,諸位以為如何?」
「哈哈哈,主公所言甚是。」
「既如此,主公不妨將計就計,以天災為由,暫收斂鋒芒。」
「好讓後燕放開手腳,與北魏大幹一場。」
「哈哈哈……」
……
確如河西上下預料,獲悉河西將爆發天災,後燕太子一下子變得蠢蠢欲動。
趁著慕容垂難得現身朝堂,慕容寶當即提議今夏征討北魏。
對此慕容垂不置可否,只吩咐交予眾人議論。
很快後燕朝野分成兩派,其中散騎常侍高湖激烈反對出兵拓跋魏。
他言辭懇切地勸諫慕容垂,「魏主雄才大略,魏國更是兵馬強盛。」
「而我大燕至今尚未從幾場大敗陰影中走出。」
「若輕啟戰端,則戰事兇險,有傾覆之憂,還請陛下深思、慎行。」
「況且,太行山以西,尚有河西虎視。」
「萬一討魏戰事不利,難保河西不會落井下石。」
高湖所言不無道理,引起不少朝臣贊同。
眼看討魏方略將被擱置,卻見慕容寶不慌不忙站了出來。
「高大人,您何必長他人志氣,徒滅自己威風。」
「當初若非父皇被南征大戰羈絆,幽州豈會被拓跋珪那個小兒佔去?」
「此次只要由父皇親自統兵,拓跋珪又有何足道哉?」
「至於河西……」
「孤聽說,目前衛朔正為湧入的十幾萬流民發愁,短時間根本無力干涉外界。」
「大燕正該趁此良機,先發兵滅掉北魏,再與河西形成東西對峙之勢。」
聞言,高湖大搖其頭,對太子慕容寶一席話不敢芶同。
他去過河西,對河西實力有更清晰的認識,不認為區區流民能束縛住河西手腳。
不過,看太子今日表現,似乎對討魏一事志在必得。
他若是繼續不識好歹反對下去,恐怕不會有好果子吃。
高湖並不怕死,卻不會主動作死。
他沉吟一下,說話語氣放緩許多。
「表面看上去,似乎河西已被流民羈絆住。」
「然眾所周知,大都護衛朔向來喜歡冒險。」
「想當年,其剛斬殺呂光、奪得涼州,便敢出兵與北魏爭奪朔方,並戰而勝之。」
「由此可見,河西遠非表面看上去那麼弱,我們絕不能小覷河西。」
不得不說,這一次高湖真得高看河西了。
若沒有蝗災之憂,或許衛朔還真有可能趁著魏燕大戰之機,為河西牟取利益。
而眼下河西上下正全力忙著抗旱救災,哪有功夫理會魏燕衝突?!
不過,高湖此言一出,卻讓現場許多人陷入沉思。
他們細細一思量,好像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這麼多年來河西一直在打仗,不僅未見任何衰落跡象,反倒越打越強。
與此同時,中山尹苻謨也認同高湖意見,反對出征北魏。
「高大人所言不無道理,那個衛朔行事一向讓人捉摸不定,小小流民應該還不至於讓河西無暇他顧。」
「哈哈哈,苻大人、高大人,小小流民的確無法牽制河西全部精力,不過嘛……」
說到這兒,慕容寶故意賣了個關子。
這一次為了說動朝野上下支持北征拓跋,他可是下了很大功夫。
前後與心腹幕僚商議十數次,從國內環境、外部形勢等,尤其把河西方面研究了個透徹。
不得不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經一番研究,慕容寶還真發現河西軟肋所在——即將爆發的天災。
他得意地轉身面向慕容垂,拱手道:「回父皇,近來兒臣仔細研究了一下河西政策變化。」
「結果,兒臣發現河西正大量求購糧食。」
「當然了,有人會說河西正安撫流民,求購糧食不足為奇。」
「一開始兒臣也是這麼認為,可不久前兒臣發現,原來河西購買糧食是為了應對蝗災。」
「什麼?!蝗災?這……這怎麼可能?」
聽到這兒,高湖暗中瞥了慕容垂一眼,卻發現他面無表情,不知在想些什麼。
慕容垂沉穩地點點頭,示意道:「請太子詳細講明情況。」
「諾!據河西報紙上講,從去年冬天開始,河西已連續數月沒有下雪、下雨。」
「有不少河西名士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指出,今年河西很有可能將爆發大規模蝗災、旱災。」
「也正因為這樣,河西才耗費巨資從各地求購糧食。」
「爾等且說,在天災、流民等影響下,河西還有精力干涉大燕北征大計嗎?」
對燕國君臣而言,河西報紙並非稀罕物,眾人即使沒見過,多少也聽說過。
沒想到太子竟從中發現了如此重要情報,讓眾人一時對慕容寶刮目相看。
被周圍眾人奉承,讓慕容寶不禁有點兒得意洋洋。
接下來,他愈發得意地賣弄起來。
「衛朔又一向標榜以民為本,沽名釣譽,便是徵調民夫也要給錢。」
「假若我大燕趁河西天災爆發時出兵北魏,那衛朔十有八九不會棄災民於不顧。」
「不然,一旦傳揚開來,他苦心經營的愛民名聲將全毀了。」
「太子說得極是,衛朔的確以愛護百姓而出名。」
「他既能為了流民不惜派兵侵擾河北,想將來定然不敢棄災民而插手魏燕戰事。」
聽了慕容寶一番高論,後燕大臣們紛紛贊同其建議。
而慕容隆等宗室將領也因與慕容寶交好,全都出言附和。
「誠如太子所言,河西將有天災爆發。」
「至少今年夏天,其定然無力東顧,屆時將是我大燕出兵討伐北魏之絕佳時機。」
「河西、北魏皆窮兵黷武,好戰連伐,不以仁義治國,自當有天遣報應。」
「唯我燕國卧薪嘗膽,披肝瀝膽,為天下蒼生奔波,當受天命。」
「今河西無力東顧,魏國將獨立難支,只要陛下率王師高舉義旗,幽燕萬民必定群起呼應。」
由於贏得朝野上下一致誇讚,慕容寶大為高興。
這是他自幽州之敗后,首次在朝堂上出彩。
而高湖卻看著太子背影若有所思,他可不相信慕容寶有此手段。
高湖猜得很對,眼前一切皆是慕容垂幕後操作,以為太子樹立威信。
大多數朝臣發表過意見后,眼睛都看向了一直默不作聲的慕容垂。
而慕容垂地臉色明顯變得清瘦許多,也蒼白許多。
他深知征討拓跋並不容易,其中有兩大難點。
首先一點,便不能不考慮河西反應。
不然,當初他也不會派高湖去河西結盟,只可惜最終功虧一簣。
其次,由於易水慘敗,太子慕容寶威望大跌,後燕有內憂。
自卧病在床之後,慕容垂一直在籌劃北征事宜,也一直在等待機會。
終於老天有眼,讓河西陷入大麻煩當中。
藉此機會,既讓慕容寶在朝堂上重樹了威望,又兵不血刃解除側后威脅,真是一舉兩得。
想到這裡,慕容垂不由得一陣激動,不由自主地咳嗽起來。
「咳咳,河西將爆發天災,的確是大燕機會。」
「只要順利消滅北魏,後燕便有了與河西抗衡的本錢,將來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說了這麼長一段話,慕容垂不由感到力不從心,又是一陣咳嗽。
後燕上下看在眼裡,心頭也不禁蒙上一層陰影。
曾經雄武無敵的燕皇慕容垂,如今已進入生命暮年。這幾年為了復興燕國,可謂是嘔心瀝血。
「父皇……」慕容寶滿臉擔憂之色。
慕容垂不管不顧,輕聲繼續說道:「為了一舉覆滅北魏,朕決定再籌劃數月。」
「等時機成熟,再以迅雷不及之勢,徹底覆滅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