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關中興佛
p
這日,姑臧城外,人山人海,旗幟招展。
身著戎裝的河西眾將士列隊整齊,精神抖擻,整裝待發。
王買德、沮渠男成、叱干阿利、禿髮傉檀等將領站在隊列前排,身著戎裝,容光煥發,精神抖擻。
數萬大軍像洪水一樣向西北方向進發,旗幟招展,浩浩蕩蕩。
在河西上下為柔然入侵群情激憤時,關中後秦也因君王信佛,拉開了佛教大興序幕。
……
夜色已深,更鼓三遍。
然而,長安城裡的草堂寺內,依然燈燭明亮。
在一間寬敞的大禪房內,姚興左手拿著一捲髮黃的舊經,右手執筆,正豎著耳朵聽大師鳩摩羅什念佛經。
鳩摩羅什先念一遍天竺原版的經卷,然後再翻譯成漢語。
最後與姚興手裡的舊經卷相互對照,以便找出謬誤之處。
從河東歸來,姚興將一應政務交由太子以及眾輔政大臣處理。
而他則花費大部分時間待在草堂寺內,聽大師鳩摩羅什講演佛法。
與鳩摩羅什朝夕相處,姚興漸漸懂得了佛教真諦,內心皈依了佛門。
每日稍稍關注一下國事,姚興便雷打不動,坐馬車到草堂寺,聽講佛法。
恐怕誰也沒料到,平陽慘敗,對姚興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了上郡之敗。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只要一閉上眼睛,腦海中便浮現出後秦將士在絕望之中,紛紛跳入汾水的場景。
只有當他沉浸在佛法中,才能暫時忘卻兄弟、心腹、袍澤戰死之痛。
翻譯了許多經卷后,姚興更是大起土木,建浮圖於永貴里,立波若台在中宮。
遠近沙門僧人聞訊,紛至沓來,師從鳩摩羅什者,一時多達五千多人。
其中光是北地著名僧人者,便有僧略、僧遷、道樹、僧叡、道坦、僧肇、曇順等人。
有了這麼一大批佛教高僧從旁輔助,讓佛教在關中從此興盛起來。
以至於長安城的街巷中,處處都有僧人的身影。
誦佛唱經之聲,更是不絕於耳。
各州郡長官聞風而動,為了討好姚興,紛紛熱心發展佛教事業。
於是,後秦國土上,十戶人家,有九戶信奉佛教,剩下一戶也準備信奉佛教。
……
姚興沉迷於佛教惹得尹緯十分不滿,他完全無法理解姚興為何前後變化那麼大。
平陽之敗確實慘了些,也動搖了後秦國本,卻也不至於頹廢成至此吧?
真要說起來,後秦尚有姚碩德麾下西部軍團這支精銳,也不是完全沒有一戰之力。
私下裡,尹緯曾忍不住拿姚萇、姚興父子做了一番比較。
從品性來說,卑鄙無恥的姚萇肯定不如寬厚大度的姚興,然姚興卻遠不如姚萇性格堅韌。
當年後秦立國之初,姚萇連敗苻登之手,可姚萇始終不曾失去必勝信念。
哪像姚興一場大敗之後,徹底失去鬥志,像個鴕鳥一樣將頭埋在沙子中,只一味在佛法精義里尋求慰藉。
一點兒也不懂得重振旗鼓,卧薪嘗膽。
每每想到這些,尹緯便忍不住感到痛惜,甚至有愧對姚萇託孤之重。
眼看著姚興整日沉溺於佛法,不理政事,他再也忍不住,準備面見姚興。
此時,姚興正在草堂寺聽鳩摩羅什講法,得到稟報,便令尹緯進來。
尹緯進來之後,一眼望去,不由嚇了一跳。
原來他看見整個大廳里,黑鴉鴉的人群,一片青亮亮的光頭,全是沙門僧人。
幸好,姚興還留有頭髮,獨立於眾僧當中顯得格外醒目。
他便走了過去,到了姚興跟前,剛要屈膝行禮,卻被內侍拉到了一邊。
尹緯不明就裡,卻見內侍指著地上一個蒲團,嚴厲地說:「坐下,聽完再說。」
不得已,他只得強忍著不耐,坐在和尚堆里。
一直到鳩摩羅什講演完畢,他才站起來,這時腿都坐麻了。
而姚興也看到了尹緯,便招手讓對方過去。
「尹卿今日見朕有何要事?」姚興柔聲道。
不知為何,今日再看姚興,尹緯總覺得對方早沒了當年的意氣風發。
整個人看上去寶相莊嚴,真有一股得道高僧氣質。
「啟奏大王,近來大量百姓信奉佛教而不事農耕,致使田地荒蕪,官府缺少稅收,國家實力日漸衰弱。」
「且民間信佛,百姓輕耕作而去為僧,不僅傷風化更添負擔。」
「臣懇請陛下清除佛眾,用心政事,體恤民眾。」
看著情緒激動的尹緯,姚興嘆了口氣。
他心裡十分清楚尹緯既是個能臣,又是個忠臣,可偏偏對佛教抱有成見。
「先帝在時,每每誇讚尹卿志存高遠。」
「可你所奏之事,卻有失偏頗啊,大秦興衰與佛教何干?」
「目前大秦最急需解決者,不是什麼佛教,而是河西、北魏乃至後燕、東晉。」
「今河西佔據隴右、朔方、河東,從三面威脅關中,這才是心腹大患。」
「尹卿身為宰輔,不思如何解決外患,反倒斤斤計較於佛教,實在是有失風度。」
「假若滅佛真能讓寡人雪平陽之恨,那寡人聽你的又如何?!」
「可事實上,即便關中滅了佛也無助於抵抗河西。」
「與其如此,為何還有多此一舉?」
「尹卿,不得不說在對待佛教一事上,你太讓寡人失望了!」
聽了姚興一番狡辯,氣得尹緯差點兒一口氣背過去。
他總算明白了,姚興已徹底被佛教蠱惑了。
果然,只聽姚興繼續道:「至於說百姓信奉佛教,這事寡人早知道。」
「既然民風如此,寡人以為不當違逆民意,不如一切聽憑佛祖意願。」
「寡人尊奉佛法,自當受佛祖庇護。」
以前尹緯對佛教並不太了解,只聽說河西主張限佛,卻不清楚佛教到底有何危害。
直到近來關中佛教大興,他才算對佛教危害有了更深認識。
然而越是了解,他越越迫不及待想在關中滅佛,同時對衛朔限佛舉動表示大大理解。
作為傳統儒生,尹緯對佛家來生轉世之說深惡痛絕。
在他看來,不修今生之福卻一心想來世,簡直是自欺欺人。
更何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佛門講究去發出家,不娶親不生子,有悖人倫大道,在他眼中簡直是大不孝。
且佛僧不事生產、不納稅、不服役,對官府沒有任何貢獻,反倒還因廣占良田而大大削弱了國家力量。
總之,知曉佛教幾大隱患后,尹緯也開始主張滅佛。
不然根本不用河西軍東出,光是一大幫尚足以將後秦拖垮。
可惜他完全低估了佛教在姚興心中地位,無論他怎麼勸,姚興始終不為所動。
最後姚興臉微微一沉,頗為不耐道:「愛卿可知,佛教可是有明君之稱的前朝漢明帝所求。」
「寡人願意遵從有位之君腳步,感受佛祖的榮光。」
「再者,假若佛門真如尹卿說得那樣十惡不赦,為何能在短短數百年間遍及華夏呢?」
「可見佛門絕不是什麼歪門邪教,其中真正蘊含有大智慧、大機緣。」
尹緯忍不住腹議道:「佛教大興,還不是爾等胡虜君主宣揚所致?」
正在此時,一直冷眼旁觀的鳩摩羅什也站出來支持姚興。
「大王所言甚是,以貧僧之見,王朝治亂、民眾善惡不在於佛教是否興隆、寺院是否廣建。」
「而在於官府是否教民心合道,民心一旦合『道』,則天下安定、國家大治。」
「而教民心合道恰好符合佛陀之本心,也正是佛法精神之所在。」
鳩摩羅什此言一出引起姚興等一眾讚揚,唯有尹緯冷笑視之。
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大和尚能將姚興忽悠的暈頭轉向,口才果然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