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遊說郭家
p
當日在王家宴席上,大都護衛朔提出以技術換取各世家蔭戶,引起巨大轟動。
絕大多數人並不相信所謂大農場計劃,在他們看來,人口才是關鍵。
假若沒有足夠多人口,世家圈佔再多田地也沒用。
即便精明如郭慶、郭逸叔侄兒,此時也有些吃不準。
畢竟一個失誤,很可能讓家族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自然由不得不謹慎。
衛朔也沒指望立馬收服眾世家,只表示幾日後將在王家莊園演示新耕作技術。
同時,他還向在場眾家主發出邀請,歡迎眾人前往觀摩。
眾人紛紛答應下來,表示一定親自到場。
……
宴席過後,郭慶、郭逸叔侄倆滿腹心事地回到家中。
從剛剛王家人表現來看,祁縣王氏顯然已決定站在河西一邊。
不過這也能理解,畢竟王仲德已是河西顯赫人物之一,王家投靠過去自然不愁出路。
相反陽曲郭氏不一樣,一旦做出抉擇,不僅要付出巨大代價,且前途依舊莫測。
在接連投機失敗后,郭家比以往謹慎了許多,不敢輕易做出決定。
而這也恰恰說明了在郭慶心底,對衛朔有些信心不足。
作為世家出身,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世家勢力有多麼龐大。
從漢末以來,世家便是天下名副其實的主宰者。
芸芸眾生包括皇帝在內,一切皆有世家暗中掌控。
若非永嘉之亂爆發,恰逢胡虜作亂中原,才讓戰爭摧毀了一切,包括根深蒂固的世家。
即便戰亂使世家勢力有所衰弱,卻也擁有常人難以想象的實力
這點在戰亂頻頻的北地尤為明顯,而大都護衛朔有實力顛覆世家統治嗎?
書房內,郭慶、郭逸叔侄倆滿面愁容,相對無言,不知該作何選擇。
「叔父,大都護看上去信心十足,王家人也沒露出絲毫不滿,難不成那個大農場計劃是真的?」
「誰知道呢?!」郭慶沒好氣道。
他捏著下巴,想了一會兒道:「不過,作為大都護與世家交還的條件,應該不至於是騙人的玩意兒。」
「不然,且先不提會得罪天下世家,還會讓大都護名譽掃地。」
「既如此那叔父還猶豫什麼?為何不投靠大都護?」郭逸急道。
「唉,雖然我覺得那什麼馬拉套犁是真的,可……可效果真有王仲德描述的那麼好?」
「要知道一旦接受河西條件,咱家就得交出大量人口。」
突然之間,郭逸想通了那些家主們為何會左右為難。
他們一邊迫於河西勢大,急於想跟河西達成妥協,另一方面又擔心上當吃虧。
正當郭慶、郭逸叔侄兒猶豫不定時,突聽門外有聲音傳來。
「家主,王仲德王將軍來訪。」
「啊?誰?」
聽到王仲德來訪,郭慶屁股下像著了火似得,一步三跳來到門口。
打開書房門,他一把抓住管家胳膊面色惶急道:「你,你再,再說一遍!到,到底誰來了?」
「王……王都督啊。」
管家被郭慶嚇了一跳,說話都有些哆哆嗦嗦。
話音剛落,便見郭逸、郭慶著急火燎地往外跑去。
途中郭慶輕輕吐出一口氣,對侄兒郭逸道:「不出意外,王仲德定是奉了大都護密令,八成是來遊說郭家。」
說實話,以前郭慶、郭逸還看不上整天舞刀弄槍的王仲德兄弟倆。
尤其看到王仲德冒然起兵反抗慕容垂,他們更是在心底嘲笑其為傻帽。
然誰料幾年過去,眼前這個被他們暗中稱為傻帽的傢伙,已遠遠將他們甩開。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哎呀,王都督大駕光臨,慶迎接來遲,望訖恕罪。」
「哈哈哈,襄城侯客氣啦。晚輩仲德冒然來訪,請多多擔待。」
王仲德稱呼郭慶為襄城侯,又以晚輩自居,頓時博得了郭慶好感。
他當即挽起王仲德胳膊,笑著道:「仲德何出此言?老夫早盼著與仲德一敘,何來擔待之說?」
「來,來來,快快請進。」
說完郭慶、王仲德並肩而行,緩緩步入郭府。
郭逸緊隨其後,心中同樣是激動不已。
不管今日王仲德拜訪郭家有什麼目的,對郭家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眾人進屋,分賓主落座,僕人奉上茶水,悄然退去。
整個房間內,只剩下王仲德、郭慶、郭逸三人。
將茶盞放下,王仲德看了一眼神情緊張的郭家叔侄,也不廢話直接挑明了來意。
「不瞞襄城侯,仲德此次來訪,專為說服郭家接受大農場計劃。」
聽了王仲德來意,郭慶沒有露出吃驚之色,可見其早已猜到這些。
然而,即便他心中已傾向投靠河西,卻也想再多了解一些,以便他下決心。
「仲德啊,實話實說,老夫的確有投效大都護之意,侄兒郭逸更是對大都護仰慕已久。」
「只是……只是老夫這心裡實在是沒底啊。」
對於郭家為何猶豫掙扎,王仲德是心知肚明,其他世家不也這樣?
連他本人也是親眼見到馬拉套犁效果,才相信機械革新真的會節約人力資源。
因此,他微微頷首,以示理解。
「在下十分理解襄城侯顧慮,今日拜訪,便是專為替您解惑而來。」
「襄城侯、仲舉兄,你我皆是世家子弟,有些話某便直言不諱啦。」
「此次大都護之所以一改常態招撫世家,除了與大形勢需要有關外,也跟當地民情有很大關係。」
「并州歷經戰亂,造成人煙稀少,大都護急需人口來發展并州。」
「若按以前慣例,遇到這等情況,根本不需要大都護出馬,自有大隊人馬開到。」
「二位有所不知,當年為整治隴右世家,河西軍曾在秦州殺了個血流成河。」
「只不過碰巧在下出身并州,大都護看在我的薄面上,願意給并州世家一個機會。」
「這才提出以大農場換取世家人口之計劃,大農場計劃有很大可行性。」
「絕不是用來矇騙大家的手段,這點在下願以家族名譽做擔保。」
「之前我曾親眼看到,在使用了新的耕作技術后,單人輕易完成了以前數人乃至數十人才能完成的勞作。」
「其實你們想一想,有了新的耕作技術后,還霸佔著大量人口有何用?」
「太原郡地廣人稀,且地勢平坦,非常適合推廣大農場計劃。」
「如果,如果真像仲德所言,新耕作技術能夠達到一人一日千畝的效果,那郭家接受河西條件,將人口送給大都護又有何妨?」
「當然是真的!我騙誰也不能欺騙叔父您吧?」
「說起來你我兩家祖上還有姻親,只是近來戰亂不斷,這才斷了來往。」
一提起祖上姻親,郭慶心中一動,想起了之前提議。
他不由道:「既然仲德這樣說,那老夫便厚顏叫你一聲賢侄兒,只是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郭叔父太客氣啦,有什麼話您請直說,小侄兒照辦便是。」
「聽說你膝下有一子,尚未成年?」
「不錯,正是!」
「犬子今年才十歲,眼下正在學堂讀書。」王仲德不解地回答。
「這個……我侄兒郭逸膝下亦有一女,今年才十三歲,尚未與人結親,不知賢侄可願與我家結親?」
聽了郭慶提議,王仲德明顯一愣,沒想到郭家竟提出聯姻之舉。
不過,這正是世家慣用招數,他們習慣通過聯姻保持家族長盛不衰。
王仲德想了一下,覺得與郭家聯姻十分有利。
首先,從公事來說,聯姻之後郭家勢必立馬倒向河西,這對大都護招撫并州世家大為有利。
其次,從個人角度來說,祁縣王家畢竟沒落了很久。
即便他身居高位,然想要崛起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從某種角度來說,與郭家聯姻,有利於王家重振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