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北魏君臣
p
在河西上下忙著鯨吞併州時,魏燕之間紛爭也漸趨白熱化。
與河西暗中結盟后,拓跋珪自覺底氣十足,遂不再對後燕唯唯諾諾,公開拒絕向後燕提供戰馬。
而慕容垂得知此消息后,勃然大怒,當即將拓跋觚扣在中山,留為人質。
至此,魏燕之間盟約已是名存實亡。
只因雙方皆有顧忌,才一時半會兒沒有公開宣布斷盟。
雖然太子慕容寶、趙王慕容麟等後燕宗室皆叫囂著征討盛樂,教訓教訓拓跋珪。
但慕容垂卻沒失去理智,果斷地拒絕眾人要求,沒有冒然出兵。
慕容垂的確對拓跋珪拒絕進貢戰馬惱火,可他也知道目前征討北魏不現實。
先不說北魏已控制了漠南草原,戰略迴旋餘地大增,且騎兵力量又遠遠超過了後燕。
即便後燕傾盡國力去打這一仗,也不一定有把握獲勝。
萬一不幸失敗,對後燕而言不啻於一場滅頂之災。
除了北魏實力強勁外,後燕國內也有諸多問題。
首當其中者,還是國內人心不穩。
這點在台壁之戰後,顯得尤為明顯。
而之所以人心不穩,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後燕百姓生活艱難。
慕容垂稱帝以來,後燕幾乎每天都在征戰中度過,國力再雄厚也經不起如此折騰。
何況後燕家底並不豐厚,民生、政治等方面建設,遠遠落後於北魏、河西,甚至連後秦也有所不如。
以前慕容垂年富力強,自持燕兵強盛,各種問題全被接連捷報掩蓋。
可如今對外戰事失利,唯一一個盟友又倒戈,慕容垂這才發現,後燕上下已是隱患叢生。
之前他向北魏索要戰馬,便是想借北魏之力緩和一下國內矛盾。
不料,最終遭到拓跋珪拒絕。
既然北魏已指望不上,西燕又過於弱小,讓慕容垂將目光對準了南邊富饒又虛弱的東晉。
之所以選擇看似更為強大的東晉,而不是剛剛與燕國斷交的北魏。
是因為在北方几大政權中,北魏經過幾年潛心發展,實力大增,只因十分低調,外人才瞧不出其虛實。
反觀東晉,雖然淝水之戰後成為天下霸主,可因內耗嚴重,早不復之前盛名。
且謝安、謝玄、桓石虔等病逝后,朝堂上下再已無棟樑之才,正好用來擴張以填補後燕不足。
於是,不經意間,後燕、後秦北方兩大強國均籌謀對東晉開戰,兩場大戰似乎已不可避免。
……
後秦、後燕蠢蠢欲動,不可能瞞過有心人。
北魏上下更是洞若觀火,甚至有人提議偷襲河北,但最終被拓跋珪拒絕。
眼下後燕實力依舊強大,且慕容垂還算英明,不可能沒有防備。
「大王,今慕容垂威名赫赫,不僅我魏國為其所迫,西燕也面臨滅國之危。」
「當下之計,莫若西聯河西,南聯西燕,許以平分後燕之利,誘使兩國聯合發兵討燕。」
「嗯,不錯!洪龍所獻之策,以眼前局勢而論,實乃上上之選。」
與麾下計議已定,拓跋珪當即遣安同、許謙為使,分別前往姑臧、長子。
拓跋珪是一個野心大到要吞併天下的君主,而北魏若想一統天下,自然不可能蝸居代地。
只要向南擴張,便註定與慕容垂髮生衝突。
以前拓跋珪有自知之明,知道惹不起慕容垂。
然現在不一樣啦,北魏實力大增,後燕被嚴重削弱,慕容垂也不復當年之勇。
這些都讓拓跋珪有了吞燕之心,不過鑒於後燕實力依舊強大,他只能選擇聯合他國共謀後燕。
而拓跋珪如此急於南征,除了戰略上考慮外,還跟他察覺到慕容垂對北魏有了敵意有關。
種種跡象表明,後燕已開始忌憚北魏強大。
之前慕容垂索要戰馬,籌集物資是一方面,其中也未必沒有試探之意。
可以想見,以慕容垂之能,恐怕早已看出北魏上下勃勃雄心。
估計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厚待北魏,甚至不能排除未來其親征盛樂之可能。
所以拓跋珪立馬意識到,魏燕之間很快將會爆發戰爭!
既然衝突不能避免,拓跋珪自然想主動出擊,趁著慕容垂南下時偷襲後燕。
……
安同抵達河西,見了衛朔后,行了兄弟邦國使者見君之禮。
宋繇代衛朔回禮,然後便問安同此來所為何事。
安同故意誇張道:「聽聞大都護喜歡生意人,今日在下奉魏王之命前來,專為跟大都護談一樁大買賣!」
衛朔、劉穆之、宋繇等皆非簡單人物,哪裡會上當?
只見劉穆之冷笑一聲道:「哼,什麼買賣?怕是請河西出兵,助你魏國對抗慕容垂吧。」
安同此行肩負重任,更清楚北魏急需聯合河西,故面對劉穆之嘲諷之言,他不以為意。
「此言差矣,我大魏尚有精兵強將三十萬,足以縱橫天下,又何懼慕容垂?!」
劉穆之淡淡道:「在下聽聞,眼下慕容垂正在籌集兵馬南下,據說是為了來年征討北魏劫掠糧草、物資。」
「既然魏國如此強悍,爾又來河西作甚?不如回去請魏王整頓兵馬準備與慕容垂決一死戰吧。」
安同身形一頓,臉上尷尬一閃而過,朗聲道:「看來諸位對局勢十分了解,既如此在下也不兜圈子了!」
「不錯,眼下我大魏的確有存亡之危,但如今慕容垂勢大,河西與北魏算得上是唇齒相依。」
「畢竟一旦我魏國為慕容垂所並,敢問大都護,河西還能獨存么?」
「即便慕容垂暫時無力遠征涼州,可面對近在咫尺的河套又豈能無動於衷?」
「特使杞人憂天啦,今河西掩有朔涼沙秦四州之地,兵多將廣。」
「即便慕容垂滅亡北魏,亦奈何不了我河西。」
安同看了劉穆之一眼,行了一禮問:「不知先生是何人?為何上次我來時沒見過閣下?」
「安使者,他叫劉穆之,是朔新進招攬的人才,如今位居將軍府右司馬之職。」
「道和剛加入河西不久,你沒見過也很正常。」
安同沖衛朔拱了拱手,又瞥了一眼劉穆之,撇嘴道:「原本在下以為,劉司馬既入了大都護法眼,應該是身懷經天緯地之才,不料今日聽了閣下剛剛一番言論,才發現竟是一鼠目寸光之徒!」
劉穆之聞言大怒,正要呵斥,衛朔已先一步斥道:「大膽!你一介弱邦小國使臣,怎敢當眾污衊我河西大臣?!」
「爾切莫以為是外來使者,本都護便殺不得你!」
安同行了一禮,誠意道歉道:「大都護且熄雷霆之怒,在下有一言相告。」
「你既有話,容你道來,然若說不出個所以然,縱然是你魏國使臣,我也絕不輕饒!」
「今慕容垂雖年邁,然虎威雄心猶在,中原、河北大部已歸後燕。」
「假使再讓慕容垂平定代地、漠南草原,屆時後燕將兼備草原之雄與中原之富。」
「敢問大都護,以河西一隅,能敵秦燕聯手一擊否?」
此言一出,衛朔故意做出一副悚然不安的樣子。
安同見狀,趁機又道:「更別說慕容垂又有名將之稱,當世鮮有敵手。」
「若不趁其南征時,聯手出兵覆滅後燕,待慕容垂出征歸來,便是盛樂陷落之時。」
「一俟盛樂陷落之後,大都護還能在河西逍遙稱制么?」
「由此可見,北魏之於河西,實乃唇亡齒寒也!故聯軍滅燕,勢在必行。」
「慕容垂欲先南后北,無疑是天賜良機也。」
「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衛朔故意動容道:「安大人所言極是,可……可你應該知道,河西不與後燕相鄰,怎助貴國一臂之力?」
「難道貴國願意借道給河西?」
對此,安同胸有成竹道:「大都護莫擔憂,魏王對此早有對策!」
「在我來姑臧之前,魏王已派許謙許大人出使西燕,並商討借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