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上下勾連
過了半晌,一位肥頭大耳的官員,諂媚地說道:「府君,您倒是說句話吶,如今之計,該如何是好啊?」
「是呀,太守大人,您給大家出出主意啊。」又一個公鴨般嗓音在人群中響起。
「馬大人,您老可是咱大傢伙兒的主心骨啊,要是您都沒法子啦,那……」
「對對,您說怎麼辦,我們就怎麼辦。」另外一個陰柔的聲音躍然耳邊。
這一有人說話,其餘的都跟著附和,皆請太守拿主意。
聽到這些人的問話,敦煌太守更覺得煩躁無比。
「你說得輕巧,我能有什麼辦法?」
「聽說這一次乃大都護親自下令整飭吏治,就是刺史大人也不敢違抗。」
還是那位肥頭大耳的官員,直嚷嚷道:「那……那咱們也不能坐這兒乾等啊!」
「到時都察司御史過來一查,咱們這些人不都要倒霉?」
這位就是敦煌郡轄下效谷縣縣令,叫李夢陽,乃敦煌本地出身。
李家雖然不是什麼世家大族,可近年來通過外貿著實賺了不少錢。
有了錢之後,通過一些手段、聯姻,李家也漸漸成了本地有名有姓之家族。
這些年他仗著背後勢力,在短短兩年間從一普通小吏做到一縣縣令之尊。
剛開始迫於河西法律森嚴,他還不敢明目張胆貪贓枉法。
後來機緣巧合下結識了敦煌太守,兩人一見如故臭味相投。
有了太守撐腰,效谷縣令開始大肆地搜刮民脂民膏。
近一年多來,他不但貪贓枉法、徇情私縱,還收受賄賂,草菅人命。
上任不到一年,弄得原本中等上下的縣,民不聊生,大量田地荒蕪,百姓們冤情四起。
有人不堪忍受,跑到郡守府去告狀。
不料,敦煌太守與效谷縣令沆瀣一氣,每年都要從李夢陽處收受大量賄賂,如何會替普通百姓出頭?
凡來告狀之人,無不是一頓亂棍趕出衙門了事,或是判一個誣陷朝廷命官的罪行,將被告押入大牢。
敦煌郡上行下效,其餘各縣皆是如此,個個都比較心黑手辣,颳起民脂民膏來,是一個比一個厲害,而各地老百姓無處伸冤,苦不堪言。
今日眾人聚集在太守府內,是有原因的。
近日都護府下令,限各地官府衙門半月之內,清查治內民眾數量,確定官吏人數以及稅賦多寡。
並且,這些全都要編造成冊,過後由都護府派專人前來核查。
都護府還要求各地官府,將自己所治之事,一一編寫帳簿,呈送吏曹登記,今後每兩年都護府將考核一次。
除此之外,大都護通過都護府行文河西,聲稱將於下半年對各地官員實施考成法。
而推行考成法第一步,就是要清查官員有無違紀,並裁撤一批不合格官吏。
而第二步則是根據官員本身政績來決定升遷、罷黜或留用。
考成法一實施,標誌著河西正式拉開了整飭吏治的序幕。
原本自永嘉以來,各地吏治已是一朝比一朝壞,好不容易到了前秦年間,出了個賢相王猛。
此人在天王苻堅支持下,實施改革,整頓吏治,才讓前秦出現十幾年太平盛世。
可沒過多久,王猛一死,前秦驟然崩潰,各地官府又恢復了原來樣子,甚至更是變本加厲。
到了衛朔入主河西時,吏治已經到了腐爛透頂的地步。
其實,之前衛朔就有意在河西開始施行考成法。
只因連年大戰,河西上下以軍事為先,在吏治方面有所放鬆,甚至連考成法也沒有全面推行開來。
今天都護府突然下令執行考成法,看樣子,這次都護府整頓吏治,準備來真格的。
既然是要打擊貪官污吏,並淘汰大量白吃皇糧而不管事的官員。
而眼前這些人赫然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吏治風暴而焦慮不安。
因為只要被御史查實,他們當中肯定要有一大批人倒霉。
效谷縣縣令見太守半天沒有動靜,眼珠子轉了幾圈,向前獻上了一計。
「大人,下官以為,當務之急,應該向上稟告刺史大人,看看刺史府那邊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對噢,對,太守大人,您應該請示一下刺史大人啊。」
「這是都護府諭令,刺史大人能有什麼辦法?我估計他也一樣頭疼。」
「欸,大人此言差矣,這可不一樣。」
「都護府不是要清查百姓、官吏數目嗎?咱們就少報一些。」
「大家只需按照比例上報即可,只要刺史大人那邊放一馬,就好辦了。」
旁邊另外一位縣令,不太明白。
「少上報,哪些底下的人怎麼辦,難不成自己貼錢養著他們啊?」
「還有報少了,都護府根據上報的人數發俸祿怎麼辦?」
「其他人領不到俸祿,誰給咱們辦事啊?」
「說你蠢,你還不相信?底下的人,向老百姓要啊!」
「只要咱們保住了烏紗帽,還怕不來錢啊,真是的。」
敦煌太守聽了好像是那麼回事,可轉頭一想,不行。
「都護府還有要求,咱們每月得定期上繳一定的賦稅錢糧,如何完成啊?」
「那還不簡單,朝那個些刁民、商人要啊。」
「一句話只要保住了咱們的烏紗帽,什麼招咱都得使,嘿嘿!」
「不錯,高,實在是高!」
「對了,聽說大都護有意西巡,為了以防萬一,你們回去之後一定要看好那些刁民,千萬不要讓人攪了大家雅興。」
聽了敦煌太守提醒,效谷縣縣令忽然想到了牛老漢一家,猛然間打了個激靈。
……
醇香樓三樓最為豪華的房間裡面,杯光酒影,筷箸翻飛,燈火通明,說話聲,笑聲,唱曲兒聲交相輝映。
走進一瞧,才發現原來是效谷縣縣令正與一個年輕公子哥在一起喝酒作樂。
酒過三巡,效谷縣縣令屏退了侍候著的人,房間裡面一時安靜下來。
只見效谷縣縣令李夢陽從衣袖中,套出一疊錢莊銀票,也不查看數目,直接遞到那位公子哥面前。
公子哥先是一愣,拿眼輕輕一瞄,估摸著總數差不多有一萬貫上下,頓時很是心動。
前些日子他與人賭博輸了錢,眼下正缺錢花,沒想到今日有人送錢上門。
可他也算見過市面,知道這錢不好拿,遂沒急著去動那銀票,反而問道:「李大人,你這是何意啊?」
李夢陽嘿嘿一笑道:「這個嘛,是下官的一點心意,不成敬意,還望小郎君不要嫌棄。」
公子哥瞟了一眼李夢祥,繼續正色道:「俗語說:無功不受祿!這麼多的銀票,我可不敢當啊。」
「想必你肯定有事相求,說說什麼事情,看在下能不能幫上忙。」
李夢陽伸出了大拇指,不由贊道:「小郎君真是大人大量,爽快!」
「如此我也不拐彎抹角了,事情是這樣的!」
「近日大都護要出巡地方,可有些刁民偏偏不安分,非得跑大都護面前鬧事。」
「我想請小郎君跟令尊打聲招呼,能不能將效谷跑出來的刁民全抓起來?」
等李夢陽話說完了,公子哥一時拿不定主意,他猶豫了一下。
「這個……在下一時半會兒不能冒然應下此事。」
「不如這樣,等我回去和父親說一聲,再做定奪如何?」
「至於這銀票嘛,我看你還是收回吧!」
「是,是,是,我知道這事棘手,也不急於一時,肯定要王府君拿主意。」
「不過,這銀票嘛,既然送出去了,豈有收回之里啊?還望小郎君笑納。」
「既然這樣,那我就不能再矯情了,這個我就收下了。」
公子哥一邊收著銀票,一邊打著哈哈。
這位公子哥不是旁人,正是當初在街上毆打牛老漢的那位,他爹是張掖郡郡守王德勝。
他是張掖有名的紈絝子弟,平日里除了欺男霸女什麼正事不幹。
另外,他還專門負責代替他爹收受賄賂,也正因此,竟外面贏得小府君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