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北朝之徵伐天下> 第252章 偶遇陶潛

第252章 偶遇陶潛

  由於臨近春節,街上行人如織,一派繁華富足之景象。


  眾人不好騎馬狂奔,只能讓侍衛牽著馬,衛朔幾人打算步行回去。


  大家邊走邊談,忽然間迎面走來一年讀書人。


  此人穿著簡陋,還喝了不少酒,走路歪歪斜斜。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原本衛朔以為是無聊醉漢,正要命侍衛將其趕走,誰知那中年人忽然開口吟詩起來。


  雖然他無法鑒別出詩作好壞,但此人既然通曉詩文,說明對方是讀書人出身。


  既是讀書人卻又一番落魄樣,想來必是寒門子弟。


  想到這兒,他沖劉穆之一使眼色,對方立馬會意。


  只見劉穆之邁步上前,忍著刺鼻酒氣,拍拍醉漢肩膀,問:「兄台高姓大名?」


  ……


  陶潛喝得醉醺醺,晃晃悠悠地走在大街上,總感覺自己跟周圍一切格格不入。


  說起來他雖不是豪門世家出身,卻也是官宦人家,祖父、父輩都官至太守一級。


  曾祖陶侃更是官居大司馬、封爵長沙公,在王敦、蘇峻兩次叛亂中力挽狂瀾,保住了東晉的半壁江山。


  可以說沒有他曾祖陶侃,估計東晉早亡國了。


  只可惜陶家門第太低,除了陶侃靠著戰功和機緣位居高位外,其後是一代不如一代。


  陶潛自幼喪父,家境更加衰落,如今跟一般寒門庶族沒啥區別。


  他從小熟讀六經,立志要重振家門。


  可惜在九品中正制下,像陶潛這樣的寒門子弟,根本沒有出頭機會。


  迫於生計,二十歲時,陶潛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以謀生路。


  七年來,他擔任的全是世家子弟眼中不入流的低級官吏。


  今年他已二十七歲,為了有更好發展,他在家短暫休整后,來到了京城。


  本以為京城機會多容易出頭,哪知來了之後陶潛才曉得,京城比家鄉更難生存。


  在家鄉,他還算薄有才名,可到了京城誰認識你陶潛是誰?

  他本身又是窮光蛋,無錢孝敬人,當他拿著詩稿、文章去拜訪時,卻連大門都進不去。


  心灰意冷之下,又想起家中孤苦無依的母親妻子孩子,陶潛買了一壇酒,就在大街上喝了個一醉方休。


  也不知過了多久,忽然感覺有人拍自己肩膀。


  他睜開醉眼一瞧,卻見自己周圍不知何時圍滿了拿刀持槍的侍衛。


  再一瞧對方身穿華麗衣服,登時嚇出一身冷汗,大腦一下子清醒不少。


  「你是何人?為何擅闖大都護儀仗?」


  「在下潯陽陶潛,嗯?大都護?可是來自河西的衛大都護?」


  衛朔頓時心中一動,隨口問道:「你認識我?」


  陶潛略一拱手:「大都護威名赫赫,天下誰人不識?」


  衛朔上上下下打量著陶潛,尋思該如何對待此人。


  說陶潛可能還有人不知道是誰,可要是提起陶淵明,包管是中國人都知道。


  尤其他寫的名篇《桃花源記》,更是語文教材上必背、考試時常考的文章。


  雖然陶潛也是歷史名人,從某種角度來說比劉裕、劉穆之還要有名,可這個大名人對衛朔來說似乎沒多大用處。


  假若眼前站的是他曾祖陶侃,那衛朔二話不說立馬將其拉到河西去。


  只是面對大名鼎鼎的陶淵明,讓他一時之間有些頭疼。


  陶潛有才華嗎?這不廢話?!當然有才華,要不然也不能寫下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但他的才華僅僅表現在詩詞歌賦上,至於還有什麼才能,歷史上陶潛沒有顯露出來。


  這一方面或許他本身沒有其他才能,另一方面也跟他沒有機會展現有關。


  畢竟陶淵明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隱居中度過。


  「在下聽聞你祖陶公也是一代名將,官居太尉高職,為何你會如此落魄?」


  陶潛滿臉慚色,掩面悲聲道:「後世子孫不肖,無顏見列祖列宗。」


  「可就算是後代子孫沒有先人本事,也不至於淪落街頭吧?」


  面對衛朔疑問,陶潛嘴唇動了動,卻最終一語不發。


  不過,即便如此衛朔大致也能猜到其中隱情,無非是陶潛為人太剛直,眼睛里又揉不得沙子,稍有一點不順眼,就對同僚、上司冷嘲熱諷,擱誰身上都受不了。


  再加上他本身又不是豪門出身,自然不可能得到提拔,也就越混越慘。


  說白了,陶潛此人過於理想化,把世界想得太美好,結果現實的殘酷把他嚇到了,最終只好回歸田園生活,以尋找精神上寄託。


  就好比桃花源,那是陶潛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可現實中怎麼可能存在桃花源?

  那是不是說陶潛除了隱居就沒有其他出路了?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只是有的人一早就找對了路,很快就取得了成功。


  而有的人註定要多經歷一些磨難,就好比眼前的陶潛。


  衛朔沉吟片刻,看著陶潛直言不諱道:「元亮兄,非是朔有意潑冷水,實在是以你的性格很難在官場立足。」


  「假若你繼續這樣蹉跎下去,只是浪費時間罷了。」


  雖然明知眼前站的是名震天下的大都護,可聽對方這樣講,陶潛依舊忍不住怒氣橫生。


  衛朔不理會陶潛怒火,不緊不慢道:「閣下空有滿腹濟世經綸,不知為何官越做越小?」


  「那是我陶潛不願與官場中人一般合污同流。」陶潛忿忿不平道。


  「天下之昏聵、醜惡莫過於官場,秦始皇四年,起『捐官』一制,百姓納粟千石,可拜爵一級。」


  「前漢文帝朝,令民入粟邊,六百石爵上造,后增至四千石為五大夫,一萬二千石為大庶長,這豈是小民可為?」


  「此制尚算清廉,至漢景帝后元年間,則為昏聵之始,貲算十萬錢以上乃得官,以為『貲選』,后更入羊為郎,入谷補官,不僅可以買官,也可以買爵。」


  「大者諸候、卿大夫,小者郎吏,家富者為吏,吏道益雜,不選而多賈人,甚至鬥雞走狗、戈獵博戲、作姦犯科之種種富家子弟均可入仕,已致吏道雜而多端,官職耗廢。


  「當朝之惡,罊竹難書,買賣官爵猶逛市集,只要有錢有權,得郡之兩三,縣之六七。」


  「縱觀當今天下,州縣職司多出富商大賈,竟為貪縱,人不聊生!」


  「何談盛世、何有盛世?!」


  「此般昏庸世道,骯髒塵界,非我輩所居之地,豈可比得山林田園之清凈?」


  「莫定一日我陶潛解綬離世,過那神仙般的日子,未必不是好想望!」


  陶潛越說越激動,端起酒罈子一口飲盡。


  圍觀者目瞪口呆地看著陶潛口無遮攔,膽大包天攻毀朝政,人人不禁捏了一把汗。


  偏衛朔一副沒事人的樣子,淺笑盈盈,聽得滋滋入味。


  劉穆之也暗暗稱奇,臉上卻不敢透出分毫,睨眼偷窺。


  衛朔忽然雙掌一拍道:「閣下說的好,實是有個性人物!」


  「正好在下手中有個職事,不但活計輕鬆,還不用理會官場中的蠅營狗苟。」


  「看不慣了直接大罵一通,罵完屁事沒有,且我保證沒人敢找麻煩。」


  「天下間還有這等好事?」陶潛狐疑不定。


  「嗨,我一堂堂大都護,還能騙你一窮酸不成?」


  「你若不信,等來年隨我往河西一趟,親自瞧瞧不就知道了!」


  不得不說,衛朔的建議很是讓陶潛動心,不管是為了實現胸中抱負,還是養家糊口,他都必須儘快找事做。


  眼瞅著官場是混不下去了,為何不去河西試試?大不了不行的話再回來就是。


  想要這兒,陶潛一咬牙抬起頭沖衛朔點點頭,表示願去河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