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北朝之徵伐天下> 第244章 公主選婿

第244章 公主選婿

  不知何時,天子突發奇想,欲招衛朔為駙馬。


  司馬曜膝下長女晉陵公主司馬婉,今年芳齡十二,業已到了談婚論嫁之年齡。


  原本依照傳統,晉陵公主夫婿不出意外,應該是某一世家名士。


  甚至有傳言,天子已相中了陳郡謝氏子弟、謝安之孫、護軍將軍謝琰三子謝混。


  其實並非是天子看中了謝混,而是受天子之託,負責為公主選婿的王珣,舉薦了謝混。


  在衛朔沒來之前,司馬曜覺得謝混年輕有美譽,又出身名門,算是個不錯人選。


  可如今再看謝混,天子頓覺得不過如此。


  司馬家選婿向來帶有很強的政治目的性,其中既有劉惔、王獻之這類世家名士,也有王敦、桓溫一樣的梟雄豪傑。


  司馬曜欲招衛朔為駙馬,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天子雖然能力平平,可他並不傻,也清楚江東內部危機四伏。


  而更可怕的是,皇室下一代出了問題——太子司馬德宗又是個白痴。


  據史書記載:司馬德宗,孝武帝長子,「幼而不慧。」


  何止是不慧,有嘴不會說話,冷熱饑飽不能分辨,喝水、吃飯、睡覺、起床都不能自己料理。


  加上旁邊有個大權在握的司馬道子,司馬曜十分擔心再次發生『八王之禍。』


  為了牽制司馬道子,司馬曜相繼提拔了王恭、殷仲堪等一大批心腹,出鎮地方。


  然天子也擔心晉陽王氏、陳郡殷氏,效仿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那樣尾大不掉。


  為此,他甚至開始暗中扶持寒門出身的劉裕。


  如今他又看上了坐鎮大西北的衛朔,希望藉助河西,來制衡朝中各派。


  考慮到衛朔已有妻子、兒子,司馬曜沒冒然下詔,先將王珣等心腹找來商議。


  「衛卿現在何處?還在京口嗎?」


  「回陛下,據最新消息,大都護一行已離開京口,正在回建康途中。」


  「那個京口卧龍也跟著一起離開了?」


  京口卧龍指的是劉穆之,隨著衛朔三顧延請,使得劉穆之大名已傳遍江東。


  除了受到寒門士林追捧外,連朝堂上下、世家權貴也多有耳聞。


  不過,大多數世家依然看不上劉穆之,私下提起時也多用『檳榔主簿』蔑稱之。


  「嗯,除此之外,尚有數名寒門子弟追隨。」


  對於衛朔大肆招攬寒門人才的舉動,朝廷上下觀感頗為複雜。


  有的人對此不以為然,覺得衛朔此舉本末倒置,不足為慮。


  也有部分有識之士指出,若不加以制止,長此以往,寒門庶族人心將盡歸河西。


  「好了,大家不要吵了!」


  「朕既已答應衛卿,允其自行招募人才,哪能出爾反爾?」


  「今天把諸位找來,是朕有一件棘手事與大家商量。」


  司馬曜猶豫了一下,才向眾人和盤托出。


  「諸位當知,朕有一女,將到出閣年齡。」


  「環顧天下青年才俊,無有超過大都護者。」


  「故朕有意招大都護為駙馬,只因其有妻妾子女,恐引起外界非議,以及大都護誤會。」


  「敢問諸位卿家,可有什麼辦法讓朕得償所願?」


  天子此言一出,在場王珣、徐邈等哪還不明白個中深意,知道這是朝廷慣用手段。


  晉室有靠籠絡世家名士和『有才之士』維持統治的傳統,其中嫁宗室皇女是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如之前桓溫、劉惔、褚裒等人皆是範例,眼下司馬家顯然又看上了雄踞西北的衛朔。


  眾人私下裡仔細一琢磨,忽然覺得天子這步棋走得極妙。


  雖然衛朔屬於一方諸侯,但因其偏居西北,不足以威脅江東安全。


  故無論衛朔再怎麼做大,朝廷、天子都不會坐卧不寧。


  反倒將其拉到皇室一邊,作為外在輔助力量,有利於天子掌控朝局、平衡地方。


  「啟奏陛下,臣以為不妨設左右夫人,以公主、原配皆為其正妻。」


  「左右夫人?歷代可有前例?」司馬曜不由一喜,若再能找到前朝故例,那就太完美了。


  「早在我朝武帝時,當時太尉賈公充先娶李婉為妻,后因李家出事,李婉被判罪流放而離異,又再娶郭槐。」


  「不久以後,李婉遇赦,武帝特許賈充娶兩個正妻,稱為『左右夫人』。」


  「雖賈公懼妻子郭槐之威,最終辭讓了准置兩夫人的詔書,也足以讓後人依例行事。」


  「此言大善!」


  有武帝、賈充之例在先,當下司馬曜再無顧慮,立即就要下旨冊封。


  最後還是王恭等人攔住了他,大家一致認為最好找人先探探大都護口風為好。


  「眾卿以為派誰去為好?」


  眾人互相看了一眼眉頭緊皺,一時間沒有好人選。


  此人既然代表皇室,地位自然不能太低了,同時還得跟衛朔有點兒交情,不至於去了無法開口。


  過了好一會兒,卻見王珣欲言又止。


  「陛下,臣倒有一人選,卻不敢明言,擔心陛下懷疑臣別有用心。」


  「哦?不知是何方神聖?請愛卿明言,無論是否合適,朕都不怪你。」


  「諾!此人乃吾四叔王劭三子王謐,其少有美譽,拜秘書郎,現已過繼給三叔王協。」


  一聽是王謐,司馬曜立馬就明白王珣為何會顧慮重重。


  王謐跟別的王家人不一樣,此人一向跟桓玄親近。


  而天子又一向跟桓家不對付,怪不得王珣欲言又止。


  「陛下,堂弟王謐在江陵時跟大都護有一面之緣,雙方私交不錯。」


  天子左思右想,發現朝野上下竟再也沒有比王謐更合適人選,只好命其去會衛朔。


  ……


  太遠十七年臘月初,一支約數百人的車馬隊仗,在官道上匆匆行進。


  車轍壓在厚達半尺有餘的雪層上,發出嘎吱嘎吱脆響。


  時已午牌,人馬行至山巒陰壁,漸近建康都城。


  忽然有馬蹄聲噠噠從后隊朝前隊奔來,馬上一人年約三十開外,瘦削臉龐,頭扎兩稜角巾,身著一件寬領刺文長袍,雙目炯亮有神。


  有侍衛低聲道:「讓開,讓開,右司馬來了!」


  被眾侍衛稱為右司馬者,正是新加入河西的劉穆之。


  為了考較劉穆之,離開京口后,一路食宿安排衛朔皆交由劉穆之負責。


  雖然都是些細微小事,許多名士大才也常常不屑去做。


  殊不知,細小之處見成敗,小事做好,大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果然,劉穆之不但沒有對此感到不耐,反倒將各種事情安排地井井有條,憑藉自身才華贏得眾人一致讚歎。


  只見劉穆之翻身跳下馬,看了一眼滿臉疲色的侍衛們。


  「連續趕了兩個時辰,大伙兒都乏了吧?」


  「多謝右司馬挂念,都他娘是老軍伍了,吃這點兒苦不算什麼。」


  「想當年在下隨大都護東征朔方,也是這樣寒冷的冬天,大軍曾連續行軍一天一夜,未吃一口乾糧,滴水未進,愣是搶在魏軍前列陣布防。」


  「這些侍衛都是從廂軍府兵中挑選出的精銳,何曾懼得這點行程?!」


  劉穆之滿意地點點頭,大半月來,讓他感觸最深者,莫過於吃苦耐勞的河西將士。


  也難怪大都護在西北威名赫赫,有此雄師勁旅何愁天下不定?


  「大都護有令,先讓大伙兒停下休息一刻鐘,等下一口氣趕到建康。」


  「全隊就地歇息,不得四處走動。」


  大隊人馬迅即原地站定,刀不離身,韁不離手,就近或坐或卧,喝水的喝水,啃乾糧的啃乾糧,一望便知為一支訓練有素、軍容嚴整的軍隊。


  剛剛安排好前隊,劉穆之正要回身去向衛朔彙報。


  忽然從遠處官道上傳來一陣馬蹄聲,只見約莫有數十騎遠遠朝這邊馳來。


  為首者年約五十多歲,身長八尺,身穿道袍,面容清矍,頜下三縷長須。


  寒風吹過,袍袖、鬍鬚徐徐飄動,彷彿神仙再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