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成公興歸來
剛過完新年,離開了近一年之久的成公興,又一次回到河西。
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不但帶回來個志同道合的年輕弟子,還給河西送來一人才。
這個才二十六歲的年輕道士,名叫寇謙之,是成公興新收的徒弟。
另一人正是寇謙之同胞兄長寇贊,原是前秦縣令,前秦崩潰時,他棄官歸家。
正當他決定接受後秦徵召時,成公興到來,打亂他原本計劃,不得已與兄弟一起來到河西。
寇謙之雖然從小生長在一個官宦家庭,但他卻無心於做官,只一心一意傾心道教。
上谷寇家原本就是宗教世家,哪怕寇謙之家已遷居馮翊多年,家中仍舊奉五斗米教。
他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從家中僅有的道器、道書中研習道術,期望有朝一日能獲得仙道靈效。
可惜歷經數年,因缺乏名師指點,其道術仍未有明顯提高。
直到有一天成公興到來,以淵博的道家知識、精深的算學折服了寇謙之,當即拜其為師。
寇謙之受道不久,成公興就對他說:「你若想道術有成,須隨為師前往河西修行。」
只要能學成道術,哪怕是上刀山寇謙之也不怕,因此他欣然同意。
不料,他剛一提出前往河西,卻遭到家人一致反對。
眼下兵荒馬亂,家人不放心寇謙之一人在外面遊學。
後來寇謙之只好將成公興請來,誰知成公興不但說服了寇家人同意他前往河西,還將兄長寇贊也帶上。
就這樣三人一路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姑臧。
站在姑臧城下,三人心思各異,其中成公興自然是躊躇滿志,打算大幹一場,藉助河西一統道門。
而寇謙之不但對河西充滿好奇,更是對願意支持道教發展的大都護充滿好奇。
三人之中,恐寇贊心情相對複雜些。
說實話一開始他並不願來河西,哪怕成公興將衛朔誇得天上少有、地上無,他也不太願意。
他始終認為河西太過偏僻,非成就大事之根基所在。
不料,朔方一戰讓寇贊徹底改變了態度,同樣對成公興口中那位英明神武似魏武的衛大都護充滿好奇。
成公興帶著徒弟、寇贊興沖衝來到都護府,正要抬步往裡走,誰知迎頭撞見侍衛頭領康龍。
他故意擋在路中間,出言調侃道:「咳咳,這不是康大侍衛嗎?你一副急匆匆的樣子,幹嘛去啊?」
正埋頭趕路的康龍,冷不防被人叫住,不由被嚇了一跳,猛地退後一步。
他面帶慍色地抬頭一瞧,正好看到成公興在笑吟吟立在對面。
登時臉上露出喜色,大手一拍腦門,他興奮叫道:「呀,這不是道長嗎?你咋回來了?」
「怎麼?貧道不能回來嗎?」
「嗨,我不是那個意思!前幾日主公還叨咕您呢,說什麼要讓胡虜改通道教,反正在下也聽不明白。」
成公興心中一動,忙問:「大都護在嗎?」
「在,在,正跟宋長史議事呢。您自個兒進去吧,在下還有事要辦。」
「行,行,你忙去吧。」
旁邊寇贊盯著康龍身影,嘖嘖稱奇道:「好一條彪形大漢。」
「嘿嘿,這位原本只是龜茲王賬下一力士,只因比武輸給大都護,才被大都護所得。」
「不料,在大都護調教下,竟成了戰場上成衝鋒陷陣的好手,如今他的大名早已威震大西北。」
「由此可見,大都護衛朔不但愛才、惜才,還有識人用人之能,並且提拔人才不拘一格。」
「再說崔浩,滿打滿算投到大都護帳下也就才一年,而今已高居刺史之位。」
「可以說,在河西你無需擔心自己才華被埋沒,只要有本事,早晚會被大都護重用。」
……
衛朔正跟宋繇議事,忽接侍衛稟報,說成公興歸來,不由心中大喜。
新年剛過,河西上下將精力全放在整頓朔方上,不管是設州立郡,還是將諸胡打散混編,全為了徹底掌控朔方。
唯一讓衛朔感到遺憾者,就是宗教改革遲遲沒有進展。
佛教近在眼前卻不甘為他所用,道教倒有意合作,偏偏成公興一去不回。
若不能順利推出宗教,必將大大影響了胡族歸化。
在他計劃中,將以名利腐蝕胡虜上層,以文化、宗教控制普通牧民,如此數十年一過,再不虞有永嘉之禍。
等他政事安排妥當后,衛朔才急忙讓人將成公興請進來。
「哎呀,不好意思,讓道長久等了。」一上來,衛朔就向成公興表示歉意。
「無妨,無妨,大都護公務繁忙,貧道不敢耽誤正事。」成公興對此卻毫不在意。
「今日道長紅光滿面而來,想必為改革一事做好了完全準備。」
「哈哈哈,大都護果真聰慧,一猜即中。」
「這一次貧道從關中帶回來一徒弟,此人出身道教世家,對道家各種典籍十分熟悉。」
「由他從旁協助,貧道對改革一事多了幾分信心。」
「能得道長看重,想來不是一般才俊,不知其人現在何處?不如請來讓朔一觀如何?」
「這人名叫寇謙之,乃關中馮翊人士,祖籍上谷,家族世代信奉五斗米教。」
成公興話音剛落,只見一位年輕道士,在侍衛引領下,進入房間。
衛朔舉目望去,發現來人果真氣度不凡,可能是長期修道緣故,周身上下洋溢著一股出塵之氣。
「貧道寇謙之,拜見大都護。」寇謙之向衛朔打了個稽首。
「道長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衛朔上下打量了一番寇謙之,又扭頭對成公興贊道:「嗯,此子果然不凡,成道長你眼光不錯。」
聽了衛朔讚歎,成公興十分高興。
他這個徒弟在修道上十分有天賦,未來成就肯定會超過他。
接下來衛朔詳細向成公興、寇謙之師徒解釋了為何要改革道教,同時還向兩人描述了一番未來道教盛景。
成公興、寇謙之倆聽后,無不為衛朔化盡天下胡虜為夏民之宏願而咋舌,同時也感到正有一副沉甸甸重擔,將壓在兩人肩上。
「未來能不能消弭各族間紛爭,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可就全靠兩位道長,希望二位不要讓朔失望。」
「大都護,你……你這……」成公興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只好苦笑不已。
「你們只管放心大膽去做,一切自有朔為你們撐腰。」衛朔繼續鼓勵道。
「罷了,罷了,為了復興道教,貧道拼了。」
見正事談完,成公興這才得空向衛朔舉薦寇贊。
衛朔一聽又來了位人才,不禁埋怨道:「道長,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怎能讓人才白白等候那麼長時間?」
「萬一傳出去,外界該說朔怠慢人才,未來還會有誰願意來投河西?」
聽了這話,成公興還未說什麼,反倒是旁邊寇謙之眼前一亮,覺得衛朔果然如師父所言一般,十分愛惜、重視人才,如此也不枉兄長千里來投奔。
待寇贊進來,光是那一份沉穩氣度,足以引起衛朔重視。
接下來兩人一番交談,衛朔愈加欣賞寇贊,對方不愧是出身官宦世家,才學、能力皆是不凡。
「奉國,原本你剛來河西,應該先讓你休息一下再安排事情。可眼下朔州新得,正是用人之際,崔刺史更是幾度向都護府要人,不得已朔只得讓你辛苦奔赴朔州。」
「主公此言差矣,贊既入河西,自當為主公分憂,何來辛苦之說?」
「臣願即刻前往朔方,協助刺史大人。」
「好,奉國不愧是國士大才,待日後功成歸來,朔再為你接風洗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