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南北朝之徵伐天下> 第77章 建折衝府

第77章 建折衝府

  經過近一個月不斷忙碌,敦煌、酒泉兩郡終於完成了計口授田。


  六十萬庶民百姓擁有了自家土地,正興奮地期待著春天到來,他們就將播下希望的種子。


  看著眼前擺地滿滿的戶籍資料,衛朔總算是鬆了口氣。


  說實話這比與郭氏聯姻讓他踏實多啦,有了這佔據九成以上的庶民支持,哪怕世家再不甘心又能奈他若何?

  「總算完成了計口授田,這事順利完工,多虧段、宋兩位太守出力,同樣也少不了諸位幫助。」


  「今日趁著大家都在,朔向大家表示感謝,以這杯酒敬諸位。」


  說完衛朔向四周遙敬一番后,隨即一飲而盡,兩邊幕僚、臣屬見狀紛紛端起酒杯相陪。


  飲罷放下酒罇,衛朔端坐在主位上。


  下方是分列兩側的文武重臣:左側是以宋繇為首的文臣幕僚;右側是以杜進為首的各級將領。


  望著麾下濟濟一堂,衛朔不由感到幾分得意,遂躊躇滿志道:「諸位,奪得半個河西是朔自高昌起兵以來,邁出的關鍵一步。」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日後可高枕無憂,可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大家不要忘記,在東邊還有虎視眈眈的呂光。」


  「再往東、往南,尚有西秦、後秦、後燕、北魏、翟魏、西燕等等,數也數不清的割據勢力。」


  「只有將他們統統消滅,才能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臣等願誓死追隨主公建功立業,輔佐主公統一天下。」


  「好!我有諸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來,請大家再痛飲一杯。」


  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席間氣氛日益喧鬧起來。


  衛朔把頭偏向左側宋繇,笑著道:「體業,來,我陪你喝一杯。」


  「說起來多虧體業當初不嫌高昌廟小,盡心輔佐與我,才有了今日這番基業。」


  「主公過譽了,臣不過是盡了本分而已,當不得您誇獎。」宋繇急忙舉杯回應。


  「當不當得朔還不清楚?聒噪,喝酒!」


  衛朔不由分說敬了宋繇一杯,看到這一幕,席間不少人用艷羨地目光盯著宋繇。可大家也就只能羨慕而已,誰也不能說出不是來。宋繇跟他們不一樣,人家是在衛朔最弱小的時候投奔過去的,是真正一起吃過苦的心腹。


  「敢問主公,如今河西大勢底定,接下來是不是該著手整頓兵馬?」


  「不錯,知我者體業也!隨著計口授田結束,整編軍隊已被提上日程。」


  「前幾日朔還跟杜師商討此事,暫時還沒與眾人細說。」


  「願聞主公高見。」宋繇拱手請教。


  「廂軍是職業士卒,只因薪水豐厚、訓練專業,故而戰鬥力才高。」


  「然組建太多廂軍會加重財政負擔,以高昌之富庶養兩萬四千廂軍尚感吃力。」


  「僅憑殘破河西,恐怕不足以支撐數萬廂軍開支,起碼目前沒這個能力。」


  「主公言之有理,確實如此。如今河西兩郡經濟、民生遭到極大破壞,短時間內不要說往外掏錢,恐怕還得靠高昌救濟一二。冒然擴軍只能拖垮經濟恢復,影響民生建設。」


  「正是如此!」對於宋繇的判斷,衛朔深以為然。


  「可眼下河西面臨巨大威脅,逼得我們不得不擴建軍隊數量。」


  「經再三考慮,並與杜師商議過後,朔打算在河西兩郡組建折衝府,以宿衛地方。」


  「折衝府?何為折衝府?」宋繇很奇怪為何自家主公總是不時冒出幾句新名詞。


  「折衝府是府兵制基層組織軍府名稱,共分上、中、下三等。」


  「上府一千二百人(特殊情況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屬士卒通稱府兵。」


  「每府置折衝都尉一人,以及人數不等的別將、參軍、監軍,以維持其運轉。」


  「在折衝府之上,設郡守備府、州都督府,負責管理所轄地之折衝府。」


  「除了折衝都尉、守備、都督外,其餘各地縣令、太守、刺史均無權調動、問責府兵。」


  「今後河西將施行徹底地文武分離政策,文臣不得插手任何軍務,而武將也無權干擾地方政務。」


  「違此令者,嚴懲不貸。」


  聽衛朔詳細分說完各級府兵組織構造,宋繇陷入沉思,很快便猜透其中深意。


  衛朔借籌建折衝府之機,提出軍政分離之意,顯然是為日後防範有人尾大不掉。


  「主公此舉,當為日後定下百年大計。」


  「體業過獎了,不敢說定百年大計,有五十年足矣!」


  「只要均田制不遭到破壞,府兵制便不至於崩潰。」


  「有府兵作為後備兵力,廂軍一旦損失可及時獲補充,保持其戰鬥力不下降。」


  「而且府兵乃兵農合一,不需要官府承擔額外費用,大大降低了養兵成本。」


  聞言宋繇亦不由點頭表示贊同,而且他越是琢磨,越覺得府兵制妙。


  尤其當其將均田制與之聯繫起來後來,更是覺得二者相互配合,簡直相得益彰。


  「主公欲籌建多少座折衝府?」


  「據初步統計,至少得在敦煌、酒泉兩郡設二十座折衝府,府兵總數達兩萬左右,以看護河西這片廣大區域。」


  「西邊玉門關以及新建之嘉峪關(位於嘉峪塬西麓),為東西兩邊最重要之折衝府。」


  「玉門關重要性自不必說,而新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


  「其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佔據河西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


  「有了這座雄關,再與西邊玉門關遙相呼應,將牢牢掌控腳下這片土地。」


  「哪怕日後敵人攻破玉門關或者嘉峪關任何一座關隘,我們還可以退守另一座關隘繼續憑險據守。」


  正在此時,其餘幕僚也注意到了正竊竊私語的衛、宋兩人。


  其中張湛還開玩笑道:「主公與宋長史又在說什麼機密要事?不知可否方便也告知臣等?」


  「好你個仲玄,朔什麼時候怕爾等聽到啦?」


  「只不過是剛好與體業談到了正事,一時間有些入迷,故而怠慢了大家,還請諸位莫怪。」


  「正事要緊,臣等豈敢責怪?」眾人自然連稱不敢。


  不過,衛朔還是趁機將話挑明,不然真有人誤會可就不好了。


  他輕咳一聲,將眾人注意力吸引過來,才朗聲道:「本來這事應該等明日議事時才說,不成想這話一起頭,就打不住了。既然說都說了,朔也就不藏著掖著,正好說出來讓大家先議一議也好。」


  眾人登時屏氣凝神,等著衛朔揭開謎底。


  他們心中也非常好奇,到底剛剛衛朔與宋繇聊了什麼,讓宋繇看上去頗為興奮。


  「諸位都清楚,隨著均田制、三長制不斷推行,各地政務已逐漸走上正規,唯有整編軍隊一事尚未展開。」


  「為了讓廂軍騰出手來征討四方,朔打算在各地籌建折衝府,組建府兵。」


  「日後府兵職責便是駐守險關要隘,維護地方治安。而廂軍則負責出征叛亂,迎戰外敵。」


  接著衛朔又不厭其煩地向眾人介紹了一番什麼是府兵制,果然眾人聽完之後,與宋繇一般表情,看向衛朔的眼神充滿了敬佩與折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