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A股市場序幕,巨頭康佳上市
根據雅虎創業團隊的計劃,先期僅僅是將網站歸類。至於,升級到新聞門戶網站,則是需要大量的傳統紙媒配合。
當然了,門戶網站給用戶看新聞是免費的,但與此同時,新聞稿的來源,是傳統的媒體,這些是要跟傳統媒體簽約,才能獲得授權即使引進這些的新聞的。某種意義上講,門戶網站如果不能自己搞獨家新聞的話,那麼新聞及時性,未必就比傳統的紙媒更快。
為了獲取新聞來源,財大氣粗的雅虎,更是直接收購了一些小型紙媒,有的紙媒僅需要幾十萬美元,但卻是地方上老牌的紙媒,有一定的新聞采編能力,卻是缺乏發行量。但是,門戶網站可不在意紙媒體有沒有發行量,僅僅是收購媒體的團隊,用這些團隊來寫新聞。
僅僅是成立一個月,雅虎就收購了10家媒體,看起來雷厲風行,但實際上,也僅僅是投資了500萬美元。與此同時,卻是獲得了200多名新聞記者,這些記者每天都在不斷的寫新聞。
香港這邊的中文資訊,就比較簡單了,跟新創業出版集團合作,就可以獲得大量的新聞資訊。只不過,林棋特意交代,中文新聞要謹慎,一定要領會內地中央的精神,不能亂寫。要比內地的媒體,更要有政治覺悟。內地的一些傻逼媒體,很沒有政治覺悟,整天亂寫亂編,但是,不少媒體有背景的,所以不能學他們。
林棋要求雅虎中文頻道要做到三觀正的比內地媒體更正,如果,內地媒體三觀歪了,可以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噴內地媒體。並且,對中央政策和內地利益的維護上,一定要國家和人民的立場上。千萬不能中文媒體,卻用中文寫站在外國人立場上抨擊中國的文章,那就不像話了。國內宣傳口有問題,導致一堆國內媒體,不站在中國人立場,經常有一些精神美國人,精神歐洲人,精神印度人之類的,一遇到世界就站在外國人立場分析。尼瑪的,寫出來的東西,叫人話嗎?中國人的媒體,應該首先把中國人利益考慮在第一位!別遇到中國人跟外國人衝突,第一反應就是站在外國人的角度分析,分析別人的苦衷!別人苦衷,我們就就沒苦衷了?
而砸雅虎日文網站方面,則是在林棋的推薦下,跟孫正義的軟銀合作。歷史上,雅虎日本也是軟銀控股的,由於日本政策問題,外國企業需要跟日本企業合資才能進入。所以,跟軟銀合資,也算是一種比較好的策略,除此之外,軟銀既是一家媒體,又準備進軍電信運營商,天然就是互聯網公司互補的合作夥伴。
所以,雅虎公司很快就跟軟銀合資,雅虎日本網站,軟銀和雅虎美國總公司,分別佔51%和49%的股權。
中文、日文網站的團隊,基本上獨立運營。雅虎那邊總公司,還是以英文網站為主。畢竟,未來十年內,互聯網格局是以美國的市場為主。
……
1990年12月,國內深證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先後註冊成立。雖然,這些交易所,在現在看來很弱小,掛牌的股票數量是個位數。市值幾百萬、幾千萬,幾乎是開玩笑一般的性質。
一開始,國家也僅僅把股票交易所當做試點,並且,做出了如果出了錯,可以關停。但是因為,一開始的規模太小了,根本不足以造成太大影響。
後來的股票市場,則是幾十億市值,僅次於美國股市。每年對國內公司上市融資的貢獻,甚至比美國股市對美國公司的貢獻更大一些。IPO規模甚至,持續多年第一。
某種意義上講,中國股市長期牛少熊多,也是因為為國貢獻太多了。明明中國資本市場還不如美國的資本市場那麼大的體格,但是,每年對上市公司的融資供血,遠遠超過美國市場。
這說明了,國家欠A股股民每個人一個獎狀,至少要承認中國股民的犧牲和貢獻。而不是單純的因為投資虧損了就要冷炒熱諷。每年向國家輸血幾萬億融資,一年得增加幾百萬上千萬的就業!
這就是中國A股長期不漲的原因,融資排在第一位。投資者的保值增值,排在第二位。
當然了,即使如此,A股裡面也不缺乏一些百倍甚至千倍成長的公司,只不過,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格力、美的、茅台,並且,在上市初期就買入,持有十多年二十年,充分的享受企業成長回報。
12月初,新創業電子集團控股的康佳電子,正式宣布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
不過這一次的上市,跟其他就跟玩鬧一般的小公司畫風不同。
康佳電子由於新創業系不斷支持,現在的資產規模已經高達100億,原始股10億股,每股發行價10元,增發2.5億股。也就是說,要融資25億元人民幣,這樣天價的融資規模,對於A股市場而言,別說是現在,就是90年代末,也顯得是天價!
這個消息發布之後,很多人都表示康佳瘋了。
「康佳電子的股票要不要買?」
「買個屁,10元每股,發行了2.5億股,這簡直太恐怖了!我有親戚是香港炒股的,他們根本不買這種股,莊家都炒不動的大盤股,發不了財的!100多億市值,你想要還能漲到1000多億?」
「但康佳畢竟是大企業啊,應該不會胡鬧的啊,這不是逗我們嗎?我想試試。」
「兄弟啊,老哥我在香港股市混的,經驗豐富,這種大盤股,沒有投機價值,炒不動,只能當股東分紅,不能快速發展,有什麼意思呢?」
「那算了,我還觀望一下,我全部家當本來就沒有多少,要是賠了,我家那口子得捅死我。」
眾所周知,股市中一些小盤股很容易被炒起來,市值很低,流通盤子小。就像90年代初的一些千萬市值公司,暴漲幾十倍,也才幾十億,很適合賭徒心理。
但是,業績優良的大公司,則主要是看公司的利潤和分紅。正常是實業,不可能有賭博市場那種暴利,所以,並不被賭徒們喜歡。很長時間內,包括香港的投機者,都不喜歡這種大公司。
一直到,後來香港市場投機者被消滅的差不多,活下來的投資者發現,還是那些低估、利潤高分紅高的公司靠譜。之後,才形成了香港市場偏好那種高分紅、大市值的巨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