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看衰RB經濟
實際上,以人口1億人的國家,日本將GDP做到了接近美國的70%,人均生產力一度超過了美國,這已經是相當的成功了。可惜,日本政治經濟並不是由自己做主,表面上,日本裝作自己是有主權的。但實際上,很多方面都是由美國幕後操縱,一旦日本的表現,超過了美國的預期,那麼,美國會迅速採取一些措施,來割掉日本的經濟利益,來填補美國自身的虧空。
理論上,如果美國自己有足夠的自信,能夠比所謂的盟友國家增長的更快更好,那麼,自然是不會做出不斷插盟友刀子的事情。
但問題是,美國自己的經濟學家總結,其實美國生產效率在70年代已經停滯了。尤其是對於工薪階級而言,美國人均工資和待遇不斷停滯,物價反而在漲。與此同時,富豪榜上的人每年都在增,這意味著,美國曾經驕傲的橄欖型的中產階級主導的社會,逐漸又變成類似於南美洲的那種極富的少數人,極貧的大部分人的社會。中流砥柱的中產數量,持續的在變少萎縮,曾經的中產不斷的變成貧民。
本質上,美國經濟和競爭力開始低增長,軍費、開支等等方面並沒有縮水,反而失控的增長。這麼一來,主要就是靠著割本國中產利益和最好欺負的「盟友」利益,來維持美國的霸權。
本質上,對於霸主而言,很多的盟友,如果實力不足以跟霸主討價還價的話,那其實就有是有編號順序的肥羊。按照肥羊的容易欺負程度,以及肥羊油水程度,來決定要割那個肥羊。
正是因此,美國很多情況有點滑稽,一面跟一些盟友說,我們一起努力,對付某某敵人。隨後,敵人倒下了,美國又開始拿刀子割盟友。本質上,對於美國這樣的國家而言,不存在真正的盟友。只存在,給美國繳保護費的那種盟友,以及不交保護費能挑戰美國的那種敵人。敵人也根據強弱,太強的敵人,只能期盼自己作死垮掉,反正美國不是傻的去下場跟強敵火拚,直接下場只打一些實力跟美國相差懸殊的小國。
「除此之外,就貴國本身經濟也存在巨大的泡沫問題,日元快速的升值,之後,國際熱錢湧入,炒地產、炒股票、炒外匯。還有貴國自己的企業,很多已經不將主業當回事,而是以買賣其他公司的股票,或者是地產漲價來獲利。不少企業的盈利水平,甚至低於85年之前……日本大量的公司財務槓桿不斷增長,普通人也是從以前的存錢變成了借錢買房和投資股票。有人開玩笑說,東京的地產價值,能買下美國。嗯,這個比喻不太科學,是拿東京的不動產價值跟美國GDP相比!但也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資產泡沫膨脹的太可怕了!日本的產相對於十年前,至少漲了十倍!從原本的低估,已經變成可怕的泡沫了!很多公司大量年年增長的利潤,甚至不是公司自己的產品盈利,而是大把的虧損的公司,賣掉了一小塊地皮和辦公樓,不僅僅在財務上扭虧為盈了,還製造了利潤暴增的假象,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追捧這些僅僅是短期財務上好看,實際上,公司已經陷入了主業不賺錢,持續賣資產維持存續的垃圾公司股票!」
林棋這一場演講也是花了心思,這麼跟日本人推心置腹,主要是為了給國內打預防針。這年頭,國內很崇拜日本經濟。即使到90年代,國內還一堆的經濟學家,盲目的學習日本模式。
固然,日本一部分的模式值得學習,比如,工業化和企業管理等等。但是,表面上理智的日本企業家,在這個年代,展現出了瘋狂的不理智,全民在經濟投機活動的瘋狂程度,幾乎跟當初二戰時期軍國主義差不多極端。
所以,林棋是看不得這種單方面崇拜某某經濟神話的。
唱讚歌要不得,潑冷水才是逆耳忠言!
「林先生,您這樣說的根據是什麼呢?如今我們日本一片欣欣向榮,發展勢頭良好,不能就一句中國的古話,就唱衰日本經濟。」
一名經濟學的教授站了起來,言語之間頗為不滿。
他並不贊同林棋的說法,即便是林棋點名了日美關係不像表面上那麼親如一家。美國正在不斷收割日本,奈何日本人不敢相信,或者說裝糊塗!
他們只想做到,既被美國割羊毛,又能發展追趕美國,經濟超越美國,之後,利用經濟利益,突破美國的制約,恢復正常國家。
這個想法……
只能糊弄日本自己吧!
換做是任何一個國家,駐軍在某個經濟發達的國家,這個國家的憲法和很多的法律條款,都是被駐軍的太上皇國家認可后才擬定的。那麼,這個太上皇國家,會自己放棄這麼龐大的利益呢?
不可能!
日本想要擺脫美國的控制,試圖溫和一點的手段,幾乎是絕無可能的。除非是,世界霸權更替,美國自顧不暇,才有機會讓日本這麼大的肥羊,趁機脫離美國的控制。
「當然,我個人希望貴國能夠蒸蒸日上,新創業在日本有大量的投資,涉及領域很廣泛,如果日本經濟受損,新創業也會受損。但是,現階段,我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會在日本進行一些投資的調整,地產、金融類的資產,我們會減持。並不是撤資,而是調整到其他投資項目上。」
林棋的結束語,引起了一陣輕微的騷動,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新創業已經是在日本有了不菲的成績,這個時候宣布要拋售日本的地產和金融資產,難道日本金融和地產真的泡沫大倒那邊地步?
原本有些抵觸的眾人安靜了下來,林棋顯然不是帶著情緒來演講的,或許真的察覺到了不對。
在座的都是有些蒙了,新創業要調整金融和地產項目,這絕對是一個強烈的風向標。
「林先生,您真的認為,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巔峰,要開始走下坡路了。或者說,是由地產、金融泡沫的問題,導致日本經濟會出現滑坡?」
一些日本企業家開始問道。
他們還是不怎麼相信,他們浸淫市場多年,自認為是做實業和投資的佼佼者,按照他們的判斷,日本地產、金融即使價格貴了一點,但只要經濟維持增長,這個泡沫遲早能被彌補。就像是70年代日本的金融市場被視為有巨大的泡沫,但是,80年代證明了這種擔憂是對於的,經濟規模的增長,讓日本股市又漲了十多倍!
所以,很多人的看法,開始建立在——持續增長,來化解泡沫!
但他們就不敢想一下,經濟不再增長?持續停滯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呢?經濟規模巔峰時,相當於中國50倍。到後來漸漸被中國追上,再到經濟僅相當於中國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還會繼續被拉大差距!
這就是增長跟停滯的區別……
兩個經濟體,一個增長三十多年,一個停滯三十多年,就會出現這種戲劇化的追趕和超越,強弱互相逆轉的狀況。
也正是因此,日本經濟很有借鑒的意義——停滯!真正切切的給你展示,經濟還可以有這種走勢!
而停滯了三十多年後,日本人的精神面貌也極大的不同了。
80年代的日本人的大手大腳,並且,相信消費再多,也能賺回來。但是,幾十年後的日本人,卻是精打細算,省錢到了極致,能不消費就不消費。曾經的土豪日本人,變成了佛系消費者,低碳消費者。
就如,80年代的消費者買房買車,夜店酒館紙醉金迷。後來的消費者,還是買個手機電腦,下班后,宅在家裡玩遊戲,遊戲裡面氪金反而比其他應酬更省錢。
原本覺得社交很重要,到了沒有朋友的生活更好更節約。
這種巨大的轉變,就是社會停滯造成的。
盲目的樂觀,瘋狂的貪婪,造成了人們的自信和張狂。
而逐漸恢復冷靜,則帶來了極端的理智或者說是悲觀預期。
兩種想法,其實並是受到社會大勢影響,並非個體的意志所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