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厲挽河山> 第四十章 郡主下嫁

第四十章 郡主下嫁

  鴻朝的子民是東陽族的後裔,他們建造房屋或是結婚都必須選擇一個良辰吉日,方可行動,認為只有這樣才上不負天負神,中不負人,下不負地。


  郡主李圓圓是滕王李泰湯唯一的女兒,他一生除了一個兒子李文淵之外,就李圓圓這麼一個女兒了,對於女兒李圓圓與宋小飛的婚事,當然不能麻痹大意,不能隨隨便便地進行,必須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


  不就是選擇一個良辰吉日,滕王李泰湯與朝中許多官員都是老相好了,他又派了王府的驍騎都尉帶了一封書信並六錠銀子去朝廷的吉星台向吉星台台官裴大海求取一個婚禮的吉日。


  這吉星台的台官裴大海收到滕王的書信和銀子后大喜,按照滕王李泰湯給他交代的關於駙馬宋小飛與郡主李圓圓的生辰八字來推算,結合兩個人的生辰八字,吉星台台官將宋小飛與李圓圓的婚禮良辰吉日定在了九月初二。


  滕王李泰湯一生不但是一位戰場上的驍將,而且他在生活中也是一位暢道曉禮的行家,這從他給吉星台台官裴大海的六錠銀子里就可以看出來。


  六錠銀子說多也不多,可是說少也不少,為何這樣說,這是有原因可述的。


  就說這六錠銀子吧,在鴻朝每一錠銀子規定是五兩的重量,總共六錠銀子就是三十兩銀子。


  三十兩銀子是鴻朝一個地方縣令將近一個季度的俸祿,相當於六戶百姓人家一年的經濟收入的總和,六錠銀子相對於地方縣令和百姓人家也夠多的了。


  可是就拿滕王府的收入來說,這也算不上多,由於滕王李泰湯是朝廷開國功臣,先皇李泰昉封他為親王,賜給的田地兩萬畝,百姓兩千戶,到了二皇帝李文巡也就是滕王李泰湯侄子做皇帝的現在,更加關心他這個親王叔叔,又在以前的基礎上增加封田五千畝,百姓五百戶,平均一年下來,這兩萬五千畝土地上的兩千五百戶人家上交的銀子就有兩千五百錠,也就是一萬兩千五百兩白銀,這還不算這兩千五百戶百姓每年上交的麥米各兩千五百石(dan),兩千五百石相當於鴻朝的四十五萬斤,再加上一些綾羅綢緞的賦稅,這滕王府可是富得流油。


  相對於滕王府這麼多的收入來說,這六錠銀子也就是三十兩銀子的確算不上什麼,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可是滕王李泰湯緣何給別人不送銀子,而偏偏要給吉星台的台官裴大海送這六錠三十兩銀子,吉星台的台官也就是個不大不小的五品官員。


  這裡面沒有這麼簡單的道理,試想,滕王李泰湯就這麼一個女兒,從小滕王李泰湯和滕王妃芸娘就把她寵愛,還好這女子天生一副不讓人疼她的習性,卻愛好武藝,要不然今天定把她慣成什麼樣子了。


  正因為如此就這麼一個女兒,滕王李泰湯和滕王妃芸娘不但要把女兒風風光光地嫁給宋小飛,而且還要風調雨順平平安安地把女兒李圓圓嫁給宋小飛。


  既然說到平安,人們常說平安二字值千金,要求平安,除了日常生活的注意之外,人們便把這眼睛盯在了良辰吉日上。


  人心都是肉長的,人與人之間講求的是禮尚往來,投桃報李這是最基本的交往之道。


  問個良辰吉日,不是一句話兩句話或者是憑藉作為王爺的威風就能問得到的,多少給人家點好處,問下的良辰吉日要比沒給人家意思錢問下的日子好得多。


  東陽族歷史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文明傳承,在無數年與大自然相處的過程中,東陽族先祖認識到了來自大自然的威力,尤其認識到了疾病以及生活中的不順當都與良辰吉日有莫大的關係,因此便把占星問卜當做了一門學問來研究。


  在東陽族受尊重的人有五類,他們分別是一官二吏三醫四占卜五教員。


  從這裡可以看出,星辰占卜排在社會人群中的第四位,怪不得滕王李泰湯會給吉星台台官六錠三十兩銀子來問個良辰吉日,其中原因淵源悠久,大有來頭。


  既然良辰吉日就定在九月初二,距離這個美好的日子也沒有幾天了,宋小飛他不是一個沒有良心忘恩負義的人,在與郡主李圓圓成親之前,他要回去看望父母和兩個在家的妻妾一趟的,他把其中緣由向滕王李泰湯和滕王妃芸娘還有郡主李圓圓說清楚以後,便騎了一匹快馬,奔回了相府,把這件事情又向父母和上圭茜還有秋杏陳述了一遍。


  作為父母當然一切都得替兒女考慮,宋遠天雖然希望兒子宋小飛能夠出人頭地,好好學習,將來考取個功名,可是滕王貴為朝廷一等親王,他說出的話有時候相當於皇帝李文巡說出的話,自然是不能不順著。


  再說了,兒子宋小飛能娶上滕王李泰湯的唯一女兒李圓圓那是好事情,從此宋小飛就成了駙馬,這是一種與皇家攀親的重要手段。


  父母愛子必為之計深遠,這也是天下父母的一片共同心意,只要兒女好,他們什麼都能想通。


  讓宋小飛擔心的父母這一關算是過去了,接下來就是上圭茜和秋杏這裡了。


  至於秋杏,宋小飛並不害怕,因為她以前一直都是他的奴婢,什麼事情都得聽他的,可上圭茜卻說不準,雖然宋小飛與她生活了有一段時間,而且在一張床上一個被窩裡睡了也有好一陣了,可是人心隔肚皮,宋小飛難以捉摸到她的心思,故而心裡這才有些緊張。


  不過有了父母的同意和支持,宋小飛也就沒有太害怕了,如果上圭茜因為這件事情與他鬧得不歡快,那他真算娶錯人了。


  不過還好,畢竟上圭茜為人也算溫和,從小在家庭里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熏陶,她聽了宋小飛一席話,只是淡淡一笑,理解宋小飛也是身不由己,因為她看過公婆宋夫人遞送過來的滕王書信,認為事情的起因在於滕王李泰湯。


  而見了秋杏,哪裡知道秋杏不但沒有任何的怨言,反而是滿臉笑容,祝賀宋小飛能夠娶到郡主這麼高爵位的女子,心裡真是替宋小飛高興。


  也就是說在滕王李泰湯威力攝服和父母的理解下,宋小飛的家庭還是凝成了一股繩,內部傳來的是團結的力量,對外釋放的是進步的信號。


  家和萬事興,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做後盾,宋小飛前往滕王府舉行婚禮心裡也就踏實多了,再也不用擔心這擔心那,免除了讓他陷入顧了前面的管不了後面的管了前面的顧不了後面的僵局和困境。


  天順人事,不管是家裡還是家外,都對宋小飛與李圓圓成親的事情抱著一種贊成的態度。


  回家一趟,除了家人,宋小飛還忘不了恩師李興文李菩薩這個人,是他把宋小飛引進了文化的殿堂。


  宋小飛見到李興文李菩薩后,跪在地上向他行了大禮,並把事情給他說了出來。


  富貴權勢,作為一個人遇到了就是遇到了,李興文李菩薩安慰了宋小飛一番,讓他安心去接受就是了。


  回了一趟家,安撫了家裡的所有人,宋小飛這才翻身上馬準備要前往滕王府。


  臨走,做父母的宋遠天與宋夫人命令管家祁山去庫房取來一百兩黃金和二百兩白銀叫兒子宋小飛拿了去花費,可是宋小飛一兩也沒有拿,滕王李泰湯在宋小飛回家前走過特別交代,凡是家裡給他一分錢都不能要,這次他與郡主李圓圓成親的一切花費都由滕王府全部報銷。


  難得滕王考慮得如此周到,宋遠天和夫人也就不再難為兒子宋小飛了,一切就聽兒子的。


  提起韁繩,在馬屁股上打了兩巴掌,嘴裡喊了兩聲,那馬便賓士而進,跑了二百里路程才到了滕王府衙。


  雖然還沒有正式拜堂成親,可是滕王府里的人,上到滕王李泰湯和滕王妃芸娘,下到一般的奴婢下人,都認識了宋小飛,見到他便口稱駙馬爺。


  由於宋小飛又要成親娶郡主了,冷眉劍賽如鳳和屠夫刀柳紅子也不得不幫忙,把滕王府里留給宋小飛與郡主李圓圓的婚房收拾得乾淨漂亮又有喜氣,新婚房間里張貼了彩畫和各式絲綢掉絲。


  當然最忙的要算滕王李泰湯和滕王妃芸娘了,還有就是滕王世子李文淵了,他們不但要負責安排下人購置各種婚禮用品,而且還要負責通知各路人馬前來參加女兒與宋小飛的大婚。


  好在滕王府里有的是眾多的下人,活被安排到他們手裡,幹得輕快非常,當然這也與滕王李泰湯和滕王妃芸娘多年來在封地內實行輕徭薄賦的惠民政策是分不開的,下人都是封地內的百姓,他們情願為這麼善意的王爺免費服務。


  滕王府里的二百號驍騎都尉是朝廷專門封賞給滕王李泰湯調用的,他們騎了快馬,身挎腰刀,奔赴各地邀請滕王的親朋好友前來參加婚禮。


  大婚的良辰吉日沒有幾天就到了,九月初二這一天,滕王府里熱鬧非凡,朝廷大小官員,四海八方的各路好漢,從不同的地方來到了滕王府。


  作為宋小飛的父母和妻室還有恩師,他們也來到了滕王府,被安排到了上賓座位上,滕王把他們作為最尊重的客人。


  這次由於老皇帝李文巡年齡大了有些政事需要皇太子李胥涼幫助處理,朝廷委派了伊雙公主前來賀喜。


  整個滕王府里張燈結綵,排場宏大,經過一天緊張歡快的幫干,這場婚禮在夜晚凌晨前總算圓滿結束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