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後悔莫及
第71章:(後悔莫及)
袁渙心裡也清楚這些話就是上官尹風想說的,也不反駁黃維,而是看著上官尹風道:「東王,此次討逆主先鋒官非東王莫屬,還請東王看在先世東王的份上,率兵回滎陽……」這些話都是袁渙臨行前張之教授與他,想用上官逸雲來提醒上官尹風.……
上官尹風嘴角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實不相瞞,袁將軍你此次前來的意圖恐怕是要落空了,本王率兵離開並不是對於賀英封王一事,而是豫州郡的門戶--安陽城正在遭受歐陽閔大軍的攻伐,若安陽有失,滎陽北邊門戶大開,歐陽慶說不定會帶兵回援洛陽,所以本王不得不率兵前去安陽守城,還有一事,你必須告訴長沙王,遼東燕地反叛之軍攻勢猛烈,若守不住庄州,袁景初大軍一路南下,中原不保,朝廷崩潰,何來的討逆?莫不是長沙王不清楚這點,不是本王自誇,若非本王親自前去庄州恐河北不保.……」
袁渙猶如大夢初醒一般的看著上官尹風,他被上官尹風騙了也不知道,但是上官尹風說的很在理,討逆和保住河北兩者來看,後者更加的重要,所以不得不選擇前去庄州禦敵:「真不愧是東王,高瞻遠矚,我等恐望塵莫及,既然如此,末將回去定當仔細稟明我家大王……」
見袁渙上當,上官尹風再次露出一種冷笑:「我軍兩日後就將離開新鄉前去安陽救援,一刻也拖不得.……」
「那就請東王儘力為國,末將告辭.……」說著袁渙拱手行禮之後,便退了出去,徑直朝滎陽奔去.……
「東王.……」站在一旁一言未發的高崇此時才問道:「不知道東王真的要去庄州?」
上官尹風知道高崇的心思,便道:「高將軍,本王能理解,不過,現今第一件事情就是你必須即刻率軍返回淮南,否則你我軍隊只能是別人的衝鋒隊,到時候消磨了實力,最後連什麼好處都得不到.……」
高崇如夢初醒,他很驚訝上官尹風看出了他的意思,那便是不願意去庄州與袁景初交戰,不過,見著上官尹風還在提醒他,便知道上官尹風的心意,很是感激的朝著上官尹風拱手行禮道:「東王此舉,高崇感激不盡,若有何困難,東王儘管派人來淮南通傳,高崇絕對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哈哈哈……」
洪光元年九月十五,滎陽大戰一個月後,公孫龍在眾人擁戴下於滎陽登基稱帝,他並未更改年號,而是與眾人說拿下洛陽之後,再說年號一事,同日,派遣十萬大軍由賀英與袁歡共同統率,分兩路西進洛陽,一路上投誠州縣共計十二城,於九月二十順利抵達距離洛陽不到百里的洛鎮,與駐紮在洛鎮的何林形成了對峙狀態.……
另一方面,原北上進攻宜陽的秦川與南宮笑部,在宜陽猛攻三天之後,順利拿下宜陽城,並未再次前進,而是駐紮在宜陽,北扼澠池何靖援軍;另一路徐振熊成虎兩人,被司馬欣大軍圍堵在洛寧小縣,進退不得,只得固守待援,等待公孫龍的援軍……
京城方面,由於四面的壓力,何靖不得不收縮兵力,以求在洛鎮和公孫龍的大軍一決死戰,朝中大臣紛紛上表皇太后何氏,要求嚴懲何靖、罷黜何靖,送與長沙王公孫龍,平息民憤.……
(京都洛陽,未央宮)
何靖一臉怒氣的看著殿下的文武大臣,冷笑道:「爾等吃喝穿度全倚何某,為何在此等國家危難之際落井下石,看來朝中眾人都是公孫龍一黨,既然如此,不如就殺你們祭旗,以激勵前線將士的士氣……」
「****,汝干預朝政,苛捐雜稅,民不聊生,今長沙王奉天靖難,若你束手就擒,我等也可在大王面前替你求情,與你個全屍,否則城破之時,你何氏一族定當滿門斬首……」
「放肆.……」何靖大怒的站起身,指著殿下罵他的那名官員怒喝道:「左右,將其拿下,梟首於殿前……」
「諾……」
殿前侍衛將人頭放到大殿當中,嚇得坐在何靖身後的小皇帝公孫新全身發抖,不知所措,何靖轉頭看了看皇帝,然後指著人頭罵道:「看清楚,凡是意圖勾結公孫龍的人,皆是此等下場,傳令下去,長沙王公孫龍造反,敢於暗中與公孫龍勾結者,一經發現,以造反罪論處,誅九族.……」
「諾……」
(洛鎮前線,公孫龍大營)
「報,袁將軍求見……」
聽聞來使是袁渙,公孫龍按耐不住的站起身,走出大帳,見著正跪在他面前的袁渙,伸手將其扶起身:「袁將軍辛苦了,此行結果如何?」
袁渙將上官尹風的話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訴了公孫龍,公孫龍聽后明顯的有些失落,其實在他心裡,他是非常想讓上官尹風來打這個頭陣,畢竟憑著上官尹風之前的威名,攻入洛陽,城內必有眾多的大臣相助,如此一來,便少了許多幫助:「不行,朕之大業,非上官尹風相助不可……」
「皇上.……」張之站出列勸道:「東王所言甚是,東邊的歐陽慶乃是繼滎陽王賀英之外另一位大將,所率十萬大軍乃是何靖的精銳部隊,用於抵抗袁景初,今陛下大業未成,若此時歐陽慶放棄河北冀州城南下,何靖必定率軍強攻,到時候腹背受敵,陛下現在的勝利,恐會毀於一旦,不如就按照東王之言,其守於河北,震懾歐陽慶,若一個月之內能拿下洛陽,則可派賀英詔安歐陽慶,此乃一舉兩得之事.……」
「陛下,張大人言之有理.……」袁歡也站出隊列進言道:「東王乃是不世之材,若能為陛下所用,則陛下天下可定,若為何靖所用,則我等皆具不保,既然東王能言明此次離開之意圖,想必也是遵循上官逸雲之言,忠於陛下,願陛下切莫意氣用事,強行召回東王……」
「陛下,既然東王願鎮守河北,便讓東王去,我等現在只需要全力拿下洛陽,則天下大定,陛下即可榮登大寶……」張之不愧是文武雙全,其心境少有人可匹敵……
「既然如此,就聽眾卿家之言,不過,我軍現在與何林對峙於此,眾將可有何良策?」公孫龍雖然年輕,但是其治國的抱負不是一般的大,從他詔安賀英來看就可知一二,何況現在……
張之想了想,便道:「陛下,現在我軍只需等.……」
「等?」公孫龍疑惑的看著張之,剛才的還有儘快,現在卻說等,模稜兩可的回答讓他摸不著頭腦……
張之微微一笑,點點頭道:「陛下,如今何靖可以說是四面受敵,西北拓跋氏的在趙地的大軍可謂所向披靡,現在趙地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城池還在慕容霸手中,平遙一戰,老將蘇龍戰死,其子蘇童帶著不到兩萬人的殘部退守於霍州城中,慕容霸在臨州城中停留,一直止步不前,想必文泰的大軍不日就會拿下霍州,霍州若失,慕容霸不得不在臨州與文泰大軍決戰,若慕容霸棄臨州於不顧,那便是放棄最後在趙地的城池,洛陽北方重地孟津關便暴露在關西鐵騎的大刀之下,如此一來,洛陽不保;再則,西邊的司馬欣除了要應付諸侯聯軍之外,還要抵抗正在攻打芮城的拓跋文彥大軍,可謂顧不了首尾,所以,現在何靖為了能將我們阻擋在虎牢關外,是只能在這洛鎮與我軍決死戰,才可能有活路,而我軍只需要拖,拖得越久越好,待西北和趙地的戰事結束,便是我軍大勝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