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最初的步伐
十年前那天世界成了未知怪物的糧食。那怪物降臨的災難,讓藍色星球覆上一片黑暗。那黑暗的流動物質科技無法完整辨析,海嘯般吞噬森羅萬象。
天地崩潰。
萬物走向滅絕,吶喊之音迅速消逝。
未來發展皆如眾生預測充滿著絕望……。
不,全都失算了。
只因那怪物……。
怪物「喰惑盤」因莫明的原因停止活動,精神陷入深深的沉睡。
就這樣蠶食一切的災難在未預測的情況下結束。
為何如此……這不是一個急尋的問題。
災害衍生的後續問題才正是生物們該急迫解決的事項。
「喰惑盤」上寄居的生物,那些「原種喰獸」群大舉侵入地球的自然生態圈。
它們的多變性與數量壓迫在地物種的生存空間,人類亦是。
這讓食物鏈高低位階重新洗牌,物種棲地再度劃分,激烈的去爭奪資源的分配。
「原種喰獸」是受「食慾」驅使而活動的怪物,大幅剝奪世界的資源。人類賴以維生的重要物料,受影響急遽銳減。
我們要活下去,如此激勵自己。人類求生本能激發,傾盡全力參予生存競賽。
為尋求可替代材料,直接捕獲侵略至此的喰獸做研究。科技強國極短的時間內就成功破解其關鍵基因序列——食慾,並剝奪。「喰獸」失去食慾將喪失獸性。人類得以馴服。
喰獸聽人類的話,為人所用。
喰獸種類多樣,人類就順應其特性做基因改造,完成適合人類不同需求而使用的多元工具……舊式的晶體電路因資源匱乏,生產供不應求,漸漸遭到淘汰,或與喰獸科技做結合誕生新式的器材。
——軍用型喰獸。
——生活型喰獸。
現今資源革新,那些喰獸是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工具的兩大類概括。
而這記錄在開拓元21xx年的重要歷史篇章的序曲里。在那裡還記載著新聯合國政府拋棄舊世代的星球稱呼,將「地球」改名為──
喰惑之星(pandoramouth)。
其象徵革新的世界,正式踏出最初的步伐所留下的足跡。
***
軍事所用的「軍用型喰獸」之一——嗶啵菈烏。
它匍伏在鄰近黑色大陸的邊疆線附近。
它外觀如魟魚,背部是由整片如土黃沙色的皮膚所鋪蓋,鳥瞰而下,那比標準職業棒球場還要寬闊的扁平巨軀,平躺且混入在黃沙滾滾的荒漠里,存在不易被上空巡邏的軍隊或鄰近黑色大陸飛來的「原種喰獸」發現。
如此龐然巨軀應該會讓接近者畏懼才對,卻仍演化出與生活環境相仿的顏色匿蹤,是因為飛行類的「原種喰獸」會掠食它。它的巨軀行動緩慢,從上空俯看,就像「焦熱沙漠沾板」上烤熟的美食。飛行類的「原種喰獸」一個迅捷的低位俯衝既可用俐齒撕下一條肥肉裹腹。
它無法抵抗飛行類的「原種喰獸」的第二原因,是與巨軀相反,生性膽小。遭受攻擊只會逃竄,鑽入黃沙,掀起規模不小的沙塵風暴。藏入沙里前的翻身動作,會挖出沉埋底層的豐富礦物。若無巧不巧挖通水脈,那真是造福其餘居住在沙漠的生物。某些小綠洲的形成就是因它懦弱的個性,反應在其行動而影響,間接造就的意外之誕生。
第三原因,它是「草食性喰獸」。只要是食用肉類以外的喰獸都歸屬草食類。
嗶啵菈烏以大地黃沙為主食,所以內部生成的器官別具特色。
它的內部器官之一,對人類具有貢獻。
——嗶啵菈烏的胃袋。
胃袋不是只有一個,如乳牛有複數以上,甚至上千。
胃袋專門用來消化大量的粗糙沙粒,其胃壁也打磨得異常堅硬。探險小隊第一次接觸該喰獸,誤闖入嗶啵菈烏如大洞窟的鼻孔。他們沿著鼻腔深入狹長食道,進入胃袋群時失去方向。小隊當時沒有該生物的概念,以為是在哪個鑿鑽千孔的巨岩盤所自然形成的石壁迷宮裡迷路。
不知歷經多少萬險,小隊少數人幸運活著回來。他們手中的調查紀錄,來到技術開發的相關單位手裡,經閱覽與延伸討論,其中提到嗶啵菈烏若經由「生物科技」基因改造,或許能為人類帶來多種用途……例如,可特化成具備匿蹤功能的軍事移動要塞,或是——
應對特殊情況,改當作拘禁用的監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