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道聖旨
御書房眾人皆點頭稱是。
戶部尚書許仕奇語氣一轉,繼續道:
「只是,如果按秦飛書中所述,要完全按照那樣辦理此事,所耗財力物力和人力,怕會是一個驚天的數字,這實非我大夏目前的國力所能承受的,此事只怕還得仔細斟酌才是。」
閣老杭禎則表示不同意見。
「許尚書,你的意見老夫不敢苟同,雖然目前看要玉成此事確實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但從長遠來看,太湖每次大小水患那次不是讓蘇州松江二府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雖然朝廷對此也有不少治理措施,但都無一例外的收效甚微,這種長期不間斷的勞民傷財計算下來,也是不小的數目啊!」
「而按照秦飛設想,治理過後太湖流域幾可抵禦百年一遇水患,這種短痛換長安的生意我看是大大的划得來,說不得蘇州松江二府還真會出現以前江南糧倉的盛況。」
內閣次輔候道玄開口道,「杭閣老,話雖如此,但眼下大夏國力實在是難以為繼呀!」
趙燁頷首道:
「嗯,幾位愛卿所言都不錯,這事是值得考慮,居正怎麼看?」
蕭天銳撫了一下頜下短須,朗聲道:
「聖上,依微臣看來,此事怎麼算來都是利大於弊,朝廷一年半載沒有這個能力,三五年總行吧,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的一步一步來操作此事,況且,秦飛書中也說了,據他實地考察了解,蘇州松江的受災百姓還是希望朝廷下恆心下決心來治理太湖水患的,他說可以以這次受災的難民為主力,以工代賑來實施這個計劃。」
「畢竟,治理過後的太湖最終受益的還是他們,我想只要朝廷宣傳得當,實施方法正確給力,老百姓應該是積極擁護的,所以微臣贊成實施這個計劃。」
「那樣經過三五年後,效果必然顯現,朝廷再查漏補缺,完善這個規劃,那時蘇州松江二府必然會受益無窮,杭閣老所說的江南糧倉的美景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規劃實施過程中,官員腐敗,行事懈怠是個問題,這就要靠溫大人和馬公公鼎力相助了。」
趙燁再次頷首道:
「居正言之有理,能使一方安寧千百年受益無異開疆拓土,朕也認為可行,只是此事還需明天朝會集思廣益才行!」
眾大臣齊聲道:
「聖上聖明!聖上此舉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實乃蘇松二府黎民百姓之福!」
趙燁呵呵一笑,又道:
「張誠,你速速著人去把吳中水利書抄印百份,送到各位大臣手中,讓他們利用沐休的時間給出一些意見來,特別是工部人員都要給朕整理一份包括財力,物力的大概數據來,明天再在早朝上詳細議論此事。」
張誠躬身道,「奴婢遵旨,奴婢馬上著人去辦!」
翌日,大早朝,文武百官齊聚乾清宮。
趙燁在龍椅上坐定,殿下眾位大臣齊身道:
「微臣參見聖上,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司禮小太監尖叫了一聲,「平身!」
待到眾大臣起身後,趙燁開口道:
「眾位愛卿,昨天朕給你們送去的吳中水利書,你們看了沒有?你們有什麼意見?」
說起秦飛的吳中水利書,就不得不說後世時空的宋代單鍔和明代張國維,他們二人都曾寫過《吳中水利書》,也都得到了當時朝廷上下和有識之士的讚賞,並在蘇州松江進行了一些這方面的工作,使得蘇松二府水患大為減少,兩本書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後世都是得到了極高的評價,而流傳千古。
而秦飛的吳中水利書也基本上是參照那兩本所寫,只不過在書中他還增加了一些後世更為現代化的規劃。
所以,此時大夏的眾位大臣讀來,當然感覺驚艷非常,說是一本天書也不為過,要讓他們提意見?他們能提什麼意見?
最多不過是圍繞怎麼實施這個巨大的規劃加以細化而已。
所以,工部一眾官員基本都贊成秦飛這份規劃,而只有戶部少數官員和其他擔心大夏財力了大臣稍顯猶豫,不過贊成的還是佔到了參加早朝官員的八成以上。
其中,蘇松二府出身的官員更是力挺此事。
最後,趙燁見群臣皆無異議,便定下了此事:以工部要員為主,戶部為副協同辦理此事,錦衣衛出人監督實施,地方全力配合爭取三年完工。
殿下群臣見趙燁定下此事,均躬身道:
「聖上聖明,聖上此舉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隨後,司禮太監宣讀了趙燁三道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禮部左侍郎紀允良,應天府尹姜憲,身為主副考官在南直隸鄉試期間監督鬆懈,御下不嚴,現貶紀允良為承天府知府,貶姜憲為建寧府知府,望爾今後誠心悔過,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蘇州秀才秦飛,才華橫溢,博學多才,因進獻《賑災條例》《吳中水利書》拯黎民百姓無數,其功堪比開疆拓土,封開國縣男,世襲罔替,食邑三百戶,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秦飛妾室顧橫波,潔身自好,情深義重,乃堅貞高潔之楷模,封六品安人,欽此!」
一連三道聖旨,使得殿中群臣有些發矇,對於第一道聖旨,發生了那樣的大事,殿中眾臣自然或多或少知道了一些,也就不覺得奇怪了,只是第二三道聖旨就來得有些蹊蹺了。
禮部尚書郭不凡走出班列,開口道:
「聖上,秦飛,顧橫波何許人也,為何能地此封賞?」
吏部右侍郎也開口道:「秦飛何德何能,能在這太平盛世得此封賞?」
緊跟著其他又有幾位老臣亦出言反對起秦飛的封賞來,而蕭天銳內閣閣老和工部尚書祈銘,戶部尚書許仕奇,溫炳等因知道其中緣由,只靜靜的站在前列不出聲。
確實,這也不怪大臣們的疑問和反對,因為對於封爵,大夏除了在開國之時進行過大肆封賞有功之臣外,在最近幾任天子中都極少封賞,特別是趙燁登基以後得封賞的大臣更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