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給左慈下套
于吉縷著鬍鬚緩緩說道:「天數使然,只是借貧道之口說出而已,依《歸藏易》所載卦象顯示,令郎取名應補以水相,貧道不才,願為公子取名。」
姜盛聽於吉這神神道道的,笑道:「你二人故弄玄虛,只是為我兒取名而來?」
于吉道:「滋潤化育,涵衍天地,又以姜姓匹配,可免凶災,貧道為公子贈一字——涵!」
姜盛一呆,自己當初去長安殺董卓的時候曾寫手書給荀彧,若是遭遇不測,則以手書示人,現在這手書還是絕密的物品,被荀彧妥善保管,這于吉如何得知姜盛之意?
「那道長以為我兒的名用單字還是雙字?」
「單字為上上之選,若是以族譜排列,應為雙字的,也並無不可。大人的來源頗為隱晦,貧道無法確定族譜情況,所以對雙字名不做點評。」
姜盛盯著于吉看了半天,問道:「好,那就借道長吉言,給我兒取名姜涵。不過我還得問問,道長未見我兒,即以面相卜卦,豈會看不出我的來歷?」
于吉道:「大人乃天外流星,超脫星宿之局,貧道肉胎凡體,實在看不透。」
左慈也道:「大人的來歷極為奇特,彷彿異世之人,貧道也看不透。」
姜盛根本不信這些星象占卜之說,但兩人對自己來歷的表述讓姜盛不由得不信這些東西,這種穿越而來的,本就是異常之事,這兩個道士豈能看得透?
「既然看不透,那就不要徒費心神了。左慈,道觀建在何處啊?」
「就在鄴城北山西南峰上。」
「在山頂?你可真能折騰啊,在山頂建道觀,工程何等浩大?」
左慈道:「嘿嘿,雖然工程浩大,但是地有所值啊,正是貧道煉丹的絕佳之地。」
「好吧,既然建了,就由著你折騰去吧。」
左慈道:「于吉是我師兄,來冀州也不能沒個地方呆啊,還請——」
「免談!你的道觀就不能待嗎?」
「我偏好丹鼎之術,免不了烏煙瘴氣,而師兄偏好符水之數,經受不得,所以——」
「那好吧,就在你對面山峰建一處館舍。」
于吉道:「大人不必理會左慈,貧道行走天下,隨處都是歇腳地方,蓋了道觀,我可就邁不開腳了。」
「留在冀州有何不好?不必風餐露宿。」
「左慈,你小子就是懶!雲遊天下乃是我輩之道,你這樣留在一處,可就耽誤了修行了。」
姜盛靜靜看著兩人鬥嘴,並不言語,兩人吵了半天,左慈被說的面紅耳赤,就道:「我不與你爭論,你要走就走吧。」
于吉也是很乾脆,就對姜盛道:「那貧道就告辭了,請恕貧道直言,令公子有天子之象,還請好生教導,以求萬世流芳。」
于吉說完就走,出了姜府之後揚長而去,左慈也向姜盛告辭,他也要回道觀了,臨行前交給姜盛一個小盒子,說道:「貧道在山中凝鍊九九八十一天,方得此丹,特來敬獻給大人。」
姜盛打開盒子,見裡面是一枚光彩照人的丹藥,看起來跟金屬球一樣,就問:「這玩意兒能吃?」
左慈點了點頭,姜盛卻搖了搖頭,說道:「你這裡面有金石之毒,長時間服用必定會毒發身亡,我勸你也不要搞這些東西了。」
左慈鬧了個大紅臉,尷尬地說道:「貧道以煉丹聞名於天下,你不讓我搞這個,那貧道該做什麼?」
姜盛心念一動,說道:「我給你一個配方,你去搞,要是煉成了,你就是改變歷史的人,千秋萬代都會敬仰,不過呢,危險性很大!」
左慈道:「有何危險性?」
「有可能會爆炸,若是配料足夠多,很可能會炸平你的道觀!」
「你有些誇大了吧?我之前煉丹的時候也被炸過,頂多就是炸裂了丹爐。」
「信或不信都在你,但要是不注意,我也只能送你駕鶴西去。」
左慈見姜盛不像是開玩笑,就道:「那不知這丹煉出來有何用?」
姜盛道:「你先不要考慮幹什麼用,先煉出來再說!」
姜盛邊說邊在紙上寫了一行字,上面寫了三樣物品:硝石、硫磺、木炭。
左慈接過去一看,感到不可思議,「就這麼簡單?」
「是啊,這三樣物品你認得吧?這是必需的三種原料,你找到之後要磨成粉末,混合在一起,進行煉製加工。」
「硫磺和木炭都是容易著火的,嗯,不知道要按照什麼比例?」
「我要是知道,還用你去煉製嗎?我只知道一點,煉製此物的時候,不可過熱,否則就可能爆炸!」
「好吧,那貧道就去試一試,不過你得派些人給我用,我一個人收集材料好難的。」
「沒問題,用多少人你報個數就行,我讓荀彧安排。」
左慈道:「我要二十名青年漢子。」
「這沒問題,人我給足,給養物資也給足,你只要把這東西給我做出來就行。」
左慈拿著紙就走了,姜盛令人通知荀彧,全力保障左慈的道觀,並派兵馬在山下守護。
鄴城文武送來的禮物都被周倉放進了姜府的倉庫,然後把登記了送禮者和禮物編號的冊子交給了姜盛。
姜盛見這些禮物很多都是奇珍異寶,頓感意興索然,憑這些文武官員,從哪兒能弄到這些東西?恐怕大部分都是貪賄所得,於是讓秦綰負責逐個退回,並在退回的禮盒中加了一張字條。
這字條是姜盛親筆所寫,並蓋著姜盛私人的印鑒。內容是:
兩袖清風何來奇珍異寶?
忠義勤廉方為無價之禮!
秦綰帶著越女營將士來到姜盛府中,把堆積在倉庫的所有禮品分發下去,然後逐家逐戶地送回。
那些文武官員見姜盛把禮物退回,都感到不可理解,同時又擔心姜盛罷他們的官,等看到盒中字條才明白了姜盛的苦心。
十常侍的下場,他們都知道,姜盛寫這張字條就是點醒他們,並不是要對付他們,若是不思悔改,下場自然不用多說。
有些文官把姜盛的親筆字條奉若至寶,精心裝裱之後,掛在書房顯眼的位置,這種做法很快就流行起來,成為佳話。
姜涵滿月的時候,姜盛給鄴城五品以上的官員都發了請帖,邀請他們參加姜涵的滿月宴,算是答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