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獻帝的想法
冀州打成一鍋粥的時候,樂安就喜慶十足,萬年公主要出嫁了。
田豐按著皇家的規矩全套做足了,先是派出許攸帶隊的使團備了厚禮西去長安面見獻帝,納彩、問名、過禮等一應做全。
董卓久居郿塢,雖然知道姜盛迎娶公主,也懶得去折騰了,只要姜盛不來對付他,他懶得操這份心。
獻帝雖然是嫁姐姐,但因為是皇帝的關係,充當了家長。董卓安排的人在宮中嚴密監視,防止姜盛借納彩之名與獻帝有所圖謀。
獻帝雖然不問政事,但基本的禮儀還是有人教導的,依照規制受了禮,著宗正交代了萬年公主劉芊的「生辰八字」。
獻帝道:「皇姐身在樂安,右將軍當不會來長安迎親吧?」
許攸道:「回皇上,公主不在長安,右將軍不會來長安迎親,但會親自到公主府上迎親,絕不失禮!」
「朕知道,本想與右將軍交代一番,看來是難以實現了。」
「皇上有話,在下可以向右將軍轉達。在下可以保證,右將軍絕對不會辜負公主的。」
「其實也沒什麼要轉達的,就是希望右將軍善待皇姐,以親情為重,不要忘了朕,再怎麼說也是他舅子啊!」
許攸聽出獻帝這是話裡有話,獻帝是提醒姜盛不要忘了匡扶社稷,幫獻帝執掌朝政。
「皇上請放心,右將軍重情重義,必定不負皇上囑託!皇上不必擔心,假以時日,皇上就會明白右將軍的苦心。」
「如此甚好,朕就等著看看右將軍是如何善待皇姐的。對了,朕賜給皇姐的嫁妝,你也一併帶走吧,朕希望皇姐幸福快樂!」說到此,獻帝竟然眼泛淚花。
這個十歲的孩子在董卓的暴虐之中受過太多的苦,現在唯一對他好的姐姐也正式出嫁了,他真的太失落了,到得後來抽泣起來。
「皇上與公主感情深厚,在下能夠理解,還望皇上保重龍體。」
「嗯,你去吧。」獻帝擺了擺手。
許攸告退之後,自有小黃門帶許攸去取嫁妝,宮中日子過得清苦,大批財富都被董卓霸佔了,獻帝給的嫁妝看起來很是寒磣,許攸看了有些心酸,這一代皇帝日子過成這樣,也真是天下之怪事了。
侍中劉和奉詔陪同嫁妝赴樂安,名義上是到樂安主持姜盛的接親儀式,但出了函谷關之後,劉和就與許攸分道了,他要去向其父劉虞傳達獻帝的旨意。
獻帝對此事早有安排,他想逃離長安,東歸雒陽,就派劉虞的兒子劉和藉機離開長安去討救兵,讓劉虞把獻帝接出來。現在許攸來長安處理公主大婚之事,劉和趁機出了長安,把獻帝的意思說與許攸,因為事關重大,許攸令人快馬加鞭,稟報姜盛。
劉和則化裝成平民百姓,獨自東行,因為北面并州和東面司隸校尉部都是董卓的勢力範圍,劉和只好繞道南陽,但被袁術的人發現了行蹤,袁術直接扣留了劉和,而派使者去聯絡劉虞出兵。
獻帝有東歸的想法,作為宗親的劉虞當然是大力支持,於是就派三千騎去往南陽,由袁術率軍去迎接獻帝。公孫瓚素與劉虞不和,於是就攛掇袁術吞併劉虞派出的騎兵部隊,袁術樂享其成,留置不發。
獻帝的想法是好的,但執行起來就是問題了,劉和逃走後即晝伏夜出,倉皇逃到幽州,把公孫瓚攛掇袁術的事跟劉虞說了。
劉虞怒道:「公孫瓚卑鄙小人,真以為我拿你沒轍嗎?」於是發布命令,讓公孫瓚撤軍守右北平郡,而且不允許公孫瓚用兵超出右北平郡的範圍。公孫瓚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方面派兵劫掠劉虞賞賜給塞外異族的財物,另一方面積極用兵,對百姓強征軍費,與劉虞公開撕破了臉皮。
劉虞就上表痛斥公孫瓚的卑劣行徑,要治公孫瓚之罪,而公孫瓚也上表指責劉虞處置異族事務不力,現在的朝廷由董卓把持,董卓只關心有沒有人反他,其餘事務懶得過問,而獻帝與朝臣又是個空架子,對於公孫瓚和劉虞的矛盾壓根兒就不過問,劉虞只得自己設法對付公孫瓚。
且說公孫范、嚴綱、田楷合兵一處,計八萬餘人,而顏良部只有兩萬,經過一個時辰的廝殺,顏良大敗,引殘兵敗將撤回南皮。公孫范、嚴綱、田楷分兵三路,連克重合、東光、高城三縣,袁紹的勢力被壓縮到了南皮、浮陽一帶。
袁紹見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小,而公孫瓚雖然屢遭敗績,但勢力卻在逐漸擴大,袁紹心急如焚,急召群臣議事。
逢紀道:「為今之計,要逼韓馥交出冀州,主公以冀州之名,興兵討伐公孫瓚,則名正言順,以應天下民意。」
「當初就該取而代之,現在我們實力弱小,恐難以震懾韓馥。」
「主公,現在黑山與黃巾作亂冀州,韓馥懦弱無知、無以應對,只要曉以利害,軟硬兼施,韓馥不在話下。」荀諶道。
郭圖道:「聽聞公孫正在圖謀河間,主公也可遣一軍西進,直奔河間國治所樂成縣,威逼韓馥;另遣韓馥同鄉之人說之,此事可成。」
「言之有理,友若(荀諶的表字)啊,你與韓馥俱為潁川人,合該成此大功。」
「願為主公驅策!」荀諶接下了這活兒。
「文丑!」
「末將在!」
「你率軍一萬,西攻樂至,要把聲勢做大,威懾韓馥!其餘眾將厲兵秣馬,以備來日戰公孫。」
公孫瓚那邊也不甘寂寞,派鄒丹、單經揮軍入寇河間國易縣、束州、文安等地,各縣守軍望風而逃,把河間國的北部讓給了公孫瓚。
志得意滿的公孫瓚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自己指派州牧,拜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僭越之名令天下人唾棄。
劉虞大怒,遣人傳召公孫瓚到涿縣議事,公孫瓚也不傻,知道劉虞來者不善,於是稱病推脫不見,也不赴涿縣應召,劉虞見公孫瓚根本不聽,於是密令各郡縣募兵備戰,決意武力征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