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東漢好姐夫> 第69章 守孝

第69章 守孝

  童淵在信中寫道:

  子誠小友:


  我之將去,留言相贈。


  汝心存仁義,甚喜我心,我提一要求:見信后即迎娶琳琳,讓我心安,琳琳能得佳婿,此生之福。


  然天下紛爭四起,須知男兒為大事,當斷則斷……


  我有徒三人,張任、張綉、趙雲,可為你臂助,他日若是尋得任、綉,可出示我之書信……


  天下人才,無分貴賤,望子誠一視同仁,誠心拜請,則天下英雄皆入汝帳下。


  ……


  童淵的書信充滿著長者對後生的關愛和叮囑,諄諄教導躍然紙上,姜盛收好了書信,然後把童淵寫給張任、張繡的信收入囊中。


  第二日,姜盛按著古時的守孝之禮,披麻戴孝、稀粥素食。趙雲、夏侯蘭拜見時,姜盛表示要留在山上守孝一年。


  古時的禮儀,守孝期間不得婚嫁、遠行、出仕,夫妻不得同房,不得娛樂等等,有各種禁忌。


  夏侯蘭道:「大哥非同姓親屬,無守孝之義務,萬不可如此!師父遺囑,讓大哥你迎娶琳琳,你怎麼能違背師父的遺囑?」


  趙雲道:「是啊,大哥,師父已去半年,你這回來,正是要遵師父遺囑。」


  夏侯蘭道:「大哥,我等皆為山野人家,迎娶琳琳也是沖喜,而且琳琳屬於孫輩,守孝百天即可,你若是守孝,便違背了師父的一番心意。請三思!」


  姜盛道:「守孝乃是出於人心,並非禮制所限,我雖為外姓人,但感情卻是真實的,你們無需多言。」


  趙雲道:「大哥孝義為先,可你麾下將士也要陪你守孝嗎?他們該何去何從?他們該如何生存?我見於禁、周倉、楊鳳皆為忠義之輩,他們追隨大哥無怨無悔,難道大哥你就忍心讓他們自謀出路?」


  姜盛一震,他忘了自己現在是一名主公,他還要為數百名忠心耿耿的精銳之士謀出路。


  夏侯蘭道:「子龍言之有理,大哥,你的孝心,師父在天之靈一定會看得到,但是他老人家也絕不會看到你只顧自己的孝義,而寒了忠於你、支持你的義士們的心。」


  童琳這時候也進來了,說道:「夫君,二位叔叔所言極是,你要為那些追隨你的人考慮,切不可因為爺爺,而讓大家對你失望。官軍都已班師,皇帝封侯拜將,若是你不去,失去了機會,那些追隨你的人有何出路?你若是如此,先不說爺爺不會原諒你,我也不會原諒你!」


  姜盛看著最親的這三個人,然後抹了把眼淚,慢慢站起身。


  「好吧,是我考慮不周,累琳琳和二位賢弟費心了,我三日後啟程赴京。」


  「大哥,請允許我等同去!」趙雲道,夏侯蘭和童琳也附和。


  童淵已過世半年,按照禮制,童淵沒有子女,無人符合守長孝的條件,童琳是孫輩,守孝百日即可,姜盛是女婿,外姓人,不必守孝。趙雲和夏侯蘭是童淵的徒弟,按理要守孝,也按著百日盡孝的標準。


  姜盛感念童淵的師友之情,守孝三日,也算全了禮數,來自後世的他對生死的觀念比古代人看得開,趙雲他們都看得開了,姜盛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趙雲他們提出要跟姜盛赴京師雒陽,卻遭到了姜盛的反對。


  「不可,此去京師,前途難料,你們不可同去,待我穩定下來,自會派人來接你們。」


  姜盛雖然知道歷史,但自己這個穿越者能不能應對官場的爾虞我詐還是個未知數。若是順利,謀個地方官做做,再來安置眾人。


  趙雲等三人苦求無用,只得留在山上,姜盛僅帶于禁、周倉和十名隨從回京,其餘親信衛士就留在山上訓練楊鳳帶來的五百多人。


  臨行前夜,姜盛到後山山洞取了一些夜光玉,去京師不送禮可不行。


  整備妥當之後,姜盛一行人就晝夜兼程,往京師而去。


  進入司隸校尉部之後,不見了黃巾作亂的痕迹,但仍然是民生凋敝,這哪是京城周邊的樣子?姜盛不禁感嘆,如果給各方諸侯打工,還真不如自己干,他覺得自己未雨綢繆,暗中培養親信武裝並無不妥。


  話表兩頭,張郃進入陳縣北部密林建成了訓練營地,三百餘名黃巾降兵已經錘鍊出來,無論是體力上還是戰術技能上都有了飛躍,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他們的存在是為了姜盛,忠誠是他們的信念。


  「報——」斥候來報,說有一隊騎兵在林子外面徘徊。


  張郃隨斥候去查看,發現那隊騎兵約三十多人,身著官軍服飾,身份不明,於是令衛兵回去組織備戰。而自己去往近處隱蔽處觀察,然後放下心來,出林子迎接。


  張郃看到這些騎兵的馬鞍后側都掛著葫蘆狀油壇,這種油壇是姜盛發明的,形狀成葫蘆狀,壇口用泥封封住,在戰馬奔跑時不會灑出來,用時只需以箭頭戳開泥封即可,這個東西可是獨此一家。


  那隊騎兵為首者一直背對著張郃,張郃並沒有認出他來,直到有人發現張郃出來,這為首者才轉過身來,此人是姜盛從幽州帶出來的老兵,張郃當然認識。


  原來這一隊騎兵就是姜盛安排南下的隊伍之一,姜盛原本想讓他們換上百姓衣服,化整為零,但走到半路卻被官軍截下來了,他們表明身份,並出示了官軍大營的令牌,這才放行。後來他們就乾脆換上了官軍的服飾,大搖大擺地一路往南,反倒方便了許多,而且還獲得了充足的補給。


  張郃得知是如此緣故,於是帶領他們入營。


  為了營地的安全,張郃設置了四條入林的通道,並安排了明暗兩哨巡查,其餘能入營地的樹林都被設置了陷阱、暗樁以及各種機關。若是外人不知道路線,可以說是有去無回。


  此後十多天內,陸續有不少騎兵來到此處,張郃派出斥候在密林周圍監視情況,若是有外人來此,則不去接應,若是周圍安全,則出林接應。


  陳縣營地的人數擴充為六百多人,戰馬近千匹,各種箭矢兵器都在營地能夠製造,原材料都是張郃派人化裝出去採購的,這個營地雖然規模不大,但像是個軍事基地的樣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