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烏江戰紀> 第504章 仙女石●仙女山

第504章 仙女石●仙女山

  當天傍晚開始,下起雪來;半夜,天降暴雪。


  次日天大亮,「小羊兒」的母親特地按當地習俗做了一種獨特的新年第一頓朝食,請客人來品嘗。


  其他人皆到,不見瞫夢語、如煙。


  朴雪梅回身去瞫夢語、如煙二人的房裡一看,無有人影,大驚失色,連忙呼叫。


  朴雪梅、相真、苴蠻子、「小羊兒」,還包括相月紅,四下里尋找,外面積雪過腰——昨晚乃是千年一見的大雪。


  尋了多時,哪裡有瞫夢語、如煙的身影?


  村子上的其他人聞知,加入尋人行列,分成數隊,從幾個方向,冒雪找出五六里地。


  相真、苴蠻子、朴雪梅、相月紅、「小羊兒」等人,沿途尋到這一層台地的最邊緣,到了一個懸崖邊上,仍不見瞫夢語、如煙的影子,在雪地里提心弔膽,不肯回去。


  突然,「小羊兒」驚訝道:「你們快看,左面懸崖邊上,怎麼會憑空多出兩根高大的柱子來?估計是兩方巨石!」


  朴雪梅等人朝「小羊兒」手指方向看去,約兩里之外,果然有兩個高大的物體,聳立在懸崖邊上,被厚雪蓋住,不知是什麼物體。


  相真疑道:「兄長,你有沒有記錯?」


  「小羊兒」道:「我住在這裡二十幾年了,不會有錯!」


  一個同來的四十餘歲的村上男人道:「絕不會有錯,我一年要來這裡好幾次。」


  懸崖邊上憑空「長」出兩個高大的物體,一行人議論紛紛。


  多時,「小羊兒」道:「依我看,兩個小主子,莫非是天仙下凡,肉身化為兩根柱子,魂兒已回天上去了?」


  人們將信將疑。


  突然,苴蠻子大叫一聲,飛身就要從懸崖上跳將下去,虧得相真武功頗高,眼疾手快,將他拉住,「小羊兒」、朴雪梅和另外幾個村民,急過來拖回苴蠻子。


  苴蠻子大哭道:「她們既然成仙了,我只有死了去陪她們!不然,我如何對得起夫人、公子、木莽子,還有如雲、毛狗、蘭回!」


  相真道:「你以為但凡是個說人話的,死了就能成仙嗎?夢語、如煙是回天上呢,你哪裡能去陪?」


  幾人苦勸了一回,苴蠻子才住了哭。


  瞫夢語、如煙神秘失蹤,朴雪梅、相真、相月紅、苴蠻子等一路傷感,回到村子里。


  冬去春來,積雪消融,眾人再去看那懸崖邊上的兩根石柱。見那兩根石柱,形似美人。


  在這些巴人的眼中,其中一根石柱有幾分像瞫夢語,另一根有幾分像如煙。


  看著兩根巨大的石柱,朴雪梅道:「原來兩個妹妹,果真不是凡間的!」又禁止不住鼻子一酸,流下淚來。


  後人稱這兩根石柱為「仙女石。」


  巴國兩大美人(在巴人們看來,如煙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巴人了)化石成仙,有巴登徒子仿作《仙女石吟》為記:

  雪落雪飛雪漫山,

  山河破碎最堪憐。


  一朝夢斷劍光里,


  滿天愁思凝神石。


  殘陽斑斑心泣血,


  斷雲片片肺裂絕。


  兩千三百六十年,

  風雨雪霧又雷電。


  白馬哀鳴奈若何,


  烏江咆哮淚成河。


  天盡頭,何處是仙樓?

  痴人年年到痴地,

  又見杜鵑啼別離。


  兩處思來兩處憶,

  天高地厚兩不知!

  天盡頭,何處是仙樓?

  未若尋常百家女,

  尚有幾春夢真時。


  如夢般來如夢去,

  巴人千秋呤傳奇!

  虎安山大部族巴人聽說瞫夢語、如煙化為巨石,傷感、感嘆不已,卻不知其中有來由:瞫夢語乃是花神女夷之妹,如煙乃是靈山十巫中唯一女巫巫姑之妹,被大神西王母貶至凡間來的。


  後人在虎安宮夫人巴永秋之姐巴永春遺留下來的孤本《山經補遺》(《山經》,指後來《山海經》中最原始的部分)中,發現上面記載了一個故事:

  很多年前,西王母大壽,各處神仙齊聚瑤池,花神女夷帶上自己的妹妹若夢,巫姑帶上妹妹若煙,也都是得了道的仙子,一起來拜壽。


  壽宴上,若夢、若煙不勝酒力,帶上嫦娥的玉兔兒去西王母的御花園裡玩,與靈山十巫之一的巫姑之子巫奾相遇。


  為了逗不笑的巫奾發笑,若夢打開了五行山水圖御花瓶的八卦蓋兒,引起巫奾仰天狂笑。不想,若煙懷中的玉兔兒,被笑聲驚嚇,跳到花台上,將那五行山水圖花瓶蹦下台來,落入凡間。


  為此,西王母將巫奾打入禁神宮,將若夢、若煙,以及看守御花園的三個護花神將(原來是為黃帝巡山的「二八神」中的其中三將)打入凡間。


  巫奾到了禁神宮,與先前因為靈山十蛇的事,被巫咸天師打入此宮的靈山十巫的四個徒兒,關在一起(欲知詳情,請看本書第28章《靈山十巫》、第409章《五龍劍來由》)。


  四個師兄和同樣是犯了事的小精小怪備好酒菜,為巫奾洗塵接風,正在喝得高興,只聽頭頂如炸雷一般。


  原來是那隻五行山水圖御花瓶從西王母的瑤池落下之後,正遇狂風(估計是風伯發酒瘋),見風瘋長,長成數里直徑大小,在那風中東飄西盪,多日之後才落到凡間,正好落在禁神宮頂,花瓶的瓶蓋兒砸出一個大窟窿,將正在喝酒的巫奾等砸死,魂兒飛出禁神宮,轉投到人間去了;而花瓶兒中的十六種神奇花種,灑了出來,通過各種緣分,轉化為人間之美人精靈(事見本書第013章《竹枝小調警秋夢》)。


  且說這一處禁神宮,不在別處,正是在虎安山第一大險地天坑的地底下,不知多深,並有暗道與外界連結,當然只有西王母、巫咸天師這樣的大神,才能打開暗道。


  禁神宮裡,不見天日,卻也有各種用具,還有小精小怪們把守和服務。


  正是那隻變幻無窮的西王母的花瓶兒,見風長大,砸破了禁神宮頂部的一部分。


  龍勝將軍木莽子、龍飛將軍巫城、虎安宮瞫夢語和木莽子之妹水仙,曾經進入過以前的禁神宮(即地心洞),當然他們不知道這地心洞與自己有何關係。(前事見本書第269章《地心處旅》)。


  這也是當地的先人們傳說天坑中飛出過龍的原故。


  虎安宮夫人巴永秋的姐姐巴永春再聰明,也不會將《山經補遺》中記載的這個遙遠的故事同自己的侄女瞫夢語和自己的妹妹巴永秋,以及與自己聯繫起來。直到多年以後,才有人發現其中的前因後果。


  經過不知多少今生來世、來世今生,到了這一世人生,「靈山十巫」之徒,終於聚首人間。其中,巫姑之子巫奾便是木莽子,其餘九人,分別是:瞫夢龍、荼天尺、樊雲彤、巫城、瞫瑞、杜清漣、巫貞、鄧魯、巴永春。


  同樣緣故,月宮玉兔兒便是三苗寨的盤月兒。


  其餘人物,包括「二八神」、「十六花」等,若有意去對號入座,請回看本書正文前面的《烏江戰紀人物表》。


  且說瞫夢語、如煙兩大美人,化石成仙之事傳開,很快傳遍巴國、楚國、蜀國、夜郎國等地。


  於是,當地人便稱瞫夢語、如煙姐妹所化的那兩座高大的石柱為「仙女石」,稱虎山女為「仙女山。」


  仙女山,如今是非常有名的旅遊勝地,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南國第一牧場」、「東方瑞士」等美稱。


  仙女山,距重慶武隆區城,僅二十幾公里,距同樣馳名的「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更近。


  後來又有傳說這山上有仙女下凡之事,僅錄一件如下:

  大約在宋代,此山下住著一對婆媳,婆婆為人忠厚,積善好施;媳婦勤勞儉樸,採藥耕織。一天,婆婆突然暈倒過去,醒來時眼前一片漆黑,雙目失明。為了治好婆婆的眼睛,媳婦天天上山採藥。一次她累極了,坐在一棵大樹下休息,剛閉上眼,便恍恍惚惚看見一位年輕美貌的姑母,手捧著一隻鮮紅的大蜜桃笑盈盈地向她走來說:「你把這桃子帶回去給婆婆吃了吧,她的眼睛就會好的。」媳婦驚喜交加,忙睜眼一看,姑母已無影無蹤。說也奇怪,婆婆剛吃完桃子,只覺得渾身發熱,眼睛發脹。不一會工夫,雙目重現光明,而且比先前更清亮。大家都說這是婆婆心好,媳婦孝順,感動了救苦救難的仙女。——此是后話,也是傳說。


  據有人推測,當地後世所傳說的數次仙女下凡之仙女者,疑是瞫夢語、如煙兩姐妹不忘虎安山草原,時有變化為女子下凡之舉也。也僅供參考。


  以上又是后話。


  書歸本傳。


  巴國東南部的巴氏、瞫氏、共氏、蚺氏四大部族淪陷之後,以伏牛山(郁水)鹽泉及其周邊為戰爭目標,巴楚兩國之間又經過數次爭奪,最終為楚國所控制。


  後來,秦國、楚國在巴東南地區爭奪長達八年之久,最後屬於秦國。


  「虎安山之戰」後幾十年裡,曾經的軍事強國巴國,就像風燭殘年的老人,越來越虛弱,先遷都褻江(今重慶合川),后遷都閬中(今四川)偏安。


  公元前316年,蜀王出兵攻打與巴國關係良好的苴國(今四川廣元境),苴侯出奔到巴國,苴、巴兩國向秦國求救。


  秦惠文王採納了名將司馬錯的主張,命張儀、司馬錯、都尉墨趁機率軍經石牛道攻蜀。蜀王親自至葭萌抵禦,兵敗遁逃,被秦軍殺死,蜀亡。


  同年,張儀貪巴國之富,攻苴國、巴國,當年秋天滅蜀,十月便滅巴,巴國主被俘,巴亡。


  又后,秦滅楚。


  秦國在大約今渝東南、黔北、湘西部分地區,置黔中郡。


  巴國虎安山瞫氏大部族活動的大致區域,秦漢時期,為枳縣管轄,隸屬巴郡;蜀漢,置漢平縣,隸屬涪陵郡;東晉,漢平縣併入枳縣;南北朝,南齊至北周復置漢平縣,隸屬涪陵郡;隋朝,徙漢平縣於涪陵,開皇十三年,改名涪陵縣,隸屬巴郡;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涪陵縣分置武龍縣;宋朝,改名枳縣;南宋高宗紹興元年,複名「武龍縣」;明朝,武龍縣併入彭水縣;洪武十三年復置,因與廣西武龍縣同名,改為「武隆」,隸屬涪州………「武隆」一名,沒用至今。


  現在,巴國虎安山瞫氏部族活動的大致區域,為重慶直轄市武隆區。


  巴國郁水侯部族族活動的大致區域,現為重慶市彭水縣、黔江區。


  巴國共氏部族活動的大致區域,現為重慶市酉陽縣。


  巴國蚺氏部族活動的大致區域(巴峒地區),現為重慶市秀山縣。


  今武隆區、彭水縣、黔江區、酉陽縣、秀山縣,再加上石柱縣,統稱為「渝東南地區」,幅員面積2萬平方公里,接近全重慶市幅員面積的四分之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