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烏江戰紀> 第268章 誌異道合

第268章 誌異道合

  巫城突然想起來了,昨晚有人說旺龍灣什麼長老後日五旬大壽,估計是祝壽去了。


  他想到,那旺龍灣松青青與水仙有婚約,水仙自然也不得已是去了,心中有些酸味。


  他轉而又想到:「聽水仙說木莽子與松青青是最好的兄弟,他又為何沒有去?」


  巫城十分無聊,打算再回夢裡打發光陰,突然靈機一動:「地心洞,是龍寶坑中神聖之地,雖然進去參與過活動,但並未深入。


  「這天坑十分反常,或是那地心洞並不是他們所說的那般恐怖,甚至可能是出天坑的一條路。」


  想到這裡,這小子如無意中揀到寶物一般興奮。


  「不如趁他們不在,去那個寶洞探一探,若真是有出路,豈不是卧虎出山。」


  心動不如行動,巫城出了寨子後門,邊上石級,邊又想到:「地心洞里供有神像,平常不準進去,且上有關鎖,這卻不便。今日寨主等人都不在家,正好有一個傻兒在家,他若同去,一則有個伴,二則他可準備所需物件,三則萬一有甚麻煩,他可頂缸。不去約他同去,更約何人?」


  於是,巫城轉回到木莽子房中,親切叫道:「好兄弟,觀什麼書?」


  木莽子正在專心於周文王設的圈套之中。


  木莽子是龍寶寨未來的寨主,自然要學巫術,由於他接觸過一些其他書籍,因此對巫術的學習興趣沒有他父親水融希望的那樣大,甚至可以算得很不上心。


  當他開始學習《周易》,他認為周文王應該是一個巫術極高的巫師,甚至可能與巫咸天師在差不多的水準上。


  同時,他又發現,似乎越開始學《易》,卻越糊塗,會不會是那「女神仙」(巴永春)隨口之言,自己卻當了真了?


  聽巫城一叫,木莽子從書中出來,見是此人,不想搭理,出於禮貌道:「《易》。」


  「有甚收穫?」


  「十分怪異,看不明白,豪無收穫。」


  「聽說易理微妙,豈能輕易就懂。」


  木莽子此人,好奇心強,聽巫貞說《周易》是天下第一奇書,再加心中有事,便開始認真研讀,才發現與其他書大不一樣。


  雖然經巫貞指點,他明白了一些「字面意義」, 但仍然覺得是大棒棒掏耳朵,入不了門,心中不服。


  他又是坐得下來,善於思索的人。從上前天看到今天,手不釋卷,因此雖然是與松青青最要好,也沒有同去旺龍庄。


  水融夫婦知道他的性情,也未勉強。


  巫城與松青青有宿怨,自然不會去自討無趣,也沒有人歡迎他去。


  木莽子不請客人坐,低下頭又觀起書來。


  巫城靜站了一會兒,以言挑道:「聽說地心洞很深?」


  木莽子仍是不理。


  巫城又道:「我料地心洞,或許是出天坑的一條路。」


  此言一出,木莽子心中一驚,暗道:「我連日苦思冥想,未想到此處,他卻有這根筋,或是有理。」便道:「有何道理?」


  「我一路來到龍寶坑,發現龍寶坑是個怪異之地,很多東西,不能按常理去看,要反過去想。外間以為天坑是個魔鬼坑,其實卻是人間仙境;再拿天浴池外面的路來說,都以為外面是懸崖,卻是大路。因之,都以為地心洞是下陰朝地府的,但或許正是出天坑的路。」


  木莽子暗想,他這番言論,居然曲蟮過細沙,有些道道,便道:「不全是胡話。」


  巫城心喜,上前到木莽子面前兩三步,彎下腰,以更加親切的語氣道:「好兄弟,不如,我們去探它一探?」


  木莽子驚了一下,暗想:「我也正想找出去的路,他卻與我一樣心思,如果真如他所說,豈不妙哉。但是,我不必與他同夥,等水華、水雲回來自去。」便道:「地心洞平常不能進去,等他們回來了再說。」


  巫城的想法卻正與木莽相反,他明白此事不能讓父母知道,至少不能讓他們知道太早,於是道:「兄弟差了。若是等他們回來,就去不成了。」


  「為何?」木莽子這次沒有再說完話就仍低頭觀書。


  「你想,在龍寶坑所有人心中,地心洞一定是個送死的洞,他們會同意去探嗎?肯定不同意!」語氣堅定得木莽子不得不信。


  木莽子心想,他說的確實不差,在龍寶坑裡,下地心洞就如外面的人說下天坑一樣,是個大忌諱,必然不會同意,但依他所說確實值得一探,若成了,正好去完成大洞主之令,也為天坑人走出這個天牢找到一條路。


  同時,眼前這個討厭的人是個武功高手,這點不能否認,有他同去,還多了一層保障,便道:「可以一試。」


  巫城心中狂喜,但並不十分表露,道:「現在就去!」


  木莽子道:「不用如此急,父母他們最早要大後日才能回來,我讓民伯準備一些東西,再去。」


  巫城道:「最好最好!」


  二人心思不同,目標卻一致,一拍居然即合。


  好不容易熬過一天一晚,巫城起個大早,便來約木莽子,卻見木莽子還未起榻,叫醒他。


  木莽子起來,用了朝食,二人背了所需物件,從寨後門出發。


  這是一條青石路。


  走到半路,木莽子見引水到寨中的兩根竹梘之間在漏水,上前重新把位置對好。這樣的竹梘有數十根,連接在一起,從山上的清泉眼直到龍寶寨。


  這大約是原始的自來水,只有生長在高山峽谷的民族才會發明,正如清代李調元描述的「竹桶分泉,最是佳事」。


  巫城笑道:「想不到龍寶坑中人,還會這一招,省了多少事。」


  木莽子道:「你想不到的多。」


  巫城正要回應,只聽後面喊道:「你們哪裡去?」


  二人吃了一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