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烏江戰紀> 第256章 宗姬之巴

第256章 宗姬之巴

  「楚將屈容,又名屈融,是一個巴國通,三月前到了古丈壩,任該地楚軍主將,正在整訓武士;他還派出探子,打探地形等,其意圖十分明顯:奪取巴硐,與夷城的養明形成對我東南大片土地的鉗擊之勢。


  「因此,枳都巴秀將軍主張先給他來一個下馬威。


  「密令已到,精選武士,限期秘密集中到巴峒。你這次同彪兒一起去,為軍中行人,多多提醒他。再者,有什麼情形,及時讓人速報於我。」


  原來,巴蜀楚茲方之戰前,巴國在酉水、沅水方向(今渝東南、湘西)與楚國進行過多次爭奪。茲方之戰後,除局部的相互挑釁,楚國從這個方向進攻巴國只有三次,規模都不大,主要是為策應夷城方向的進攻。


  巴軍將領對從未面對過的楚將屈容不是太了解,但巴國駐枳都的中將軍巴秀的密探打探到他在楚國被稱為「巴國通」,久負取巴之志。


  天下最可怕的人,是有心之人,對這樣的人擔任楚軍古仗軍營主將,有勇有謀的巴國中將軍、枳都上將軍巴秀當然坐不住了,甚至感覺有可能是比養明更為可怕的敵將。


  徵得六公子巴平安同意,上報江州,巴國主同意秘密對屈容用兵,集中枳都和巴峒軍營的山、水兩師,以及虎安山瞫氏、酉水共氏、巴峒蚺氏三大部族中的精兵,打他個措手不及,起到先發制人的作用。


  同時,為防止楚將養明探得消息,趁機向郁水方向用兵,巴秀以六公子巴平安之名令石城軍營的八公子巴遠安、郁侯所部兩師原地駐紮,隨時注意養明的動向。


  由於六公子巴平安在病中,巴國主令中將軍巴秀為這次主帥,統兵襲擊楚國古丈軍營。


  命令傳到虎安山,山師主將牟誠提出由公子瞫夢龍任虎安山大部族主將(他認為瞫夢龍為主將,理所當然是遲早的事),率虎安山部族全部武士中的約一半精銳出征,但瞫伯認為瞫夢龍還需要歷練,於是令牟誠為主將、舟師主將朴延滄為副,其餘瞫鳶、荼天尺、相美、竹午、盤芙蓉等為頭目,瞫夢龍仍監軍,並理所當然擔任軍中首席巫師。


  虎安宮虎賁總頭目兼山師伍百長瞫慶、山師伍百長樊小虎留守虎安山,負責虎安宮安全及應對境內突發局勢。虎安宮虎賁一半隨瞫夢龍出征。


  其餘各子部族武士,限時兵進共灘,經過酉水共氏,轉入蚺氏地界,到達集結目的地。


  虎安宮糧草總管苴懷之子苴垣統率輜重(後勤部隊)、天坑牢營的管事果艮風(果氏部族前首領果五源次子、虎安宮文官虢昌之婿),徵召為軍中行人。


  次日,三苗湖三河口舟師營中,瞫夢龍主持祭祀儀式完畢,隨後主將牟誠發令:所屬各部,分成數支小分隊,間隔數里(若遇到視野太開闊的地方,還需進一步化整為零,盡量隱蔽通過),偃旗息鼓,沿纖路步行,向共灘而進。


  他們每到一處險峻的高山、河谷、長橋等,都要拜神鬼,求安全通過險阻,這是當時的規矩。由於時間緊急,瞫夢龍與虎安宮大巫師瞫瑞之子瞫英,一前一後相隔數里,輪流在前,為的是遇到需要拜的山頭等處,前隊正在禮拜之時,后隊趕到前面去祭拜前方的險要,節約時間。


  催軍急進,牟誠、瞫夢龍率先進入龍潭壩(今重慶市酉陽縣龍潭鎮)。此處有一個部族,屬於共氏。


  龍潭壩依山托水,建築獨特。這裡有著名的渡頭(碼頭),也是巴國運鹽的重要渡口之一,風景絕美,有唐代花間派詞人韋莊題《龍潭》一首為證:

  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雲閑,

  暫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

  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遊人不欲還。


  2200多年後,這裡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領導者之一趙世炎——此是后話。


  不及細看風景,一路狂奔。


  很快,虎安山部族的主力就進入了巴國蚺氏大部族轄地(今重慶市秀山縣境內),只見這裡,與丹涪水兩岸,完全是另一種地形:一馬平川,風光秀麗。


  這裡,商周時期,屬商於之地,春秋屬巴國南疆,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清代名人章愷曾詩曰:


  蜀道有時盡,


  春風幾處分;

  吹來黔地雨,

  捲入楚天雲。


  「兵貴神速」。這路巴軍曉夜趕路,到達巴峒城。


  巴峒,就是今天的茶峒。茶峒位於湘、黔、渝三省(市)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


  如今,茶峒更名為「邊城」,在湖南省花垣縣西部,為湖南之西大門,湘西四大古鎮之一。當時,屬於巴國邊境門戶,有重兵駐防。


  此處風光,沈從文老先生的《邊城》已寫到極致,一個字也不敢多提了。


  巴峒城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左城是蚺氏大部族君長的住地,右城是巴國最南邊的一個軍營(巴峒軍營)駐地。


  按照主帥巴秀的命令,虎安山所部主將牟誠命令到達巴峒附近的武士分散隱藏在叢林中,自己與瞫夢龍、舟師主將朴延滄帶少量隨從進巴峒城。


  他們進了城,才知道全軍主將巴秀和其他枳都將領已先於他們到了。


  瞫夢龍拜見巴秀之時,第一次當面見到仰慕已久的巴國名將、巴峒軍營主將巴冬。


  巴冬,身材偉岸,時年三十六。巴冬出生的部族不屬於白虎巴人,而是屬於「宗姬之巴」,也就是曾經的巴子國王室。


  《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載:「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子巴」,大約在今漢水一帶,學術界對周武王所封巴子到底是姬姓還是賜姓,封在什麼具體地方,爭論頗大,本書不去爭論。


  白虎巴人稱雄后,他們也難得去爭論這個無聊的公案,只管把所有巴人的榮譽都往自己的臉上貼。


  傳說姬巴國後來被滅,巴冬數代計的先祖一支不斷遷徒,最後遷到了白虎巴人的居住區,看到白虎巴人已經無容質疑地成了主導者,便在適當時機來了運氣,在渝水(今重慶合川以下一段嘉陵江)岸邊的沙灘中挖出來一根黃金權仗,獻給巴國主,巴主大喜,以為神授。


  後人則普遍認為是巴冬的祖上有煉製黃金器物的本事,為討好巴主,求得發達,專門特製權仗並預埋沙灘中——這伎倆在歷史上演出過不止一次,連戍卒起義都能搞出「大楚興,陳勝王」——但關鍵一點是不同的,就是巴人徹底相信是神的旨意。


  有一本野史中記載,這根權仗與三星堆出土的「魚鳧王仗」較為相近,但其圖案不盡相同。


  憑獻金仗之偉功,巴冬家族數代人均受益,數人為卿、為將。


  至巴冬本人,仍被重用。以前,巴冬在巴主身邊,多有戰功,年紀不大便擔任江州虎賁國的將軍,大約相當于禁軍頭目,後來得罪了當時的世子巴南安,他擔心禍起蕭薔,請纓到邊疆重鎮巴峒駐防。


  當時,巴冬二十七歲,在此駐防已近十年,家人也遷來了,深得軍民之心。


  楚國人雖然從巴峒方向對巴國有過幾次進攻,皆是無功而返,從未逼近過巴峒城,因此人們譽稱巴冬為「巴峒長城」,意思是無人能突破其防守的將軍。


  瞫夢龍不到十歲,就聽說過巴冬的英名,今日一見,十分亢奮。


  眾將會謀,巴秀直接下達昨晚星夜與巴冬、蚺氏部族首領等人商議好了的進兵計劃:以一不到一萬的精兵猛將,長途奔襲,向楚軍駐在古丈境內約兩萬五千人的主力發起突然進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