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七世追魂> 第一百五十七章 密密麻麻

第一百五十七章 密密麻麻

  除非是叫花子魚丸不願意醒來,那麼陸晴霜絕對能夠喚醒他!


  自打藍魁煙消雲散之後,小和尚董佛玉也像是就從這個人間蒸發了一般。


  不論陸晴霜如何尋找,依舊難覓蹤跡。


  現在一想,是不是小和尚董佛玉已經不在這個山頭了?


  陸晴霜無法確定,記憶中浮現一個場景:

  大臣們派人迎接代王。代王的郎中令張武等提議,他們說:「漢朝大臣都是高帝時的一些老將,熟習軍事,深諳權詐,其內心並不滿足於現在的地位,只是害怕高帝與呂后的威嚴罷了。現在諸呂已誅,血濺京都,此時以迎大王入京稱帝為名,實在難以令人置信。希望大王以有病不能前往相辭,以觀察情況的變化。」中尉宋昌進言道:「他們這些議論是錯誤的。秦朝朝綱紊亂,豪傑並起,想取代秦朝而得南面稱帝的不下萬人,但最後能君臨天下的,僅劉氏一家,天下懷有非分之想的人已感絕望,這是其一。高皇帝封子弟為王,封地犬牙交錯,這就成了磐石般的核心,天下服於劉漢的強大,這是其二。


  漢朝建立,廢除了秦朝的苛斂,省刑罰,施德惠,人人自安,深得人心,此其三。而以呂太后那樣的威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周勃持一符節進入北軍,一聲呼喚士卒都左袒,支持劉氏,反對諸呂,結果把呂氏消滅了。由此可見劉漢政權出於天授,不是靠少數人的力量可改變的。今日雖有的大臣想趁機一逞,而百姓不願聽其驅使,靠他的少數黨羽就能夠達到目的嗎?京都內有朱虛、東牟的團結。


  外有吳、楚、淮南、琅王牙、齊、代的強大。於今高帝之子只有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居長,聖賢仁孝,名播天下,所以朝中大臣順萬民之望而想迎立大王,大王就不必有所顧慮了。」代王稟報太后,一時尚難決策。問之於卜,兆得大橫,卜人占辭道:「大橫亘亘,我為天王,夏啟光宗耀祖。」代王說:「寡人本來就是王,又何必加一個王號呢?」卜人說:「卦中所謂天王,是天子啊!」於是代王派遣太后之弟薄昭見太尉周勃,周勃等詳細報告了迎立代王的真意。薄昭回報代王說:「是可信的,無須懷疑了。」代王笑對宋昌說:「果然如先生所言。」就派宋昌主管車駕,派張武等六人乘六輛快車去長安。車駕到高帝陵停止前進,而派宋昌先到長安觀察動靜。


  宋昌到達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到高陵回報代王,於是代王行進到達渭橋。群臣以臣禮拜見代王,代王亦謙遜回拜。太尉周勃進言說:「要求賜片刻時間秘密稟陳。」宋昌說:「要是太尉所陳的是公事,就請當著眾臣的面奏;要是所陳的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太尉周勃就跪著送上天子玉璽。代王辭謝說:「請到京都館舍再議。」


  閏九月二十九日,進入代王駐蹕館舍。群臣都到了館舍,呈上奏議說:「丞相臣陳平、太尉臣周勃、大將軍臣柴武、御史大夫臣張蒼、宗正臣劉郢、朱虛侯臣劉章、東牟侯臣劉興居、典客臣劉揭再拜進言於大王足下:子弘等都不是孝惠帝之子,不應繼承帝位。臣謹請陰安、頃王后、琅王牙王、列侯、吏二千石等相議,大王是高皇帝之子,應當繼承,願大王即天子位。」


  代王說:「奉祀高帝宗廟,這是重大的事。寡人不才,不足以擔當此任。願請高帝之弟楚王考慮合適人選,寡人實不敢當。」群臣都拜伏於地,堅決請求代王同意。代王向西辭讓三次,向南辭讓兩次。丞相陳平等都說:「臣衷心認為,大王繼承高皇帝大統最為相稱,天下諸侯萬民都認為是天經地義,臣等為宗廟社稷考慮,不敢怠慢,要求大王能俯順臣等的請求。臣謹奉天子玉璽符節再拜呈上。」


  代王說:「既然宗室、將相、王侯認為寡人是合適的皇位繼承人,寡人就不敢推辭了。」於是即天子位。群臣各依原職。派太僕灌嬰、東牟侯興居先清掃未央宮,奉天子儀仗到代王館舍迎接。皇帝當日晚進入未央官。當夜封宋昌為衛將軍,統領南北軍,張武為郎中令,巡查殿中。帝坐於前殿,下詔令說:「詔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昔日諸呂專擅權柄,陰謀篡逆,想危害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將其誅滅,都各伏其罪。朕初登基,應該大赦天下,賞賜天下男子爵一級,女子每百戶賜牛若干頭,酒若干石。聚飲五日為歡。」


  文帝元年冬十月二日,皇帝在高祖廟接見群臣。派車騎將軍薄昭去代地迎皇太後到京。下詔說:「前時呂產自封為相國,呂祿為上將軍,擅遣將軍灌嬰領兵擊齊,企圖取代劉漢。灌將軍停兵滎陽,與諸侯合謀以誅呂氏。呂產欲做篡逆之,陳平丞相與周勃太尉等運謀奪取呂產所控制的北軍。朱虛侯劉章首先捕斬呂產。太尉周勃親率襄平侯通持節承詔入北軍。典客劉揭智奪呂祿相印。因此加封太尉周勃邑萬戶,賜金五千斤。加封丞相陳平、將軍灌嬰邑各三千戶,賜金二千斤。加封朱虛侯劉章、襄平侯劉通邑各二千戶,金千斤。封典客劉揭為陽信侯,賜金千斤。」


  十二月,立趙幽王之子劉遂為趙王,遷調琅王牙王劉澤為燕王。呂氏所奪齊、楚地都歸還原主,廢除秦法「一人有罪,株連全家」的律令。


  正月,有關官吏請文帝早立太子,是為了尊崇宗廟。文帝下詔說:「朕德行淺薄,上帝神明並不情願享受我對他們的祭祀,天下人民也認為我還不是他們理想中的皇帝。今日不能廣求天下聖賢有德之人來接替帝位,卻建議要早立太子,這就使我的薄德更虧了。這怎麼能滿足天下的人對我的期待?立太子事暫緩計議。」有關官吏又上奏:「早定太子,正是以宗廟社稷為重,證明皇上時時把天下大事牢記於心的。」皇上說:「楚王,是朕的叔父,年高德劭,具有豐富的閱歷與經驗,對治理國事了如指掌。吳王、淮南王與朕是兄弟。他們都是秉德以輔朕,這豈不是早已安排好了皇位繼承人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