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本能 (4)
這一論斷可以用一個實驗來加以證實。參照特蓋特邁那先生的例子,我將兩個蜂窠隔開,把一塊既長又厚的長方形蠟板置於它們中間:蜜蜂馬上開始在蠟板上鑿挖圓形的小凹洞;它們朝深處挖鑿這些小洞,而洞穴也跟隨著慢慢地擴大,最後變成大致具備蜂房直徑的淺盆形,看起來跟完整的真正的球形或者球形的一部分一樣。以下的情況非常有趣:當幾隻蜂相互貼近開始挖鑿盆形凹穴時,它們之間的距離能使盆形凹穴剛好達到上面所說的寬度(大致等於一個一般蜂房的寬度),而且在深度上達到這些盆形凹穴所形成的球體直徑的六分之一,此時盆形凹穴的邊就交接在一起,或者相互貫通。每當遇到此種情況時,它們就立刻停止向深處鑿挖,而開始在盆邊間的交接處建起平面的蠟壁。因此,每一個六面柱體並非如一般蜂房那樣,建造在三邊角錐體的直邊上面,而是建築在一個平滑盆形的扇形邊上的。
接著我把一塊塗有硃紅色的、其邊似刀的薄而窄的蠟片放到蜂箱里去,取代前面所用的長方形厚蠟板。蜜蜂馬上像原來一樣的在蠟片的兩面開始鑿挖一些彼此相近的盆形小穴。可是蠟片極其薄,若將盆形小穴的底挖得像原來的那樣深的話,兩面就要相互貫通了,但是蜂並不會讓這種情況出現,挖到合適的時候,它們便不再挖掘;因此那些盆形小穴,但凡被挖得深一點時,就會出現平的底,這一由剩下來而沒有被咬去的一小薄片硃紅色蠟所構成的平底,用肉眼判定,剛好在蠟片反面的盆形小穴之間的想象上的交切面處。在反面的盆形小穴之間剩下來的菱形板,大小不一,由於這種蠟片並非自然狀態的東西,因此,要想精妙地完成工作有一定的難度。儘管這樣,蜂在硃紅色蠟片的兩面,仍然可以渾圓地將蠟質咬掉,同時將盆形加深,其工作速度一定幾乎是相同的,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交切面處可以順利地停止工作,從而使得盆形小穴之間能夠留下平的面。
考慮到薄蠟片是何其柔軟以後,我認為,當蜂在蠟片的兩面挖鑿時,很容易能夠判斷出咬到合適的薄度需要多長時間,然後停止工作。不過在一般的蜂窠里,我覺得蜂在兩面的工作速度,並不是每次都能做到完全一樣的;這個推論緣自於我曾經觀察過一個初建的蜂房底端的部分完成的菱形板,這個菱形板一面略為凹進,而它的另外一面則較為凸出,我推測這是由於蜂在凹進的一面工作的速度快了一點,而在凸出的一面工作速度則慢了一點的緣故。在一個典型的事例中,我將這蜂窠重新放到蜂箱里去,讓蜂接著工作一段時間,而後再查看蜂房,我看見菱形板已然完成,而且已經變成全部平的了:這塊蠟片是很薄的,因此要從凸的一面將蠟咬去,使蠟片變成上面的樣子是完全不能實現的;我想這種情況或許是站在反面的蜂,剛好將可塑且溫暖的蠟推壓到中間板處,讓它彎曲(我試推過,很容易做到),從而就將它弄平了。
在朱紅蠟片的實驗中,我們能夠推論出:倘若蜂一定要為自己築造一面蠟質的薄壁時,它們就相互站在適當的距離,同時鑿挖下去,並儘力使球狀空室大小一樣,卻怎麼也不會使這些空室互相貫通,如此,它們就能建成合適形狀的蜂房了。若查看一下正在築造的蜂窠邊緣,就能清楚地看見蜂開始是在蜂窠的四周建造成一面不平整的圍牆或者緣邊;而它們就像築造每一個蜂房一樣的,常常旋轉著工作,從兩面將這面圍牆咬去,它們從不在相同時間內築造任意一個蜂房的三邊角錐形的全部基部,而是先建造一塊菱形板,這塊菱形板應該是處於正在營造的最邊緣的菱形板,也有可能是先築造兩塊菱形板,這要依具體情況而定;而且,它們只有在建好六面牆之後才會去做菱形板上端的邊。上面所敘述的一些地方與受人尊敬的老於貝爾所說的,略有差別,可我認為這些敘述是對的;若有篇幅,我將說明這與我的學說是相符的。
于貝爾說,第一個最早的蜂房是由側面相平行的蠟質小壁開鑿建造出來的,就我所見到的而言,我並不完全贊同這種觀點;我覺得最早開始做的應該是一個小蠟兜;不過在這兒我不打算詳細論述了。我們已經知道,在蜂房的結構中,鑿挖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假設蜂不能在合適的位置——就是沿著兩個相連的球形體之間的交切面--築造粗糙的蠟壁,或許是一個很大的錯誤。我有幾個標本清楚表明它們是可以這樣做的。即便在圍繞著建造中的蜂窠四周的粗糙邊緣也就是蠟壁上面,偶爾也可以看到彎曲的情況,這彎曲所處的地方大致是以後蜂房的菱形底端所處的位置。然而在所有的情況下,粗糙的蠟壁是因為咬掉兩邊的大部分蠟而做成的。蜂的這種建造方法是奇巧的;它們一般是將最早的粗糙牆壁,築造得比最終要建成的蜂房的極薄的壁,厚十倍到三十倍。
我們看下面的例子就會了解它們是怎樣工作的了,假設建築工人最初用大量水泥壘起一面寬廣的底牆,而後再在接近地面處的兩端削掉一樣多的水泥,一直到中心部分成為一面光滑且極薄的牆壁為止;這些建築工人一般將拿掉的水泥壘在牆壁的頂端,接著再重新加進一部分水泥。這樣,薄壁就如此不停地升高上去,而上面往往有一個厚大的頂蓋。所有的蜂房,不管是剛剛開始建造的還是已經建好的,頂上都有一個牢固的蓋,所以,就算是很多隻蜂在蜂窠上爬過來爬過去,極薄的六面壁也會完好無損。米勒教授曾經熱情地為我測量過,這些壁的厚度並不一樣;在靠近蜂窠的邊緣處經過十二次測量結果是厚度平均為1/352英寸;菱形底片稍厚一些,近於三比二,按照二十一次的測量結果,其厚度平均為1/229英寸。通過上面這種特殊的營造方法,不僅最大限度地節省了蠟,還能不停地加固蜂窠。
由於大量蜜蜂都集中在一起工作,乍一看,不太有利於了解蜂房是如何建造的;一隻蜂在一個蜂房裡工作一段較短的時間以後,就會去另一個蜂房。因此,就像于貝爾說的那樣,當第一個蜂開始建造時就已經有二十隻蜂在工作了,我不妨通過下面的情況來實際地說明這一事實:把硃紅色的熔蠟在一個蜂房的六面牆的邊上薄薄地塗上一層,或者抹在一個擴大著的蜂窠圍牆的最邊上,必然會看到蜂將這顏色非常仔細地勻開來--仔細得就如同畫師用刷子刷的一樣--帶顏色的蠟從塗抹的地方被慢慢地弄去,放到四周蜂房的擴大著的邊緣上去。這種築造的工作在眾多蜂之間好像有某種均衡的分配,全部的蜂都相互本能地站在相同比例的距離內。全部的蜂都想鑿挖出大小一樣的球形,這樣營造起也可以說是留下咬不到這些球形間的交切面。它們有時會碰到困難,說起來這些例子著實是奇特的,比如當兩蜂窠相遇於一處時,蜂經常拆掉已建好的蜂房,然後通過不一樣的方法來重新營造,可是重造出來的蜂窠形狀往往和拆掉的一模一樣。
蜂若遇到一個地方,在那裡能夠站在合適的位置進行工作——比如,踩在一塊木片上,這木片剛好在朝下建造的一個蜂窠的中心部位之下,因此這蜂窠一定就會被建造在這塊木片的上方--在這種情況下,蜂就會建起新的六面體的一面壁的底部,突出在別的已經建好的蜂房的外面,這樣把它放在十分合適的位置。
只要蜂可以相互站在合適的距離且可以與最終建成的蜂房牆壁保持合適的距離,這樣,因為營造了想象的球形體,它們就完全能夠在兩個相接的球形體之間築起一面中間蠟壁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直到那蜂房與相鄰的幾個蜂房已大體上建成以後,它們才會咬掉與修光蜂房的角。在某種環境條件下,蜂有一個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它們可以在兩個初始築造的蜂房中間的合適的地方建造一面粗糙的壁;我之所以說它的這項能力重要是由於這跟一個事實相關,乍看起來它像是能推翻上面的理論;這就是,黃蜂窠的最外邊的某些蜂房也往往是標準的六邊形,由於篇幅的問題,在這兒我就不詳說了。我認為就算是單個昆蟲(比如黃蜂的后蜂)建造一個六邊形的蜂房也沒什麼難的--倘若它既可以一邊在開始建造的兩個或者三個窠房的內外側輪番工作,又能和正在建造的蜂房的各部位保持合適的距離,掘挖球形或圓筒形,並在中間建造起平壁,就能夠做到上述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