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招寇亂秦關再失 迫禪位晉祚永終(2)
且說劉裕聞長安失守,未知義真存亡,頓時怒不可遏,即欲興兵北伐。侍中謝晦等固諫,尚未肯從,嗣得段宏啟聞,知已救出義真,乃不複發兵,但登城北望,慨然流涕罷了。是歲為晉義熙十四年,即安帝二十二年。西涼公李歆,遣使至建康,報稱父喪,且告嗣位。歆父就是李暠,自與北涼脫離關係,據有秦涼二州郡縣,初稱涼公,嗣稱秦涼二州牧。應八十六回。改年建初,由敦煌遷都酒泉,一再奉表建康,詞極恭順。就是境內自治,亦注重文教,志在息民。惟北涼主沮渠蒙遜,屢往侵擾。詗每出防堵,互有勝負。在位十九年,年已六十七歲,得疾而亡。臨歿時,遺命長史宋繇道:「我死後,我子與卿相同,望卿善為訓導,勿負我心。」繇當然受命,嗣奉暠子歆為西涼公,領涼州牧,改元嘉興,追謚暠為武昭王,尊暠繼妻尹氏為太后。暠元配辛氏,貞順有儀,中年去世,暠嘗親為作誄,並撰悼亡詩數十首。續配尹氏,本是扶風人馬元正妻,元正早卒,尹乃改嫁,自恨再醮失節,三年不言,撫前妻子,恩過所生;及暠創業時,多所贊助,故當時有李尹王敦煌的謠傳。尹氏排入《晉書·列女傳》,故文不從略。歆既嗣位,進宋繇為武衛將軍,錄三府事。繇勸歆仍事晉室,尹太后語亦從同,所以歆遣使報晉。晉授歆為鎮西大將軍,封酒泉公。北涼王蒙遜,聞歆得邀封,也遣使向晉稱藩。有詔授蒙遜為涼州刺史,惟此時頒發詔旨,已為琅琊王德文所出,那晉安帝已被劉裕弒死了。
裕年逾六十,急欲篡晉,自娛晚年,嘗查閱讖文云:「昌明后尚有二帝。」昌明即晉孝武帝表字,見前文。乃決擬弒主應讖,密囑中書侍郎王韶之,賄通安帝左右,乘間弒帝。安帝原是傀儡,一切輔導,全仗弟琅琊王德文。德文自往洛陽謁陵后,便即還都,仍然日侍帝側,不敢少離。韶之等無隙可乘,如何下手?會德文有疾,不得不回第調養。韶之趁勢入宮,指揮內侍,竟用散衣作結,套住安帝頸中,生生勒斃。閱至此,令人髮指。年止三十七歲,在位二十二年。韶之既已得手,便去報知劉裕,裕因托稱安帝暴崩,且詐傳遺詔,奉琅琊王德文嗣位,是為恭帝。越年正朔,改元元熙,立妃褚氏為皇后。后系義興太守褚爽女,頗有賢名。可惜已成末代。恭帝因先兄未葬,一切典儀,概從節省。過了元宵,方將梓宮奉葬,追諡為安皇帝,一面加封百官,進劉裕為宋王。裕老實受封,移鎮壽陽。嗣復諷令朝臣,再加殊禮,得用天子服駕,出警入蹕,進母蕭氏為王后,世子義符為太子。
好容易過了一年,裕在壽陽宴集群僚,偽言將奉還爵位,歸老京師。僚屬莫名其妙,只有一中書令傅亮,悉心揣摩,居然窺透裕意,到了席散出廳,復叩扉請見道:「臣暫應還都。」裕掀髯一笑,並無他言。賊心相照。亮便即辭去,仰見天空中現出長星,光芒四射,不禁撫髀長嘆道:「我嘗不信天文,今始知天道有憑了。」越宿,即馳赴都中。未幾,即有詔命傳出,征裕入輔。裕留四子義康鎮壽陽,參軍劉湛為輔,自率親軍匆匆啟行。到了建康,傅亮已安排妥當,迫帝禪位,自具詔草,進呈恭帝,令他照稿謄錄。恭帝顧語左右道:「桓玄時晉已失國,虧得劉公恢復,又復重延,到今將二十年。今日禪位,也是甘心。」說著,即強作歡顏,操筆書就,付與傅亮;眼中想已包含無數淚珠。復取出璽綬,交給光祿大夫謝澹,尚書劉宣范,齎送宋王劉裕;自挈皇后褚氏等,凄然出宮去了。當時,司馬氏中,稍有才望的人物,或逐或死,已經垂盡,只司馬楚之有萬餘人,屯據長社,司馬文榮引乞活千餘人,屯據金墉城南,乞活見前。司馬道恭自東坦率三千人,屯據城西,司馬順明集五千人屯陵雲台,彼此統是晉室遺胄,志在規復,但沒有一定統領,好似散沙一般,如何成事?結果是被各處戍將,驅逐出境,同奔北魏去了。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宋王劉裕得了禪詔,表面上還三揖三讓,佯作謙恭,那一班攀鱗附翼的臣僚,連番勸進,遂在南郊築壇,祭告天地,即皇帝位,國號宋,頒詔大赦,改晉元熙二年為宋永初元年。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晉后褚氏為零陵王妃,徙居故秣陵縣城。使冠軍將軍劉遵考率兵管束,東晉遂亡。更可恨的是狠心辣手的劉裕,暗想廢主尚存,終是禍根,不如一律剷除,好免後患。自晉元熙二年六月受禪,到九月中,竟用毒酒一甖,命鴆零陵王司馬德文,起初是遣琅琊郎中令張偉往鴆,偉竟取來自飲,毒發即亡。尚是一個晉氏忠臣,故特表出。后竟令兵士逾垣,再鴆德文。德文不肯飲鴆,竟被兵士用被掩死。可憐德文在位才及年余,便遭慘斃,年終三十六歲。宋主裕佯為舉哀,輟朝三日,追諡曰恭。總計東晉自元帝至恭帝,共十一主,得一百零四年,若與西晉併合計算,共十五主,得一百五十六年。
至若劉宋開國,一切事實,具詳《南北史演義》中,此書名為《兩晉演義》,便應就此收場。惟東晉亡時,西涼亦亡。西涼主李歆,好興土木,又尚嚴刑,累得人民不安,變異迭出。歆尚不知儆,從事中郎張顯,切諫不從。北涼主蒙遜,乘隙圖歆,佯引兵攻西秦,暗中卻屯川岩,專待歆軍,果然歆為彼所誘,擬乘虛往襲北涼。武衛將軍宋繇等,苦口諫阻,終不見聽,再經尹太后危詞勸戒,仍然不從;遂將步騎三萬人東行。中途被蒙遜邀擊,一敗塗地。或勸歆還保酒泉,歆慨然道:「我違母訓,自取敗辱,不殺此胡,有何面目再見我母呢?」當下收拾殘兵,再戰再敗,竟為所殺。蒙遜遂進據酒泉,滅掉西涼。西涼自李暠獨立,一傳而亡,凡二主,共二十二年。只西涼母后尹氏,見了蒙遜,蒙遜卻好言勸慰,尹氏正色道:「李氏為胡所滅,尚復何言?」蒙遜默然,仍令退去。或語尹氏道:「母子命懸人手,奈何倨傲若此?」尹氏道:「興滅死生,乃是定數,但我一婦人,不能死國,難道尚怕加斧鉞,求為他人臣妾么?若果殺我,我願畢了。」蒙遜聞言,反加敬禮,娶尹氏女為子婦。後來尹氏自往伊吾,與諸孫同居,竟得壽終。特敘西涼之亡,全為尹氏一人。惟北燕沮渠蒙遜,傳子牧鞬,為魏所滅,西秦乞伏熾磐,傳子慕末,為夏所滅。夏曆二傳,赫連冒赫連定。北涼只一傳,馮跋弟弘。先後入魏。就是仇池楊氏,亦被魏吞併,這都屬劉宋時事,詳載《南北史演義》,請看官另行取閱便了。交代清楚。不過五胡十六國的興亡,卻有略表數行,錄述如下:
(一)漢劉淵。(前趙)
劉曜。
匈奴漢歷三主,分為二趙,前趙劉
曜,為後趙所滅。
(二)北涼沮渠蒙遜。同左凡二主,為北魏所滅。
(三)夏赫連勃勃。同左凡三主,為北魏所滅。
(四)前燕慕容皝。鮮卑凡三主,為前秦所滅。
(五)後燕慕容垂。同左凡五主,為北燕所篡。
(六)南燕慕容德。同左凡二主,為晉所滅。
(七)西秦乞伏國仁。同左凡四主,為夏所滅。
(八)南涼禿髮烏孤。同左凡三主,為西秦所滅。
(九)後趙石勒。羯凡七主,為冉閔所篡,閔復為前燕所滅。
(十)成(漢)李雄。氐凡三主,雄弟壽,改國號漢,壽子勢為晉所滅。
(十一)前秦苻洪。同左凡七主,為後秦所滅。
(十二)後涼呂光。同左凡四主,為後秦所滅。
(十三)後秦姚萇。同左凡二主,為晉所滅。
(十四)前涼張重華。漢族凡五主,為前秦所滅。
(十五)西涼李詗。同左凡二主,為北涼所滅。
(十六)北燕馮跋。同左凡二主,為北魏所滅。
小子敘述既畢,尚有煞尾詩二首,作為本編的餘聲,看官毋遽掩卷,且再閱後面兩行。詩云:
百年遺祚竟淪亡,大好江東讓宋王。
我篡他人人篡我,祖宗作法子孫償。
彝夏如何潰大防,五胡迭入競猖狂。
可憐中土無寧宇,話到滄桑也黯傷。
劉裕既得關中,乃令次子義真居守,彼豈不知義真尚幼,無守土才,況王沈諸將,嫌隙已萌,即無赫連勃勃之窺伺,亦未必常能保全。其所由遽爾東歸者,篡晉之心已急,利令智昏,不暇為關中妥計耳。至裕一歸而秦地即亂,諸將多死,惟義真幸得脫歸,失於彼必償於此,而裕之篡晉益急矣。弒安帝復弒恭帝,何其殘忍至此!意者其亦司馬氏篡魏之果報歟?然司馬昭弒高貴鄉公,其子炎猶不殺陳留王,故尚能傳祚至百餘年;裕以一身弒兩主,欲子孫之得長世,難矣!本回敘東晉之亡,簡而不略,誅劉裕之心也。(詳見《南北史演義》中)末段復將五胡十六國始末,作一總結,以便收束全書,閱者得此,則回憶前文,更自瞭然,而作者之苦心,益可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