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三世姻緣鬼王妃> 第二百八十一章 香山九老會(2)

第二百八十一章 香山九老會(2)

  這個東西記載於佛家經書,幾乎是世人皆知。


  老掌櫃居然會夢到這個,我和黃奎都感到無比的詫異。不過和佛門有關也就是了,再加上傳說中的魔王婆旬。這就更加混亂也更加的有意思了。難道這裏麵還有著九幽之地的參與?或者說那個東西就是九幽之地的東西?


  應該到了那一天,就會知道所有的答案。


  老掌櫃既然沒事,不答應休息,不讓我們動手出力。加上現在行宮那裏正在建設,開采銅料,一時之間巡遊天下暫時無法繼續。我們就當又偷懶了,在這裏等待幾日,解開那個謎團,也見識一下來自於九幽的文字,完成老師的推薦。


  初夏的龍門,遊人如織。伊河兩岸有兩座青山對峙,一座叫龍門山,一座叫香山。兩座山的山崖壁上開挖有許多石窟,石窟中有許多佛像雕刻,密如蜂房,星羅棋布,人稱龍門石窟。


  龍門山色居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這裏蒼峰翠嶂矗立,清澈的伊河水潺潺地流淌,流傳一段古老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龍門山和香山之間是一片煙波浩淼的湖,有個孩子在湖邊牧羊,常常聽到地下不時傳出隱隱約約咕噥的聲音,似乎有人在猶猶豫豫地自言自語:“開不開?”孩子好奇,但也有點害怕,不敢理會,天長日久也慢慢習慣了。孩子漸漸長大,也變得勇敢起來,有次牧羊時他一時興起,便調皮地拖長聲音高聲回答:“開——”豈料聲猶未了,天崩地裂,龍門山與香山頃刻分裂,洶湧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瀉成流,這就是如今的伊河。


  河岸兩山的崖壁上則出現了數不清的窟隆,窟隆內影影綽綽全是石像,這就是後來名揚天下的龍門石窟。


  傳說是神話,龍門的石窟卻實實在在與佛教密不可分。孝文帝遷都洛陽,在龍門山南段開鑿石窟,雕鐫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石像。之後,曆代皇室受到佛即君主思想的影響,亦動用國家財力物力,在龍門大興土木,鑿窟造像,曆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和北宋諸朝長達四百多年的連續大規模營建,在龍門山麓形成了南北延綿上公裏的群窟。


  最大規模的當然是唐代的雕刻。最有名的也是最大的佛像,就是傳說中仿照那位女皇武則天所雕刻的那尊大佛。


  但是今天我們過來的主要目的不是遊覽,而是赴約。


  開車經過龍門橋,就在橋頭,我們看到了那位中年人,見我們到了,直接領先開著一輛車從香山的後麵的一條道路直接上去。沒有多久,就在兩邊長滿了山藤和小樹的一條水泥道上到了香山寺的門口。


  下車直接進去,穿過幾道院子直接來到一座不大的房屋麵前。應該是在過去的基礎上重建的一座殿堂,門不大,但是古色古香,上麵懸掛的匾額卻是,九老堂。這應該就是那個九老會的所在了。


  在殿堂前麵,等待著我們的人不少,最顯眼的就是三位披著袈裟的大和尚了。


  剛剛和他們的大人物做過一場,我和黃奎雖然臉色平靜,但是心裏卻感到有些古怪。


  見麵後做了介紹,有研究所的,也有他們的九老會的。進去坐下,各自沒有什麽交情,就直接進入正題。


  “兩位都是考古界的翹楚,燕老師還是古語言文字的專家,那麽我就說說這件東西發現的經過也給大家的研究做個鋪墊。”


  一位明顯是學者的九老會的一員說道。也許是年齡的原因,他們對我和黃奎一直沒有什麽好感,似乎是在完成一樁任務。例行公事的樣子。


  既然你們不在意,那我也就放肆了。


  “別,別這樣稱呼。在進入主題以前,是不是有些東西需要說一說呢?未請教,這位接我們過來的師父,你的師承,門派,和目的呢?”


  我直接撇開了老師的推薦,從老掌櫃那裏入手,問起了他們的動機和目的。


  “這個。。。”中間講述與領頭的那一位,卻有些猶豫了,不知道有些東西是不是該說,他看向那幾位所謂的大師。


  “我來說吧。”其中的一位站了起來,聲若洪鍾。


  “這個東西是這樣的。所有的事情都有那個東西所引起的。不說清楚那個東西來曆。恐怕這裏麵所有的東西都說不清楚的。“


  “我是香山寺的新主持,道遠。這裏相比兩位也知道,在當初幾經戰火,曆經外國人偷盜,戰火的損毀,加上曾經當過一個大人的行宮,所以這裏已經是對於一個佛寺來說,隻有一個名字,沒有別的了。”


  “為了恢複這裏寺院的本來麵目,為旅遊服務,我們商量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拿一件稀世珍寶來作為噱頭,既吸引投資也增大名氣。為以後打下一個基礎。所以,就特意從九老會裏借出一件寶物,沒想到,就是這件寶物惹了大禍。你的那兩位員工也是湊巧碰上了,可不是我們專門做的手腳,直到如今,對於那件寶物,我們是既愛又恨。根本沒有搞清楚到底是什麽,更不用說用他來做些什麽事情了。”


  “至於說救治的事情,那是我們九老會裏流傳下來的一種特殊法門,為的就是克製這個東西的,就刻在他的石函的外壁上,也是發現有了禍端才臨時學的,否則的話,就不會拖了這麽久了。當然,我說的這些隻是為了說清楚一些東西,還玩不要外傳。”


  說完以後,他合十一禮。


  我看看黃奎,他也搖搖頭。覺得看不出什麽不對。


  “那麽你們怎麽會想起來找我們呢?這種事情按說,你們應該最合適啊。”


  我有點兒納悶了,你們以及有了克製的方法,為什麽還找我們呢?不但找了我們,在我們來了以後,還是一副不信任的樣子,那還找我們做什麽?

  聽了我的問話,那位明顯屬於考古人員的家夥,站起來對我說道。


  “這裏還有些東西,要告訴兩位。請過來一邊說話。”


  我和黃奎跟了過去,走到九老堂外麵,一顆大鬆樹下。那位研究員停下對我們有些歉意的說道。


  “請你們過來是我們研究所堅持的,所以他們不舒服,也不願意。”


  這樣一說,我們就明白了,原來這裏麵還有著這樣一個原因。


  “他們堅持說那件東西,隻是神異,而不會有所傷害,這也從救治以後的那些人中間有所證明。但是,我們總覺得這件東西有些古怪。所以請求博物館介入,周老師極力推薦兩位。他們不太願意讓外人參與進來,要不是我們與管委會是一家,也會被他們所排斥的。所以他們態度不好。不過對於那個岔子,他們倒是盡力救治。應該不會有什麽後遺症的。”


  說道這裏,他抬頭一笑,說道。


  “論起來,你要叫我師兄的,周老師也是我的老師。自己人不說什麽假話,看看那上麵的文字,搞明白是否有危害。否則鬧出大事,那就麻煩了。”


  我沒有想到這其中還有著這樣的事情。看來應該是我們有些多疑了。但我還有些疑問。就直接問道。


  “師兄,既然是自家人,那我就不客氣了。為什麽你們會參與進去一個炒作呢?”


  “這個怎麽說呢。一個是利益,這裏已經被九老會承包下來了,那個所謂的主持是他們聘請的,不過倒也是正經的僧人。另一個呢,那件他們拿出來的東西,也卻是佛家的東西,而且和香山寺有著極深的淵源,可以說在當初就是香山寺的東西,不過以後被委托給九老會保管。所以,現在那這個東西作為噱頭來宣傳也不算是炒作,最起碼不算欺騙。基於這兩個原因,管委會才答應了這個事情。”


  “對於那件東西,有史書上的記載,是這裏建寺的那位天竺番僧的遺物。但卻不是梵文或者任何的一種文字。隨便一個人看了都會有各自的理解,都覺得說得通,但各不相同。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好像在不斷地變化一樣。倒是奇怪了。”


  “好了,我們知道了。回去吧。相信他們也等的不耐煩了。”


  回到九老堂,我們沒有再說別的,直接提出要看東西。他們遲疑了一會兒,一個年紀比較大的站起來說道。


  “看東西可以,不過要簽文書。”


  “簽文書?什麽意思?”


  “死傷不論,有了結果不得外傳。否則的話,我們負責追回。“


  “什麽意思?難道你們不屬於這個國家?還是不在這裏生活?”


  我生氣了直接問道。要知道,我是以國家研究院的身份過來解決問題的,不是求著過來開眼的。


  “反正那件東西,是我們九老會的寶物,所以,要看就要簽文書。“


  他堅持到。


  “是麽?那好,我們不稀罕。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