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立志
元興十九年,漢軍全面撤出金水郡,齊軍全面進駐金水郡,漢軍一進入廣陽郡,映入眼帘的皆是一片廢墟,街上商戶關閉,難民以樹皮為食,
漢軍將士無不哀嘆萬分,漢軍劉誠見此慘景,命將士們把一些軍糧分給難民。國破家亡,管理這樣的一個國家,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漢主劉誠開始明白李信將軍的那番話,變法求富強。現如今的漢國處於內外交困的局面下,國內百姓飢苦交迫,農田無人耕種,商戶幾乎無物品,國內一片殘花敗柳。外有齊,燕,南夷,北狄,西胡的包圍下,隨時都有滅國的危險。
「爺爺,你不要死啊」,一名小女孩在街上對著一名年老的死者哭喊道,此女孩年紀年約十四左右。年老死者因是飢餓而死,而在女孩面前的碗中還有一點饅頭,像是老者不吃,給予女孩,就死去。死前還指著的那碗中的饅頭,希望女孩能吃下那饅頭,卻被一難民搶去。該難民看似以前因是富貴之人,皆因戰亂而家道中落。
女孩依舊在啼哭,而無人幫助這女孩。「爺爺我不吃了,你快起來啊」,女孩依然在嘶喊著,漢軍將士見這一情景,報告給漢主,漢主聽到此事,連忙下馬趕緊去看看。來到難民所在地,看到是難民的飢餓,吃的東西都不能稱之為食物,穿的衣物也破爛不堪。那小女孩也未因漢主的來臨而停止啼哭。
漢主劉誠來到這小女孩面前,見這小女孩面色黝黑,但卻有一臉清秀之氣。撫摸著小女孩頭說道「你爺爺已經死了,別再哭了,這個給你,快吃吧」漢主劉誠拿出一饅頭給小女孩,希望小女孩能吃下,不料小女孩立馬將這饅頭扔掉,「我爺爺就因為這個而變成這樣,我恨它。」小女孩憤怒的看著那饅頭,然後轉身又對著死去的爺爺哭喊著。
那扔掉的饅頭早已被其他難民搶掉了,但小女孩的一番話在深深的留在漢主劉誠的心裡,一個饅頭能有多大的仇恨,這無非就是對現實的不滿。漢主立刻明白了,如果再這樣下去,國必將亡。百姓飢餓,外交乏弱,軍事弱小,唯有強大,才是正道。
漢主劉誠吩咐將士們再將軍糧分給難民的,並對難民說道「你們今日的困境皆因朕的錯,朕自繼位以來,十九載不能使國家富強,百姓豐衣足食,今卻令你們生活如此慘淡,朕痛心疾首。朕今日立下罪己詔吿之我大漢國全體百姓,朕自今日起痛改前非,復興我大漢國榮光。還大漢百姓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漢主轉身過去,對著小女孩殷切的說道「你爺爺沒死,從今日起,朕就是你爺爺。」
小女孩看著漢主說不出一句話,然久才囁囁嚅嚅的叫出「爺爺」兩個字來。這時,所有難民見這一情景,紛紛趕過來,高聲呼喊著「吾皇萬歲,吾皇萬歲。」
漢主命人將小女孩爺爺好好安葬,又命人好好安頓這些難民,抱著小女孩回到漢軍中。做上馬車,向廣陽出發。
「孫女,你叫什麼名字啊」
「我叫陳詩玉」
「這名字好啊,你家中還有人嗎?」
「就我和爺爺兩個人」陳詩玉說道這裡,眼淚止不住往下流。
「不哭不哭,這不還有爺爺我嗎。」漢主撫摸著陳詩玉孫女的頭,「睡吧,孩子,馬上就快要到家了」。
面對眼前這一國家前景,漢主劉誠心中在看到難民,百姓生活困苦之時,就在心中立下了,對自己的軍令狀:變法,把大漢國變的富強,更強的,更富有。唯有如此,才對得起劉家列祖列宗。
廣陽,漢國國都。漢國原本有八個郡,隴西郡,漢中郡,長安郡,金水郡,長安郡,南郡,北地郡,渭河郡。其中以廣陽最為繁華,但也僅比其他郡好一點而已。
廣陽城門大開,漢主劉誠吩咐趙光大將安頓大軍,次日和李信將軍一同朝。漢主劉誠領著陳詩玉進住漢後宮,看著這宮殿的建築,高大,士兵們個個威武,難免有些害怕。
「別怕,孫女,朕帶你去見見你姐姐。」漢主劉誠帶著陳詩玉來到一處名為寧星宮的宮殿,此殿是漢主劉誠唯一的公主—明珠公主劉雲的住所。
「雲女兒,朕回來了,給你帶來一個妹妹,快出來看看。」漢主劉誠一進入寧星宮就開始呼喊著他的寶貝女兒。
「父皇,您回來了啊,這就是我新妹妹嗎?,真可愛,模樣真清秀。」一端莊大氣且有·大家閨秀的淘氣公主出來,對著漢主和陳詩玉左看右看的打量著。讓漢主和陳詩玉趕到有些不自在。
「雲女兒,莫非父皇有什麼不妥嗎?怎麼你這般打量,這是作甚?」
「父皇,您求和割地之事,滿朝文武百官已經知曉了,明日上朝,怕是朝堂不得安寧。」明珠公主收起剛才那般淘氣模樣,一臉正經的說著,認為明日的朝堂有生變故。
「雲女兒為何如此說道,文武百官有何異樣。」漢主劉誠聽著自己的寶貝女兒如此說,懷疑文武百官莫非有些重大之事隱瞞自己的。
「女兒,只是聽人說大哥聽見父皇求和割地有辱漢國,愧對劉家列祖列宗,暗地裡勾結大臣,怕是有什麼事要發生,女兒有些擔心故吿知父皇。」明珠公主將實情告訴漢主,不願自己的父皇有什麼不測。
「放心吧,朕的寶貝女兒,你的大哥太子劉榮還不敢做出什麼出格之事,別瞎擔心了,朕把新女兒陳詩玉交於你照顧,你們好好相處吧,朕先去休息。」漢主劉誠把陳詩玉交於明珠公主之後就走了。
「恭送父皇」
「妹妹,你來自哪裡,為什麼會被我父皇帶回來了尼?」劉雲帶著一臉疑問的看著陳詩玉。陳詩玉將自己爺爺的死和漢主在難民的事,吿知給了劉雲。劉雲明白了父皇的用意,至此讓陳詩玉與自己在這寧星宮住下來,並好好照顧陳詩玉。
漢主劉誠聽到自己的寶貝女兒對他說的話大感吃驚,太子劉榮雖然以自己有些性格不同,但卻從未做過出格之事,如今與朝臣勾結,意欲何為。
明光宮,漢主的住所,劉誠回到宮殿,躺在床上,想著深在燕國做人質十二載的兩位皇子如今怎麼樣了,而太子劉榮勾結朝臣讓自己傷透了心。漢主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在困意之下,最終累倒睡著了。
東宮,太子劉榮正已刑部尚書孟胡,工部尚書魏明,吏部尚書張復三位大人在東宮秘聚。
「太子殿下,明日早朝是陛下歸來的第一次早朝,我等應做何事,請殿下明示」刑部尚書孟胡對恭敬的說道。
「我父皇太懦弱,與齊之戰既割地求和,有辱我大漢,被列國恥笑。我希望各位明早在朝堂上給予父皇壓力,讓父皇愧對列祖列宗。記住那個新晉的將軍李信為突破口,不可明示我父皇的錯,旁敲側擊。」太子劉榮對三位尚書吩咐道,望他們明早在朝堂上幫助自己。
三位尚書在東宮秘談著,不一會兒,三位大人迅速離開東宮,各自回去。太子劉榮對自己的父皇原本就不滿意,不滿意自己的父皇在位十九載碌碌無為,大漢國一直不見起色。他曾經提出一些建議,先讓父皇採納,但都被漢主一一回絕了,在加上自己的兩個兄弟被質燕,種種屈辱,讓太子劉榮性格大變,他本性不壞,想讓大漢變強,但見父皇依舊如此,心裡漸漸萌生了讓父皇禪讓的想法。
因而太子劉榮開始處處觀察文武百官,開始尋找能為自己所用之人。刑部尚書,工部尚書魏明,吏部尚書張復皆是對漢主的主張不滿意,認為漢主是無能之人,因此暗地裡以太子劉榮勾結,望還大漢一片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