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秦末亂> 第十五章 茶水鋪

第十五章 茶水鋪

  日近黃昏,可天地還像一個蒸籠一樣,熱浪滾滾,悶熱無比。


  李彥行色匆匆,滿面風塵,衣服上已經沾滿了白色的汗鹼。


  他從山寨出發,一口氣奔到現在,也不知道走了有多遠,一路上沒見到多少行人,更沒有遇到張良他們,不知道他們走的是那條路?現在到了哪裡?


  李彥抬頭看看天色,看來得找地方借住一宿了,可是荒無人煙,荒郊野外的,又能去哪裡找住宿的地方呢?


  又向前行了片刻,轉過一道彎,突然柳暗花明,一個草棚茶水鋪出現在眼前。


  這下李彥懵逼了,不是說唐宋時期才出現的茶嗎?怎麼這裡就出現了茶水鋪子?還是在這荒郊野外!難道早秦漢時期茶水就普及到了這種程度?


  李彥不禁驚嘆於歷史的奇妙!


  其實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唐朝時的陸羽在《茶經》中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葯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常璩也在《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如果按照這種記載來說,在秦朝時,人們對茶的飲用確實是已經很普遍了。


  李彥走近茶水鋪,只見幾名農夫散坐在桌子旁,百無聊賴的喝著茶水;還有三個衣著光鮮的貴公子坐在一起,好像說著什麼;最為顯眼的是一位衣著不凡的中年人,他坐在茶鋪的一個角落,默默的喝著茶水,神態很是威儀。


  在茶鋪的外面角落處,還有幾個中年乞丐聚集在一起,他們衣著襤褸,看面色倒不至於面無菜色,看樣子也能經常找到吃的。他們不停的在身上摸來摸去,不時的把從身上摸到的東西塞到嘴裡,嘎嘣的咀嚼幾下,好像是在捉虱子。


  在這幾個乞丐的不遠處,有一個小乞丐孤零零的坐著,雖離那幾個中年乞丐不遠,卻也是和他們涇渭分明,不和他們靠近,顯得異常孤獨。這小乞丐骨瘦如柴,衣不遮體,臉上髒兮兮的,幾乎看不到肉色,只有一雙靈動的眼睛在怯生生的眨著。


  李彥警覺的掃了一圈,便徑直走到茶鋪角落的一張桌子旁,坐了下來。


  李彥叫來小二,要了一壺茶水,又要了幾個麵餅。


  茶水上來,只見陶瓷碗里飄著幾片怪異的樹葉,這也叫茶?李彥只稍稍抿了一口,他確實懷疑這個時代的茶是不是真的茶。茶水一入嘴,李彥眉頭緊皺,有一種要噴出來的衝動,這也叫茶?怎麼比中藥還苦!

  李彥看了看周圍的人,看他們喝的那樣享受,不禁心想,難道他們都是受虐狂?不過,喝入口中的茶水他是沒有噴出來,愣是被他閉著眼睛咽入了肚子里!

  茶一入肚子,卻讓他品出一縷淡淡的香來!


  雖沒有後世的茶香,但也能在苦中品出香來!

  還有一種酣暢淋漓的解渴感覺!


  於是,李彥就一連灌了幾碗,直到感覺不再那麼渴了,這才罷休。李彥舒展了一下身體,便正襟危坐吃起了麵餅。灌了一肚子茶水,李彥也不覺的那麼餓了,他邊細嚼慢咽的吃著麵餅,邊側耳聽起了茶鋪里客人的談話。


  那幾個農夫看到幾個衣著華麗的人,以為是哪裡的貴人,頗為敬畏,只是低頭喝茶,不敢說話。


  倒是那三個年輕人,在不停的交談,雖然聲音不大,但也清晰的落入李彥的耳中。現在李彥可不是當年,經過近一年的訓練,他現在耳力極佳,能清晰的聽見數十米外蟲子活動的聲音,三個年輕人的低聲談話對李彥來說當然不在話下。


  只聽背對自己的那個青年說道:「聽說,始皇帝又要東遊了,還要經過咱們這裡。」


  面向自己的那個青年接道:「唉!可不是么!他這一出行,所過之處可謂是民怨載道啊!我們家又要破財了。」


  側對自己的那個青年喝了一口茶,介面道:「你們還好,家有餘財,到不怎麼在乎這點錢,可是我家只有大哥一人維持生計,供我遊學讀書,這麼一加賦稅,我們家生活都有問題。」


  那青年說完哀嘆一聲,又是喝茶,不再言語。


  那面對自己的青年聽后,勸說道:「陳兄不必煩惱,你學富五車,有朝一日定能一展所學,等你那時再好好報答兄長也不遲。」


  只聽那側對自己的青年又說道:「本來秦統一六國后,可以盼望不再有戰爭,不再有殺戮,人民可以安居樂業,我也可以一展心中所學。沒想到始皇多次巡遊,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又加上過多徭役,人民苦不堪言。秦律又過於嚴苛,使各國貴族後裔更加不滿,如果沒有一個後繼的明主,必將禍亂再起!」


  背對自己的青年趕緊舉手制止,端起茶來說道:「喝茶,喝茶。」


  喝罷茶,他又接著說道:「你我一介布衣,勿談國事,勿談國事,小心隔牆有耳,再說了聽說公子扶蘇甚有遠見,後來定是一個明主。」


  李彥聽他們談吐不凡,尤其是那側對自己的被稱作陳兄的青年更是見識不凡,不由就看了過去,只見那陳姓青年面如冠玉,一頭黑色長發披在身後,發端被草繩隨意的攏住,顯得格外的瀟洒而又不羈。雖是坐著,但也比那兩個青年高出有半頭來,足見他的高大魁梧,這絕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男子。


  這陳姓青年也許是感覺到有人看他,抬頭向李彥看來,李彥微微一笑,點頭示意表示友好,陳性青年也是微微點頭,報以微笑。


  這時,面對自己的那個青年看了看天色,突然說道:「天色不早了,我們該走了,否則該要找不到落腳的地方,露宿野外了。」


  其餘兩人點頭稱是,於是他們收拾東西就要準備離開。


  這時,陳姓青年看到桌子上還剩下兩個麵餅,他又扭頭看了看茶棚外面的乞丐,就拿起兩個麵餅,徑直向茶棚外的乞丐走去。


  陳姓青年的異常舉動把茶棚里喝茶的客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李彥心中暗暗稱讚,此人不但見識非凡,而且心地善良,有悲天憐人之心。


  只見他站起來的身形更顯高大,舉止間充滿儒雅之氣,看樣子應該是一個文弱書生。


  陳姓青年走到那個瘦小的乞丐面前,看到那小乞丐正眼巴巴的盯著自己手上的兩個餅子,他苦笑一聲,就把其中的一個餅子給了那小乞丐,小乞丐拿到餅子后,也顧不得道謝,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不,他這個時候已經不能叫吃了,應該是往嘴裡塞,塞的兩個腮幫子高高鼓起,可他還是不停的往嘴裡塞,可見他是有多久沒有吃東西了。


  陳姓青年不由搖了搖頭,又苦笑一聲,又看了看不遠處的那幾個中年乞丐,只見他們餓狼般的眼睛正放著綠油油光芒,他們不敢打貴公子的主意,卻是死死的盯著小乞丐手中的麵餅子,彷彿隨時都會撲上去把麵餅子搶到手。


  陳姓青年沉吟了一會,就像那幾個中年乞丐走去。在他們面前站定,說道:「這個餅子給你們,你們分了吧,就不要再打那小乞丐手中的餅子的主意了。」


  說罷,陳姓青年就把餅子扔在了地上,之後轉身招呼那兩名青年欲走。


  其中一個乞丐看貴公子轉身走了,趕緊起身撿起地上的餅子,用手拍了拍粘在上面的土,卻沒想到越拍反而越臟,又用嘴使勁吹了吹,才諂笑的遞給中間的一名面相兇惡的乞丐。


  那面相兇惡的乞丐接過麵餅子,滿意的對那人笑了笑,也不管其他圍著自己的乞丐,就美美的吃了起來,吃著吃著,也許是感覺到他們正眼巴巴的看著自己,那乞丐就停了下來,看他們嘴裡還不停的咽著唾沫,就拉著長長的尾音,說道:「你們想吃~」


  其他幾個乞丐忙不停的點頭,口水掉了一地。


  面相兇惡的乞丐抬頭看了看那三個貴公子,看他們已經走出了一段距離,就對那小乞丐努了努嘴,也不說話,有低頭吃了起來。


  李彥心說一聲「那小乞丐要遭殃」,果然那幾個人向小乞丐圍了過去。此時,那小乞丐雙臉因為吃餅子太急正憋的通紅,還有大半個餅子拿在手裡。


  小乞丐看到他們圍過來,趕緊把剩下的麵餅子抱在懷裡,雙眼哀求的看著他們,身子直往後縮。


  陳姓青年似有所覺,回頭看了一眼,見此情景,就要上前制止。其中一個青年趕緊拉住他,說道:「不要管了,世上那麼多不平事,豈是我們能管得了的?」


  就在他遲疑間,其中一人已上前去奪小乞丐手中的麵餅子,可是小乞丐死死的用身體護住麵餅子就是不給。


  那乞丐氣急,抬腳就向他踢去,周圍的人都下意識的閉上了眼睛,不敢看這慘烈的一幕,只聽一聲凄烈的慘叫,「啊」!接著又是「砰」的一聲落地的聲音。


  客人們正自奇怪,怎麼會有落地的聲音?難道那乞丐力氣竟是如此之大,竟把小乞丐都給踢飛了?這下完了,那小乞丐就是不丟掉性命,只怕不能動了。


  他們睜開眼一看,卻見那小乞丐還安安穩穩的坐在那裡,而不遠處倒地不起的卻是剛才要踢小乞丐的那名中年乞丐。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是遇到鬼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