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文具
美得她渾身冒泡。
一出去就有人問:“喲,四妮兒,這是哪裏來的新衣裳呀。真是小姑娘長大了喲。”
“真是靈醒(漂亮)”
四妮兒當然就說:“家裏種了棉花,奶奶做的土布。”
哇,這一下村裏人紛紛的反應過來!
心想的卻是鍾家人果然很有頭腦。不聲不響的種一小塊菜地,居然都可以織布了。
村裏人一年到頭窮的要死,連衣服都穿不起。不是因為她們懶。而是因為這個時代很多人的思維都收到了局限。也就是公有化的觀念太深入人心了。哪怕現在已經不是六十年代吃大鍋飯。所有人的意識就是給公家種地幹活。所有人的糧食平均分配。要是誰敢搞“副業”那就是人人都瞧不起你,說你搞資本主義苗苗。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寧可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
多養幾隻雞,不要意思,那是要被批評教育的。
其實四妮兒知道,再過不了幾年,農村承包製很快就在偷偷的實驗起來了。具體的時間她也記不清楚。因為文ge的壽命不過十年。曆史的車輪也會從這片貧瘠的土地碾過去。
自留地不超過一百平方米。也就是一間屋子的大小。種的菜夠自家吃。但是一旦家裏人口多。就有些局促了。
而鍾家這片棉花地。其實就是自留地的一部分。但是因為沿著山坡。所以被挖出了一塊兒梯田。所以不存在思想作風的問題。
四妮兒再村裏晃蕩了一圈,收獲了不少雙目光。等回到家裏。不少人都暗暗的將目光打量到自家的自留地上了。
比如劉七叔家裏。他小兒媳叫香蘭。是小屋吳家村的。小屋吳這幾年因為木料市場跌價。已經去上頭申請救濟糧了。附近就隻有汪家溝和陳家村的條件最好。其次是陳家村。為什麽呢,因為陳家村的人口多。靠開荒地,發展的也還不錯。
香蘭想到這一茬,就立刻和婆母說了。劉家婆母就問:“咱們屋自留地種菜的,我也不會種棉花哩。”
香蘭說:“這事情還難麽?娘,去外麵問問。鍾棉花不比種地難。人鍾家一個老爺們一個娘們,兩個娃娃五歲大。都能侍弄得好好的。咱們家還不行麽?”
劉家婆母又說:“這麽小一塊地,別費心費力討不了好的。”
香蘭急得呀。心裏暗恨婆母膽子小,腦筋不靈活:“娘,您想想,半畝地棉花也有兩百斤,咱們家自留地空著一塊,種點豆子能收多少?一年棉花種兩撥,少說七八十斤吧!”
七八十斤的棉花,能有十幾塊錢的收入了。
劉家婆母一聽,眼睛裏也開始猶豫起來。
香蘭又說:“娘,光明和光亮現在還沒穿過新衣服哩。”
她生了兩個兒子,是劉家的命根子,果然,一提到孫子,劉家婆母便話語一轉,竟然是同意了香蘭說的話。
——
八月十五左右,寶塔鎮人特別多。一個是農貿市場新開張幾家賣菜的。農貿市場裏買菜都是周圍村莊的農民,家裏種的菜吃不完才拿出來賣,一般是土豆呀,紅薯呀,白菜呀。冬天都碼的整整齊齊的大白菜。
約好了去買文具,來鎮上結伴的學生有四五個,今年上三年級的就是鍾家三姐妹了。兩個麻花辮姑娘走在後麵輕輕的咬耳朵,今天排隊在供銷社的人能繞廣場兩圈。徐譽穿著件黑不隆冬的棉長褲,褲腿一直卷起來。路出兩節竹竿似的小腿。
他招了招手,那兩個小姑娘“哎!”的回應。抬起腳丫子就跑。
鍾大妮怕人流擠到姐妹。隻能橫著胳膊替他們擋住。一路走過去,還有些後悔。等到了徐譽跟前,發現他布鞋上橫七豎八幾個腳印,還頗為不好意思:“你等多久啦?”
他無所謂的搖了搖頭。
幾個人跑到供銷社。門口擠擠嚷嚷。徐譽仗著個頭抽條,兩隻手抓著門框的手指上發白。他還叫大妮幾個往裏擠。一邊問道:“你們要買什麽?”
大妮嗓子高聲唱道:“三隻.……鉛筆.和本子橫豎格子的……要一個.……橡皮。你說要藥瓶口就行。”
一支鉛筆一毛錢,橡皮兩分錢。但是大妮說的藥瓶口是西藥掛吊瓶上麵插針的瓶塞。也是橡皮做的。但是擦起來很費勁,經常擦破本子,搞得整個本子都擦得黑乎乎。但是對於她來說,這種瓶塞才五厘一個。足夠用很久啦。
徐譽點點頭,利索的擠進了人堆裏。旁邊一個老奶奶左右手提著糕點,牛皮紙上紅色的印章上寫著:“月餅”但是以防被擠出渣滓,她不得左右手護著。徐譽看到了。連忙貼著櫃台站。又攔住了旁邊擠得厲害的中年人,對她說:“您慢些兒。”
“噯.”
櫃台上的糕點很多都過了生產日期也沒人買,所以早就壞了。不過哪怕是壞的糕點,也很難吃到。所以很少有人計較這個。
他摸了摸口袋。掏了幾個幹鏰兒說:”鉛筆和語文格子本各五隻,藥瓶塞子有沒有。”
“一塊錢一毛五厘。”
“您數數。”他費勁的去掏錢。外麵的姐妹還在喊他的名字。
徐譽抬頭,正好對上一個高大身材的男人。對方看到他的時候,明顯的愣了下。徐譽沒細想。他從口袋掏了一張紙幣放在台子上。那男人也擠到了櫃台邊。看得他來,不知怎麽回事,前麵幾個售貨員都不急著寫發票。反而是對他說:“巍先生來了。怎麽今天這麽早。”
那男人的聲音漸漸落在後麵,在嘈雜的空氣中格外的淡薄。
徐譽已經擠了出去。他腳剛落地,就被幾姐妹圍過來了。大妮兒帶了個布袋裝文具。她可惜的說道:“如果有新華字典就好了。咱們查字就方便多了。”
現在認字除了課本上一點點內容,其他都是靠看報紙。一個是湖城晚報。去廢品收購站一毛錢一斤。徐譽走到半路,幾個女孩子磨磨蹭蹭的在路邊說話。突然之間,就聽到汽車的鳴笛聲。這鎮上罕見有汽車。